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4
论文关键词:教学行为 个性化阅读 影响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以及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很高,要求能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解读和体验。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行为之影响巨大。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实质上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得到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思,有所悟,享受审美乐趣。它揭示了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学生应从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读出个性,读出‘自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即是否具有和个性化阅读教学相适应的发展性与个体适应性、创新性与反思性、民主性与对话性相融合的新课程理念所表现出的教学自主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下,最大程度地赋予学生更广的空间,满足他们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和体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影响巨大,是保证顺利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本文拟从五方面来来谈谈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行为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调控影响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者。合理调控,分配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艺术的一大挑战。教师讲得多、说得多,不一定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口若悬河,讲解详尽的课堂,易使学生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只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学生也未必就领情。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发言或活动时间不宜过多,师生活动时间比一般是1:3,甚至也可以是1:7。教师主控过多的时间与空间易颠倒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是实施保证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充分地去观察、探索、体验和感悟,也就是缺少了个性思维萌生的土壤,不能形成个性的解读与体验,自然就谈不上“个性”了。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影响
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是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意识到容易探究的问题是最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能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它是课堂教学产生高潮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的设置中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之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易于让学生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心体验的探究中。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阅读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想问、想说的欲望,同时要摒弃“答案唯一性”,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个性思考的自主开放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要在发现问题的方法、切入的多向性等方面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让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避免纠缠于应试的理性主义的思维,以致于思维僵化,如果学生的思维如同流水线生产的批量产品,那将成为教育的悲哀。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影响
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应该做到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阅读水平也有个体的差异,教师针对学生不同阅读水平诉求,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同是读同题《海燕》,学生可以选郑振铎的《海燕》来感受乡愁,可以选高尔基的《海燕》感悟勇敢的战斗精神,也可以选择相近的题材的文章来比较阅读。进行个性化阅读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不满足于少量精品的文章,尽可能选择更多的有用的阅读资源。目前人类已经进人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阅读资源已不再局限于学校,他们完全可以从网络上、报刊上、图书馆等信息源搜集阅读素材,进行大量阅读,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对他们进行课外的搜集素材、大量阅读的行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这个过程,就是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实践和由课内阅读能力向社会生活的强化和延伸的过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具有个性化自主阅读的行为和能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期盼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紧密结合,把自然、社会生活带人课堂,把课堂带进生活,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践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四、个性情感体验引导的影响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归依,将教科书“小语文”与生活“大语文”融为一体,进一步强调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原则,“语文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生活就是放大了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由《沁园春·雪》走向壮丽的祖国山河,由《风筝》走向对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更真更实。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放大,升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共识。学生将走向社会,他们的情感体验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他们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已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他们往往会把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的各种现象以自己个性化解读带人语文课堂。作为教师尊重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是不容置疑的,但当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时代和民族的主流正确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宜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教师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灵魂的塑造者的身份在尊重珍视学生个性解读体验的同时,或启发,或思辨,或进行有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体现在爱护学生的个性解读,尊重和培养个性解读,用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来引导,而不是用教参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
五、阅读鉴赏方法引领的影响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恰当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的鉴赏水平还处在初级的形成阶段,有时学生对阅读鉴赏,特别是对文学性的鉴赏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对教师的兴趣盎然的文学赏析觉得很乏味,甚至拿言情、玄幻类读物来进行嘲讽打击教师,学生乐读的却不是他们应该所学的。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策划的承载阅读与鉴赏方法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影响是否到位。
阅读与鉴赏方法,需要教师以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文章,应给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引领。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能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紫藤萝瀑布》这类写景抒情的文章,可以指导用读一赏一感一品(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好词好句)方法来学。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首先读,其次想象景物画面,接着感悟感情,再品读“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和词语“忍俊不禁”。小说《孤独之旅》可以扣“走近孤独”、“品味孤独”、“战胜孤独”这样的思路,着重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角度来品读杜小康的成长之旅。郭沫若的《静夜》是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一篇语言含蓄主题深刻的作品,可以先由李白的同题诗《静夜思》引人,然后结合背景来理解诗的深刻主题,品味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和联想与想象的表现……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于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与鉴赏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应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引领者的形象,拒绝包干代干和灌输答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鉴赏的方法,使学生在离开教师的视线也能独立进行,这是最终目标。
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为指导依据。教师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影响渗透在教学的各类阅读实践活动中,这种行为对学生而言是反复地积累,反复地巩固,不断地从各个方面渗透,所以教师要牢固树立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把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意识从教学行为上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有效地引领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教学过程中师德的体现

下一篇:浅试论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