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5
作者:孟范香 刁治秦 蒋志福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 教学观念 案例教学法
论文摘要:管理学专业是一个对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在这种双重压力下,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所以,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应努力提高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增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关注与研究的论文、课题越来越多。那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根据管理学专业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成为管理学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概述
(一)管理学专业概述
管理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很强、但是也兼具一定实践要求的专业,该专业下设的学科如:管理学、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信息化管理等都是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科。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该学科要求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可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该学科,单纯的面授理论讲解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充其量学生也只能达到纸上谈兵的水平。学得好的学生知道招聘的程序、面试的原则、面试的程序、面试的技巧等理论知识,可是该理论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却是不得而知。
(二)教师教学行为概述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波士顿学校委员会(bostonschoolcommittee)(2006)提出的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
二、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一)教学设计不灵活。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资源链接等。而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师,并没有依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设计,而是程序化进行,一本教案走天下的模式。
(二)对师生课堂角色的错误定位。一些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辅导教师错误的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应该被动活动,包括静坐、聆听、接受和吸收信息。
(三)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硬性安排。要求学生将课间时间用来完成工作表、练习册、或者仍然坐着,做其它功课。
(四)针对性不强的填鸭式教育。一些课程辅导教师喜欢面向全班进行的教学指导、演讲,并且十分热衷于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这时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五)对学生的不公平分类。一些教师将学生进行“能力”分组,硬性将学生分为三等,并分别对待。例如,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并安排座位,成绩最好的坐在第一排,依此类推。
(六)对课堂纪律的过分要求。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就应该是安安静静的,否则就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对教室里的安静状态给予表扬和奖励,采取了中学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人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首先,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
其次,角色的正确定位,注重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眼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他不应该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级的组织者,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高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学生只有真正地深人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等;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等。
(三)场景模拟。管理学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无法到企业中实习,因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时间教你如何去做,更不会放心的让你去做企业的管理事宜,所以,必须采取校内场景模拟的方式达到实践的目的。
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招聘环节为例,可以让学生以某企业为例,模拟招聘的场景。学生首先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商讨企业的规模、性质、拟招聘的职位、面试的问题设置等等;另一组则负责商讨应聘的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点评。
当然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评估有关。学校的管理方式、评估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性,对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同时与外界的支持与指导有关。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同学的帮助一与支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等。也与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理解与评价有关。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管理学 教学观念 案例教学法
论文摘要:管理学专业是一个对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专业,在这种双重压力下,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所以,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至关重要’应努力提高管理学专业课程辅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增强,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关注与研究的论文、课题越来越多。那么,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根据管理学专业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成为管理学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概述
(一)管理学专业概述
管理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很强、但是也兼具一定实践要求的专业,该专业下设的学科如:管理学、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信息化管理等都是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科。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该学科要求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可是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该学科,单纯的面授理论讲解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充其量学生也只能达到纸上谈兵的水平。学得好的学生知道招聘的程序、面试的原则、面试的程序、面试的技巧等理论知识,可是该理论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却是不得而知。
(二)教师教学行为概述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波士顿学校委员会(bostonschoolcommittee)(2006)提出的教师教学行为的8个维度:1.公平和高期望;2.职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指模式化的职业行为,包括工作职能、区域政策的理解、工作程序以及在多样性的社区里的工作目标;3.安全、尊重、文化敏感性和负责任的学习共同体;4.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5.指导学生学习的计划和策略;6.实质性知识,具有广泛前沿性知识,关键概念、事实、相关的研究、质疑的方法,具体到各自学科的交流风格等;7.发展性过程的监控与评估;;8.反思、合作和个体成长。
二、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一)教学设计不灵活。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资源链接等。而目前我们的专业教师,并没有依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设计,而是程序化进行,一本教案走天下的模式。
(二)对师生课堂角色的错误定位。一些管理学专业的课程辅导教师错误的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就应该被动活动,包括静坐、聆听、接受和吸收信息。
(三)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硬性安排。要求学生将课间时间用来完成工作表、练习册、或者仍然坐着,做其它功课。
(四)针对性不强的填鸭式教育。一些课程辅导教师喜欢面向全班进行的教学指导、演讲,并且十分热衷于这种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这时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五)对学生的不公平分类。一些教师将学生进行“能力”分组,硬性将学生分为三等,并分别对待。例如,一些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并安排座位,成绩最好的坐在第一排,依此类推。
(六)对课堂纪律的过分要求。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就应该是安安静静的,否则就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对教室里的安静状态给予表扬和奖励,采取了中学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管理学专业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人鲜活的动力,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就不可能转变。
首先,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
其次,角色的正确定位,注重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眼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他不应该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级的组织者,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
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教学目标。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提问面明显扩大,更大层面的学生有了回答问题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教学的知识标高适度下调,学生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教师对传统意义的中差生有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中,师生都要注意角色转换,学生只有真正地深人案例、体验角色,才会有案例情境的“再现”,案例教学的价值才能被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可充当监督员,激励启发学生,监督案例分析、讨论情况;可充当示范员,向学生演示、讲解、分析案例等;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起主导作用等。
(三)场景模拟。管理学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无法到企业中实习,因为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时间教你如何去做,更不会放心的让你去做企业的管理事宜,所以,必须采取校内场景模拟的方式达到实践的目的。
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招聘环节为例,可以让学生以某企业为例,模拟招聘的场景。学生首先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商讨企业的规模、性质、拟招聘的职位、面试的问题设置等等;另一组则负责商讨应聘的注意事项。最后由教师点评。
当然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评估有关。学校的管理方式、评估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性,对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同时与外界的支持与指导有关。如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同事、同学的帮助一与支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等。也与其对学生心理行为的理解与评价有关。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