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因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5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行为;有效性;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有一些具体因素制约着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笔者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商务英语,这门新兴的交义学科,在很多院校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很多院校及教师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各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具体因素制约着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因素
从学校管理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有失监管。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管理主体的领导层,“我国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由于学校大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求稳心理,普普通通的教师对学校某些重要的决策及其实施过程,大多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态度。再加上某些领导缺乏“慎独”品质,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主体既缺乏内部监管,又缺乏外部监管的局面,势必造成管理决策不科学、人浮于事甚至教育腐败。
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完善:如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要求课堂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须强化语言知识训练和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商务环境中训练,所以必须加大实训教学的改革力度。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训教学必须配备相应的商务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加上这类课程产出效果显现较慢,很多院校因财政紧张或其他原因而不舍投入或降低投入标准。
高职院校内部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行教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关注教师个体成长,但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反映的多是教学常规的一般性问题,真正以教师的成长为目的的考评很少,并且缺乏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也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所以难以形成激励机制,教师缺乏改进教学的热情。即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有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大都含糊泛泛,执行起来很难。不论是校内评优还是职务评聘,绝大多数院校目前都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尤共注重学术成果,却忽视了实践环节的经历与工作成效。
(二)学科特点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义学科,指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规则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的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资源,运用语言策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所进行的商务交际活动系统。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商务交际环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商务角色,参与商务活动,使之逐步获得以英语为手段应对各种商务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怎样合理分配商务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比重?究竟是以语言技能为主还是以商务知识为主?这些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争论焦点。教师要么完全偏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没有有效结合商务环境;要么一位以商务知识为主体,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基木训练。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涉及商务内容的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列出几个商务词汇,并只在字面上加以解释。学生虽然认知了商务术语的的表面意思,却对如何在真正的商务语境下正确运用还是一知半解,这样势必影响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深层渗透。反之,语言基本功不够,即使有很好的商务知识背景,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和语言运用相融合。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内在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外在的教学行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商务英语教师的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成为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士,第二项要求则是提高自身对商务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程度。目前,商务英语教师绝大部分曾经教授过英语,语言教学是他们的强项,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这符合第一项要求。但是,这些教师往往对商务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很难将有关商务背景讲解的清楚透彻,对现代商业概念也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容易造成学生商务知识理解上的欠缺,从而影响语言的发挥。
2.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和引导上。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商务英语课程对学生都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即加入了对诸如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的评价,但大都流于形式。从评价的目的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过分强调筛选和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教育评价促进的功能。
就以上儿个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监管机制,完善专业建设的各个层面,还要制定科学的的教师考评标准。高职院校进行教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关注教师个体成长,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考评,是一个敏感、关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明确认识到看一个教师是否优秀,课堂讲授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课堂讲授效果会受到学生水平、接受能力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接受能力比较欠缺。考虑到以上因素,教学管理部门不能以一次评价结果作为唯一依据判断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仔细分析评价结果,既要充分肯定被评教师的成绩,又要正视被评教师的不足,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对被评教师提出的争议与疑虑,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只有使教学评价、问题反馈与解决形成闭环系统,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设置严格的质量要求。
(二)交叉学科: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
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的要求。从实际运用上看,英语既是工具和手段,又是商务内容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孰轻孰重,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具体把握。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强调的应该是英语语言在最基本的商务背景下的运用,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背景为辅,重在解决语言应用的基本问题。很多学者指出,商务英语课程是融商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应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这三个要素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应适当增加商务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在理解商务背景的同时将语言技能合理运用的能力。而商务英语高级阶段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并超越语言束缚,实现自如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沟通中,不仅要解决语言问题,更多的是能用语言解决商务专业知识问题。笔者认为,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普遍英语基础水平跟本科院校生源有较大差距,并参差不齐,同时学年较少,高职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实现前两个阶段比较现实。
(三)教师自身
1,坚定教育信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应该坚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能成才”,这就是高职教师也应具备的教育信念—尽管高职教育的受众基础较差。教师应坚定教育信念,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自主更新的前提。只有教师自主地从观念上改变了对自身拥有知识的看法,才能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主动地向前发展。
2.调整知识结构
目前,很多院校在引进商务英语人才时,都要求具备“外语+专业知识”的知识结构,即第一学历是语言,第二学历或更高学历是有专业倾向的金融、贸易、管理、经济、法律等商科领域。这样的人才引进标准能更全面地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也能尽量缩小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之间的缺口,同时为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供了方向。很多院校提出让教师走进企业,理论联系实际,并出台了教师在企业实习、培训等计划,让教师补上商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也是一个商务英语教师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3.加强教师合作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教师合作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教师从自我的小天地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这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合作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不断形成和积累。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任何教学的改革,其最终的评价都要落在学生的发展水平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其在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方法如下:增加学习阶段的测验;加强考试后的修改与总结;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如增加口语和听力测验的比重,改变以往侧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还如增加平时成绩权重或提高课堂表现的权重,促进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改进信息反馈形式:反馈信息不应是一个分数、一个对号,应增加具体的描述性的评语,使反馈意见更具体、更明确。’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论文摘要:随着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仍有一些具体因素制约着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笔者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商务英语,这门新兴的交义学科,在很多院校迅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很多院校及教师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各院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较短,教学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具体因素制约着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因素
从学校管理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有失监管。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管理主体的领导层,“我国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实行首长负责制”。由于学校大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求稳心理,普普通通的教师对学校某些重要的决策及其实施过程,大多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态度。再加上某些领导缺乏“慎独”品质,就形成了学校管理主体既缺乏内部监管,又缺乏外部监管的局面,势必造成管理决策不科学、人浮于事甚至教育腐败。
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环节有待完善:如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等。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要求课堂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必须强化语言知识训练和在真实的(或仿真的)商务环境中训练,所以必须加大实训教学的改革力度。商务模拟仿真和商务实训教学必须配备相应的商务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加上这类课程产出效果显现较慢,很多院校因财政紧张或其他原因而不舍投入或降低投入标准。
高职院校内部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进行教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关注教师个体成长,但在教学管理中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反映的多是教学常规的一般性问题,真正以教师的成长为目的的考评很少,并且缺乏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也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所以难以形成激励机制,教师缺乏改进教学的热情。即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有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大都含糊泛泛,执行起来很难。不论是校内评优还是职务评聘,绝大多数院校目前都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尤共注重学术成果,却忽视了实践环节的经历与工作成效。
(二)学科特点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义学科,指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规则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的使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资源,运用语言策略,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所进行的商务交际活动系统。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商务交际环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商务角色,参与商务活动,使之逐步获得以英语为手段应对各种商务问题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目标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怎样合理分配商务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比重?究竟是以语言技能为主还是以商务知识为主?这些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争论焦点。教师要么完全偏重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没有有效结合商务环境;要么一位以商务知识为主体,忽略了语言技能的基木训练。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涉及商务内容的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列出几个商务词汇,并只在字面上加以解释。学生虽然认知了商务术语的的表面意思,却对如何在真正的商务语境下正确运用还是一知半解,这样势必影响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深层渗透。反之,语言基本功不够,即使有很好的商务知识背景,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和语言运用相融合。
(三)教师自身因素
1.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内在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外在的教学行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对商务英语教师的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成为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士,第二项要求则是提高自身对商务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关注程度。目前,商务英语教师绝大部分曾经教授过英语,语言教学是他们的强项,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基本功训练,这符合第一项要求。但是,这些教师往往对商务知识了解甚少,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很难将有关商务背景讲解的清楚透彻,对现代商业概念也缺乏系统完整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容易造成学生商务知识理解上的欠缺,从而影响语言的发挥。
2.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和引导上。整体上来看,大部分商务英语课程对学生都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即加入了对诸如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等的评价,但大都流于形式。从评价的目的看,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过分强调筛选和甄别的功能,忽视了教育评价促进的功能。
就以上儿个制约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
高职院校除了要加强监管机制,完善专业建设的各个层面,还要制定科学的的教师考评标准。高职院校进行教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关注教师个体成长,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而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考评,是一个敏感、关键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实施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明确认识到看一个教师是否优秀,课堂讲授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课堂讲授效果会受到学生水平、接受能力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接受能力比较欠缺。考虑到以上因素,教学管理部门不能以一次评价结果作为唯一依据判断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仔细分析评价结果,既要充分肯定被评教师的成绩,又要正视被评教师的不足,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对被评教师提出的争议与疑虑,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只有使教学评价、问题反馈与解决形成闭环系统,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同时,高职院校应制定针对专业职业岗位特殊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设置严格的质量要求。
(二)交叉学科: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
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比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的要求。从实际运用上看,英语既是工具和手段,又是商务内容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孰轻孰重,只能通过教学实践具体把握。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强调的应该是英语语言在最基本的商务背景下的运用,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背景为辅,重在解决语言应用的基本问题。很多学者指出,商务英语课程是融商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应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商务交际能力。这三个要素相铺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应适当增加商务知识的比重,培养学生在理解商务背景的同时将语言技能合理运用的能力。而商务英语高级阶段的教学定位应该是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并重,并超越语言束缚,实现自如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沟通中,不仅要解决语言问题,更多的是能用语言解决商务专业知识问题。笔者认为,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普遍英语基础水平跟本科院校生源有较大差距,并参差不齐,同时学年较少,高职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实现前两个阶段比较现实。
(三)教师自身
1,坚定教育信念,增强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应该坚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能成才”,这就是高职教师也应具备的教育信念—尽管高职教育的受众基础较差。教师应坚定教育信念,并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自主更新的前提。只有教师自主地从观念上改变了对自身拥有知识的看法,才能促进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主动地向前发展。
2.调整知识结构
目前,很多院校在引进商务英语人才时,都要求具备“外语+专业知识”的知识结构,即第一学历是语言,第二学历或更高学历是有专业倾向的金融、贸易、管理、经济、法律等商科领域。这样的人才引进标准能更全面地促进商务英语教学,也能尽量缩小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之间的缺口,同时为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供了方向。很多院校提出让教师走进企业,理论联系实际,并出台了教师在企业实习、培训等计划,让教师补上商务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也是一个商务英语教师调整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3.加强教师合作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合作性的事业,而教师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合作性的职业。教师合作建立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教师从自我的小天地走出来,融入教师群体之中,在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这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合作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不断形成和积累。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
“任何教学的改革,其最终的评价都要落在学生的发展水平上”。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其在学习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方法如下:增加学习阶段的测验;加强考试后的修改与总结;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如增加口语和听力测验的比重,改变以往侧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还如增加平时成绩权重或提高课堂表现的权重,促进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改进信息反馈形式:反馈信息不应是一个分数、一个对号,应增加具体的描述性的评语,使反馈意见更具体、更明确。’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