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催化课堂教学效果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5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文是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所提出的一些浅显看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确立起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更注重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当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之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话语权中,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为整个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必须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特别是在教室的话语权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倘若没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艺术,那他就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也难于掌握教学的节奏,难于应变与控场。这样,哪怕是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取得教学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学的组织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出跌宕起伏,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优秀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已故语文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究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认为:“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甚至认为:“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一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磕睡。”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
上好一堂课,就如同写一篇文章一样,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而导人的主要方式有:衔接导人法、悬念导人法、情境导人法、激疑导人法、演示导入法、实验导人法、实例导人法、典故导人法、审题导人法、直接导入法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一导人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人胜,而且要求结尾精彩,让学生回味无穷,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避免虎头蛇尾。常见的结尾艺术表现方法有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等多种方式,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提倡让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三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的教育机智,引导其他学生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过程。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的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学生矛盾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对引发矛盾的同学进行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可见,偶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事实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艺术的青春在于艺术本身的创造和发展的话,那么教学艺术的活力就在于教师的开拓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必须深刻钻研新的教育理论,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特点的教学艺术,才能把枯燥课堂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而教学效果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文是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所提出的一些浅显看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确立起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更注重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当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之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话语权中,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为整个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必须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特别是在教室的话语权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倘若没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艺术,那他就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也难于掌握教学的节奏,难于应变与控场。这样,哪怕是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取得教学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学的组织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出跌宕起伏,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优秀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已故语文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究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认为:“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甚至认为:“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一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磕睡。”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
二、掌握导入和结束的艺术
上好一堂课,就如同写一篇文章一样,既要有好的开头,又要有好的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它能为整个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为讲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而导人的主要方式有:衔接导人法、悬念导人法、情境导人法、激疑导人法、演示导入法、实验导人法、实例导人法、典故导人法、审题导人法、直接导入法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一导人方法。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求开始引人人胜,而且要求结尾精彩,让学生回味无穷,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避免虎头蛇尾。常见的结尾艺术表现方法有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等多种方式,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提倡让学生自主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掌握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偶发事件”发生。所谓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上临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凭借高超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偶发事件。其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或转移注意,或随机发挥,或幽默诙谐等,但概括起来无外乎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三类。所谓冷处理,即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可先采取冷落的方式,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的教育机智,引导其他学生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过程。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的疏忽、不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并顺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进程中。所谓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学生矛盾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对引发矛盾的同学进行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可见,偶发事件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事实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关键所在,如果说艺术的青春在于艺术本身的创造和发展的话,那么教学艺术的活力就在于教师的开拓和创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必须深刻钻研新的教育理论,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特点的教学艺术,才能把枯燥课堂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而教学效果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求得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