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6
论文关键词:教学反思;职前英语教师;反思日志
论文摘要: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后的结果表明,职前英语教师的反思意识强、反思内容多样,但反思水平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的事实性分析水平和第三层次的综合性分析水平上,反思的深入需要有效的外部支持。
一、引言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而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而教学反思日志作为一种反思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richards和lockhart(2000)把教学日志和教学报告、调查、问卷、听课等看成是“常用的几种课堂调查方式”,并指出写教学日志有两个好处:一、为日后进行反思而保留教学过程中的显著事件并记录当时的思考;二、写教学日志本身就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写日志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而wallace(1991)把教学日志与现场笔记、教学过程记录及个人教学报告等一起列为“获取教学行动信息的手段”,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促进了反思性教学”。
在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权威外语教学研究杂志后,笔者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的研究(王健、杨党玲,2008)、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日志的调查研究(李华,2008),以及对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认识研究(张彩云、张志祯、申继亮,2006)均已开展,而对职前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研究则未有涉及。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师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2000年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将英语职前教师的传统教学实习改革为“反思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职前教师的“综合性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韩刚、李庆,2008),试图通过一系列基于职前教师个人体验的实践活动以及与其他教师教学的比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解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修正自己对外语教与学的理解,逐渐习惯反思性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实践态度。本研究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了跟踪调查。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跟踪10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反思指导,并要求他们参加反思交流会并提交反思日志。实习结束后,对他们的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所收集的教学反思日志,主要记录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职前教师对事件的反思及个人的感受等等。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性的。职前教师可以描述教学计划的设计及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是否相符;描述某个单元教学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描述师生双向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学生学习的场景、行为、反应以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职前教师也可以反思哪些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哪些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不愿参与或很难参与;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反思哪些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教师不知所措,无法解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反思中,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数据与分析
(一)反思意识
被试2005级10名职前教师在实习两个月内共完成115篇教学反思日志,其中最多的一人写了巧篇日志,几乎每位职前教师都通过写日志的方式进行了反思。从日志的篇数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总体很高。而且几乎所有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一致认为,职前教师在说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如实习小组内成员之间或各小组之间的交互性课堂教学评价)时普遍表现得比在职教师更积极且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虽然职前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不一定客观、深人,但他们比在职教师更愿意发现和讨论自己的教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对教学的不同看法,敢于承认自己的专业缺陷,并能更主动地向其他教师学习,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韩刚、王蓉,2008)。可见,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很强。
(二)反思内容
教师反思的内容,一直是反思研究的重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主要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假设(申继亮、刘加霞,2004)。国内学者对反思内容进行了划分,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张立昌(2002)则将反思内容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申继亮和刘加霞(2004)指出,教学反思内容有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发展指向、教师发展指向、教育改革指向、人际关系指向。在提交的115篇反思日志中,有43篇主要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约占37%;50篇主要关注教师发展指向,约占43%。可见,职前教师非常关注教学效果和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
43篇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的反思日志的内容多样,其中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有30篇,约占69%,对教学策略内容的反思有10篇,约占23%,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有3篇,约占8%。笔者认为,从职前教师的反思内容来看,他们的反思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随着反思的逐步深人,反思内容也将逐步深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学技能、策略、理念构成职前教师反思内容的三大主题,也是三个梯度。同时,笔者发现职前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己已知的常规教学知识出发来讨论教学问题(韩刚、王蓉,2008)。比如谈到“演示”,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演示的常规策略和形式,在缺乏指导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将这些演示形式与特殊的教学情境(如学生当时的情绪和需求、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等)联系起来。
(三)反思水平
反思的内容决定了反思的水平。vanmanen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action)和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转引自辛涛,1998)olee(2005)把教学反思水平分为三种:描述水平、理性水平和反思水平。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反思水平的划分理论,结合当前职前教师反思水平的实际,本研究将他们的反思水平划分为四种:1)事实性描述水平。职前教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进行回顾,思考哪些教学环节是成功的,哪些教学环节是失败的。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但缺乏相关分析与思考。2)事实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提出问题,并能从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或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分析问题,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对事物内在原因的进一步探讨。3)综合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够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也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4)反思性判断水平。能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意见和建议,然后再付诸教学实践中去检验。
从反思的整体情况来看,巧%的职前教师的反思只涉及个人教学中各个不同层面的个别问题或孤立的现象(仅仅罗列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语速过快、课堂指令不清等),缺乏相关分析与深人思考。75%的职前教师不仅能够反思教学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并试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他们往往不明白问题的内在原因,不能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地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可见,大多数职前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已有充分的准备,例如:他们对听力训练课的设计和课堂操作策略都有较好的理解,所设计的听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合理,对课中提问、反馈以及板书都十分熟悉,课堂指令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也都很自然。职前教师在个人教学观念方面处在正在准备的阶段中,例如:他们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反思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听力任务的难度,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学生观念。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例如:他们往往能发现这堂课不完美是因为听力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出了问题,能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在哪些细节出了问题,应怎样与学生互动等。
10名职前教师在写反思日志前通常都参加了指导教师主持的课后反思会(即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而这些职前教师在与笔者的访谈中表示,当他们在网上发布反思日志(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要求职前教师在博客中发布自己的日志)后,总是希望自己反思的问题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希望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而同学们的回复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问题更加深人的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使问题不断深化,这正是群体反思的优势,同时用技术支持的反思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得到深人的反思,外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评课、博客中对反思日志的回复都是群体性反思的体现。在群体反思中,获取有效的外部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反思需要一定时间去深化,这表明对同一问题需要多次深人的反思,在问题首次提出后应沉淀一段时间再给予外部支持。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初步分析,并结合与10名职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其次,职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反思的深度。由于职前教师具有尽快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的强烈愿望,凡愿意成为教师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往往使他们比那些已适应常规教学的在职教师具有更强烈的反思动机和自我批判意识,他们实践知识的缺乏似乎并不影响其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发展(韩刚、王蓉,2008)。然而,职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带有套用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往往十分在意自己某一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法教科书上的教学原则,是否实现了教学参考书上描述的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和影响。他们只是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概念来分析和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他们的个人实践体验还不足以使他们理解课堂教学极为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时往往不能一针见血的根本原因(韩刚、王蓉,2008)。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所以教师教育者必须防止他们偏激地从概念出发分析问题或对问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防止他们追求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强调教学过程和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其次,职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反思的深度。由于职前教师具有尽快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的强烈愿望,凡愿意成为教师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往往使他们比那些已适应常规教学的在职教师具有更强烈的反思动机和自我批判意识,他们实践知识的缺乏似乎并不影响其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发展(韩刚、王蓉,2008)。然而,职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带有套用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往往十分在意自己某一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法教科书上的教学原则,是否实现了教学参考书上描述的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和影响。他们只是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概念来分析和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他们的个人实践体验还不足以使他们理解课堂教学极为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时往往不能一针见血的根本原因(韩刚、王蓉,2008)。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所以教师教育者必须防止他们偏激地从概念出发分析问题或对问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防止他们追求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强调教学过程和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采用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的对话策略,创造互相支持的人文环境,以培养职前教师批判性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论文摘要: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后的结果表明,职前英语教师的反思意识强、反思内容多样,但反思水平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的事实性分析水平和第三层次的综合性分析水平上,反思的深入需要有效的外部支持。
一、引言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而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而教学反思日志作为一种反思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richards和lockhart(2000)把教学日志和教学报告、调查、问卷、听课等看成是“常用的几种课堂调查方式”,并指出写教学日志有两个好处:一、为日后进行反思而保留教学过程中的显著事件并记录当时的思考;二、写教学日志本身就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写日志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而wallace(1991)把教学日志与现场笔记、教学过程记录及个人教学报告等一起列为“获取教学行动信息的手段”,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促进了反思性教学”。
在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权威外语教学研究杂志后,笔者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的研究(王健、杨党玲,2008)、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日志的调查研究(李华,2008),以及对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认识研究(张彩云、张志祯、申继亮,2006)均已开展,而对职前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研究则未有涉及。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师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2000年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将英语职前教师的传统教学实习改革为“反思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职前教师的“综合性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韩刚、李庆,2008),试图通过一系列基于职前教师个人体验的实践活动以及与其他教师教学的比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解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修正自己对外语教与学的理解,逐渐习惯反思性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实践态度。本研究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了跟踪调查。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跟踪10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反思指导,并要求他们参加反思交流会并提交反思日志。实习结束后,对他们的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所收集的教学反思日志,主要记录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职前教师对事件的反思及个人的感受等等。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性的。职前教师可以描述教学计划的设计及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是否相符;描述某个单元教学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描述师生双向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学生学习的场景、行为、反应以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职前教师也可以反思哪些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哪些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不愿参与或很难参与;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反思哪些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教师不知所措,无法解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反思中,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数据与分析
(一)反思意识
被试2005级10名职前教师在实习两个月内共完成115篇教学反思日志,其中最多的一人写了巧篇日志,几乎每位职前教师都通过写日志的方式进行了反思。从日志的篇数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总体很高。而且几乎所有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一致认为,职前教师在说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如实习小组内成员之间或各小组之间的交互性课堂教学评价)时普遍表现得比在职教师更积极且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虽然职前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不一定客观、深人,但他们比在职教师更愿意发现和讨论自己的教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对教学的不同看法,敢于承认自己的专业缺陷,并能更主动地向其他教师学习,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韩刚、王蓉,2008)。可见,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很强。
(二)反思内容
教师反思的内容,一直是反思研究的重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主要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假设(申继亮、刘加霞,2004)。国内学者对反思内容进行了划分,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张立昌(2002)则将反思内容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申继亮和刘加霞(2004)指出,教学反思内容有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发展指向、教师发展指向、教育改革指向、人际关系指向。在提交的115篇反思日志中,有43篇主要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约占37%;50篇主要关注教师发展指向,约占43%。可见,职前教师非常关注教学效果和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
43篇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的反思日志的内容多样,其中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有30篇,约占69%,对教学策略内容的反思有10篇,约占23%,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有3篇,约占8%。笔者认为,从职前教师的反思内容来看,他们的反思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随着反思的逐步深人,反思内容也将逐步深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学技能、策略、理念构成职前教师反思内容的三大主题,也是三个梯度。同时,笔者发现职前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己已知的常规教学知识出发来讨论教学问题(韩刚、王蓉,2008)。比如谈到“演示”,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演示的常规策略和形式,在缺乏指导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将这些演示形式与特殊的教学情境(如学生当时的情绪和需求、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等)联系起来。
(三)反思水平
反思的内容决定了反思的水平。vanmanen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action)和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转引自辛涛,1998)olee(2005)把教学反思水平分为三种:描述水平、理性水平和反思水平。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反思水平的划分理论,结合当前职前教师反思水平的实际,本研究将他们的反思水平划分为四种:1)事实性描述水平。职前教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进行回顾,思考哪些教学环节是成功的,哪些教学环节是失败的。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但缺乏相关分析与思考。2)事实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提出问题,并能从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或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分析问题,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对事物内在原因的进一步探讨。3)综合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够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也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4)反思性判断水平。能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意见和建议,然后再付诸教学实践中去检验。
从反思的整体情况来看,巧%的职前教师的反思只涉及个人教学中各个不同层面的个别问题或孤立的现象(仅仅罗列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语速过快、课堂指令不清等),缺乏相关分析与深人思考。75%的职前教师不仅能够反思教学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并试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他们往往不明白问题的内在原因,不能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地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可见,大多数职前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已有充分的准备,例如:他们对听力训练课的设计和课堂操作策略都有较好的理解,所设计的听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合理,对课中提问、反馈以及板书都十分熟悉,课堂指令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也都很自然。职前教师在个人教学观念方面处在正在准备的阶段中,例如:他们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反思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听力任务的难度,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学生观念。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例如:他们往往能发现这堂课不完美是因为听力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出了问题,能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在哪些细节出了问题,应怎样与学生互动等。
通过对115篇反思日志的深人分析,笔者发现,其中17个主题经历了多次反思,共涉及54篇反思日志。在这些多次反思的问题中,平均每个问题经历了3.18次反思。通过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多次反思的内容是逐渐深化的。笔者认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与群体性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群体的讨论较易形成对问题的持续反思;另一方面,持续反思的形成依赖于反思的群体性,即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10名职前教师在写反思日志前通常都参加了指导教师主持的课后反思会(即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而这些职前教师在与笔者的访谈中表示,当他们在网上发布反思日志(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要求职前教师在博客中发布自己的日志)后,总是希望自己反思的问题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希望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而同学们的回复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问题更加深人的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使问题不断深化,这正是群体反思的优势,同时用技术支持的反思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得到深人的反思,外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评课、博客中对反思日志的回复都是群体性反思的体现。在群体反思中,获取有效的外部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反思需要一定时间去深化,这表明对同一问题需要多次深人的反思,在问题首次提出后应沉淀一段时间再给予外部支持。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初步分析,并结合与10名职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其次,职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反思的深度。由于职前教师具有尽快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的强烈愿望,凡愿意成为教师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往往使他们比那些已适应常规教学的在职教师具有更强烈的反思动机和自我批判意识,他们实践知识的缺乏似乎并不影响其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发展(韩刚、王蓉,2008)。然而,职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带有套用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往往十分在意自己某一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法教科书上的教学原则,是否实现了教学参考书上描述的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和影响。他们只是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概念来分析和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他们的个人实践体验还不足以使他们理解课堂教学极为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时往往不能一针见血的根本原因(韩刚、王蓉,2008)。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所以教师教育者必须防止他们偏激地从概念出发分析问题或对问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防止他们追求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强调教学过程和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其次,职前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其反思的深度。由于职前教师具有尽快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的强烈愿望,凡愿意成为教师的职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种种困惑往往使他们比那些已适应常规教学的在职教师具有更强烈的反思动机和自我批判意识,他们实践知识的缺乏似乎并不影响其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发展(韩刚、王蓉,2008)。然而,职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带有套用性的特点,例如:他们往往十分在意自己某一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学法教科书上的教学原则,是否实现了教学参考书上描述的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和影响。他们只是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教学概念来分析和解释自己的教学行为,他们的个人实践体验还不足以使他们理解课堂教学极为复杂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职前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分析时往往不能一针见血的根本原因(韩刚、王蓉,2008)。批判性反思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所以教师教育者必须防止他们偏激地从概念出发分析问题或对问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防止他们追求快速地解决问题。同时应该强调教学过程和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并采用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的对话策略,创造互相支持的人文环境,以培养职前教师批判性反思和不断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