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6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授课时间的随意性较大、教学基本技能欠缺、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师语言和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与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就需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兼职教师到高校执教,国家在16号文件出台之前,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意见予以支持,各高职院校也聘请了大量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但由于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差异,这些“移植”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走进课堂后没能迅速“本土化”,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瓶颈。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达到聘用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是每所高职院校及其教学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重聘用,更要重使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建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加速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责任心不强。由于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没有行政制约和人事管理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切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只是把“兼职教师”工作当成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而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教师”,更没有把“兼职”当成“本职”,认为自己只是“被雇佣”的。因此,兼职教师往往投入的感情和精力不多,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不管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一些教学事故。
2.授课时间的随意性较大。为了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希望聘用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原单位要么是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主力,要么是企业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精英,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他们在担任兼职教师时,停课、调课、缺课、补课频繁,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因工作或个人原因中途“辞职”。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完成教学任务,同一门课在一个学期不得不聘请多个兼职教师。这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师生相互了解,教学时断时续,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3.教学基本技能欠缺。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且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没有在高职院校执教的经验,缺乏必要的高职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在教材使用上,企业兼职教师容易出现完全脱离或者过分倚重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借助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内容,或课程的总体安排不合理,随意性大,可能会造成为赶进度“前松后紧”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兼职教师有时过于侧重实际,忽视理论,重点不突出,难点被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较少,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有些兼职教师上课无板书,或板书不规范,表达能力不强,词不达意。不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环节不完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大致包括: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备课、撰写教案、讲授授课内容、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登录成绩、典型试卷分析、安排实验实习、实训、参加教研活动等,每个环节都有其基本要求和规定,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由于学校对兼职教师普遍存在“重聘用,轻管理”的倾向,没有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他们不了解详细的教学过程,再加上兼职人员工作紧张,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教学上,因此,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能做到教学环节完整。
5.教师语言和行为不规范。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差异,兼职教师的言行、态度与专职教师的差别很大,例如,对于违反纪律或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兼职教师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疾声厉色,用语不太文明,甚至贬损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往过于亲密,没有保持好师生之间应有的距离;解答问题不够耐心,表现出不耐烦或轻视学生;不分时间场合抽烟、接打手机等。如果对这些出现在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就会导致师生间产生矛盾和误会,僵化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兼职教师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富有爱心和责任心,这是做好兼职教师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解决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聘请兼职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解决阶段性的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或者纯粹为了评估的需要。这没有真正从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没有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结合,违背了聘请兼职教师的初衷。因此,学校要敢于把专业核心课交给兼职教师,尤其是他们最擅长的实践性教学,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允许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改革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经费合作进行科研开发,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受重视程度,充分其发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
3.建立教学工作档案为了全面掌握兼职教师情况,学校应建立受聘教师信息档案,记录兼职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学位、工作年限、学术背景、工作经历、业务水平、兼职经历、兼职评价、从教年限、从教专业、讲授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及效果、工作业绩等内容,定期更新,并作为考核、辞聘、续聘或缓聘教师的依据,还可以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兼职教师,促其改进教学。
4.务必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往往不太熟悉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能力较差,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缩短其适应期。作为教师不仅要“学高…‘技高”,还要“德高”,故师德教育应首当其冲。另外,培训内容还应包括现代教育理念、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备课、撰写教案、如何讲授授课内容、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登录成绩、典型试卷分析、安排实验实习、实训、参加教研活动等教学环节的培训。板书、语言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5.灵活安排授课。基于兼职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在安排授课任务时,要优先考虑外聘人员的时间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倒休、晚上或双休日等时间,甚至可以分段、集中上课。还可以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同一门课由多个外聘教师共同完成,以解决时间冲突问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6.实行多层次的教学监督。无论是对于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教学监督都极其重要。监督可分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以获取不同信息。管理人员、教师、受教育对象都是监督主体,具体包括学校教务部门、督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师、学生信息员,他们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检查、监督兼职教师的教学,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潜能,真正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7.建立激励机制。按职称为兼职教师定报酬,是目前各高校通行的做法,但需要改进。应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优劳优酬”,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不同兼职教师薪酬不同。实施淘汰机制,对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好、缺乏胜任力的兼职教师,可降低待遇或辞退。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增强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鼓励其提高教学能力。
以上就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兼职教师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因此,在聘请、使用、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地区,学校能否聘请到兼职教师就是个难题,更不用说规范管理了。但随着我国打造世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宏伟战略的提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愿意到高校兼职,能够形成“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学团队,高校在聘任、管理使用兼职教师方面也将会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达到聘用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要求。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授课时间的随意性较大、教学基本技能欠缺、教学环节不完整、教师语言和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以及进一步研究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面,与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有着显著的区别,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就需要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兼职教师到高校执教,国家在16号文件出台之前,也先后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意见予以支持,各高职院校也聘请了大量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但由于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差异,这些“移植”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走进课堂后没能迅速“本土化”,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没能达到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瓶颈。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达到聘用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是每所高职院校及其教学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为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重聘用,更要重使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建立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加速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责任心不强。由于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没有行政制约和人事管理关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切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在思想层面上,他们只是把“兼职教师”工作当成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而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教师”,更没有把“兼职”当成“本职”,认为自己只是“被雇佣”的。因此,兼职教师往往投入的感情和精力不多,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不管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一些教学事故。
2.授课时间的随意性较大。为了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希望聘用掌握熟练技能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原单位要么是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主力,要么是企业部门的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精英,工作任务繁重。因此,他们在担任兼职教师时,停课、调课、缺课、补课频繁,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因工作或个人原因中途“辞职”。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完成教学任务,同一门课在一个学期不得不聘请多个兼职教师。这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利于师生相互了解,教学时断时续,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
3.教学基本技能欠缺。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且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没有在高职院校执教的经验,缺乏必要的高职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在教材使用上,企业兼职教师容易出现完全脱离或者过分倚重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借助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授课内容,或课程的总体安排不合理,随意性大,可能会造成为赶进度“前松后紧”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兼职教师有时过于侧重实际,忽视理论,重点不突出,难点被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较少,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有些兼职教师上课无板书,或板书不规范,表达能力不强,词不达意。不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缺乏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学环节不完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大致包括: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备课、撰写教案、讲授授课内容、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登录成绩、典型试卷分析、安排实验实习、实训、参加教研活动等,每个环节都有其基本要求和规定,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由于学校对兼职教师普遍存在“重聘用,轻管理”的倾向,没有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他们不了解详细的教学过程,再加上兼职人员工作紧张,其主要精力没有放在教学上,因此,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能做到教学环节完整。
5.教师语言和行为不规范。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差异,兼职教师的言行、态度与专职教师的差别很大,例如,对于违反纪律或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兼职教师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疾声厉色,用语不太文明,甚至贬损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往过于亲密,没有保持好师生之间应有的距离;解答问题不够耐心,表现出不耐烦或轻视学生;不分时间场合抽烟、接打手机等。如果对这些出现在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和现象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就会导致师生间产生矛盾和误会,僵化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兼职教师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富有爱心和责任心,这是做好兼职教师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解决兼职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聘请兼职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解决阶段性的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或者纯粹为了评估的需要。这没有真正从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没有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结合,违背了聘请兼职教师的初衷。因此,学校要敢于把专业核心课交给兼职教师,尤其是他们最擅长的实践性教学,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允许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改革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经费合作进行科研开发,让其感受到自己的受重视程度,充分其发挥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
2.聘任程序化,管理制度化。首先在网络、各种媒体、人才市场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对于前来应聘的兼职教师,要求其提交学术背景、工作经历、业务水平、兼职经历及兼职院校评价等材料,然后成立考核小组,安排试讲,由考核小组进行评价,向合格者发放聘任书,建立业务工作档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责、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此外,学校还要及时向兼职教师告知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并按照学校的工资福利、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激励、辞聘、续聘与解聘等制度实施管理,利用制度保证教学质量,使外聘教师的聘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3.建立教学工作档案为了全面掌握兼职教师情况,学校应建立受聘教师信息档案,记录兼职教师的年龄、性别、职称、学位、工作年限、学术背景、工作经历、业务水平、兼职经历、兼职评价、从教年限、从教专业、讲授课程、教学工作量、教学态度及效果、工作业绩等内容,定期更新,并作为考核、辞聘、续聘或缓聘教师的依据,还可以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兼职教师,促其改进教学。
4.务必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往往不太熟悉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和能力较差,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缩短其适应期。作为教师不仅要“学高…‘技高”,还要“德高”,故师德教育应首当其冲。另外,培训内容还应包括现代教育理念、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备课、撰写教案、如何讲授授课内容、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登录成绩、典型试卷分析、安排实验实习、实训、参加教研活动等教学环节的培训。板书、语言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5.灵活安排授课。基于兼职教师的特殊性,学校在安排授课任务时,要优先考虑外聘人员的时间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倒休、晚上或双休日等时间,甚至可以分段、集中上课。还可以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同一门课由多个外聘教师共同完成,以解决时间冲突问题,可以不受时间限制,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6.实行多层次的教学监督。无论是对于兼职教师,还是专职教师,教学监督都极其重要。监督可分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以获取不同信息。管理人员、教师、受教育对象都是监督主体,具体包括学校教务部门、督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师、学生信息员,他们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信息反馈等方法检查、监督兼职教师的教学,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兼职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潜能,真正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7.建立激励机制。按职称为兼职教师定报酬,是目前各高校通行的做法,但需要改进。应运用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实行“优劳优酬”,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不同兼职教师薪酬不同。实施淘汰机制,对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好、缺乏胜任力的兼职教师,可降低待遇或辞退。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增强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鼓励其提高教学能力。
以上就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兼职教师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因此,在聘请、使用、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地区,学校能否聘请到兼职教师就是个难题,更不用说规范管理了。但随着我国打造世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宏伟战略的提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制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愿意到高校兼职,能够形成“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教学团队,高校在聘任、管理使用兼职教师方面也将会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达到聘用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完成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