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探究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6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 实践课教师 教学素养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普遍缺乏基本的教学素养,这不仅制约了实践课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拖累了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实践课教师个体角度而言,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包括:正确认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正确认知学生和学习,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学会学习和反思,强化教师专业角色意识。
  一、关注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问题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构成比较复杂,有文化理论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等。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主要是指在职业院校中从事实训、实习指导、专业技能课、实验课、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日常职业教育活动中,他们经常被称作实习指导教师、实训教师、实践课教师等。在上百万人的职教师资队伍中,包括专任和兼职在内的实践课教师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然而,这部分教师在职前缺乏基本的正规的教师专业训练,专业素质先天不足;人职后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较少或针对性不强;绝大多数人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大部分实践课教师在专业教学和专业指导方面缺乏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的教学素养。
一般来说,教学素养这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比较模糊。这里的教学素养主要是指实践课教师式,问题的准确诊断能力,有效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能力,相应的专业行为和反思能力,实践教学的体验感悟,以及作为专业教学人员所具有的心理模式。实践课教师缺少教学素养除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他们本人的知识结构不良,有人缺少本体性知识,即特定专业的技术和技能知识;有人缺少作为教师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人缺乏文化性知识,即特定专业以外的知识;有人缺少技术性知识,如心理咨询、职业指导、学生管理、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沟通合作等知识。另外,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人的职业教育信仰不够坚定。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软肋。因此,加强对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能够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则,尤其能够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寻找到切人点。教育部曾经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当前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川实践经验告知我们,要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关键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真正具有职业岗位教学技能的实训教师队伍来保证。而这点恰恰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校企分离、工学脱节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欠缺是我国职教人才培养质量长期存在的致命问题。因此,研究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能够促进实践课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真正达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能够为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的指导。特别是为我国制定专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资格标准和教学能力标准,包括实践课教师资格标准等法规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保证。从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来看,尤其缺少对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素养这个问题作出系统的和专门的探究。
二、提升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
我们认为,解决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素养问题,首先应该从教师个体角度着眼,从“常识”层面人手。对于实践课教师个体来说,其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基本策略主要是:
1.正确理解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
正确理解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就是正确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及大力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意义,这是实践课教师提升教学素养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行动:<1)回归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原理,即还原了职业技术教育原来的道理。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起源于“学徒制”。学徒制本身就是在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在数千年的演进变化过程中经历了数次转型与变革,从传统的现场训练的学徒制转向了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后来又转向了制度化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职业教育又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阶段,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全不同,例如日本的“企业内训练”职业培训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美国的“综合”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的"cbe’,能力本位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但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是采用什么模式,无论怎样演变转型,其中“做”是永远不变的,即万变不离其“做”。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却出现了异化现象,从“做”而论道变成了“坐”而论道,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原来的道理。(2)回归了学习的本义。纵观我国现今的普通学校教育,包括职业学校中的学习,往往是有“学”无“习”。“习”是什么?习就是做,就是练。古人讲的“学而时习之”,就是在学中习,在习中学,也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因此,我们说,做是学习的本义,做中学、做中教就是回归学习的本义。<3)回归了教学的本质。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是不能脱离做的,做就是动手、动脑、动心的。学不是简单的口耳传感,而是手脑心的联动。不做就不会有“心得”,也就学不会。有了心得,也就学会了,就不用再教了。而我们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会认知的,较少针对学会做事。叶圣陶先生讲:“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在做中教、做中学,才有可能达到这种境界。通过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需要引发出来,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再进而引向或转向“车间”、“田间”、“房间”等工作现场,只有这样才能够学会。<4)回归了学生本身。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生”被忽略了。“生”就是“生存”、“生活”和“生命”。只有在“做”、“动”的场境中,学生才能在经历和体验中有所感悟,在做中求悟,由此才能明事理,会生存,做好人。(5)回归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我国学校的“教育荒废”、“知行分离”问题非常严重。学校教育过渡偏重认知学习,忽视行为学习。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生做事做人。正如陶行知先生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实践课教师必须认识到,“做”是学与教的载体,是学与教双方的焊接点,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轴线。做是学,做是教,做更是创造。不做就无学,不做也无教。现今的学校教育缺少“做”,经常是以讲代教,以教代学,以听代学,以看代习,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既不成事也不成人。
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改革,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符合“成功教育”的理念,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符合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与价值取向,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一脉相承。对职业学校实践课教师来说,把“做”的观念与认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行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实践课教师要在“做”中体悟和成长。
2.正确认知学生和学习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正确认知和把握是实践课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指导和管理的前提。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现代社会的“代际效应”(孩子因父母强而强,因父母弱而弱)问题及其家庭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贫乏,使得这部分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文化课学习成绩普遍差,学习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人类间接经验的能力较弱,不具备基本的书写、阅读、运算、逻辑推理、口头及书面表达等语言思维技能,没有掌握好基本的文化知识;自我评价水平低,自卑心理情结严重;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导向不明,抱负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靠外压式学习纪律约束;学习习惯不良,没有掌握常规的学习技术,例如学习准备等。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和对待这些特殊学生。首先要理解“生”是什么,“生”包括生存、生活和生命三个层次的含义,即指生存的本领、生活的常识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生存就是学会谋生的本事,有一技之长。学会生活就是养成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生活习惯、积极人世的健康心态、向往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等。学会珍惜生命就是学会尊重、珍惜、关爱、保护生命等。

关于“学习”概念的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学习”有不同的解说。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指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改变。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我国较有影响的教科书中表述的学习概念是:“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川在学习化社会里,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打造学习力。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持续的终身学习的总和。学习力是一个人最可贵的生命力和生存力,学习力还是竞争力。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力。
作为教师还要理解和懂得人的学习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接受式学习方式,这是人类特有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亦称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不能替代。就学习的内容来说,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即包括认知范畴的知识,又包括应用范畴的知识。我国学校教育普遍重视认知范畴知识的学习,忽视应用范畴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好这这两类知识的关系。
3.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教学”不管是作为“普通的日常用语”,还是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不同的语境里人们对它的理解是大不相同的,这些理解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二是将教学当做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具体来说,教学有时被理解为“教学即学习”,有时是指“教学即教授”,或者指“教学即教学生学”,或者是指“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于职业学校教师来说,对教学的理解关键在于懂得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教什么?既要教编码知识,也要教非编码知识,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教的内容也就是“四个学会”的内容,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怎么教?要从教书转变为教学。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是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转送给学生,是教教材,不是用教材来教。对于实践课教师来说,虽然不是也不需要照本宣科,但是指导学生学艺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教学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学,因此,要从讲课转变到教学,因为讲课不等于教学,会讲课,不一定会教学,学校中经常出现的以教代学的情况就是如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学会处理鱼渔关系,真正理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教学本应是“质疑教学”,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的终点都应该是问题,这是由人的学习天性和学习的本质决定的。学习的本质就是学问,学习等于学问,学习不等于学答。我们知道,人的学习是从学问开始的。据此判断,我国学校课堂教学的“无疑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学生总是举手“抢答”也是背离学习规律的。在这种学习模式里,学生的学习只是学答,复制知识。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复制模仿能力,而不是反思创造能力。所以,从“学答”到“学问”,从复制知识到创造知识,这是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那些看似简单的技能学习实质上却是复杂的心智过程。从教学过程来看,技能学习不是简单的动作模仿或反复练习,而是包含着学习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认知图式的定型、认知结构的改变、思维方式的形成、行为方式的选择等一系列的过程,是综合智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绝非是简单的“做”和重复的“做”。
4.学会学习和反思
在知识社会中,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创业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能力。因此,西方国家普遍强调,每个社会成员要为工作、为公民素质和为可持续性发展而学习。今天,人类社会进人了一个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快速变迁的时代,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挑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和培养方式改革,这一切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成为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有强烈的读书和研究意识,尽快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装备自己,以此来解决自身教育学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获取做教师所必备的关于学与教的知识。通过学习和研究提升教育的理性思维水平,提高教学服务能力。
实践课教师还要学会反思。1989年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指导教师发展的著名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催生了“反思型”教师的产生。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教学活动的生成决不是教师机械套用头脑中的教育学知识对教育活动作出技术性应对的过程,而是建立在教师凭借自身的反思性智慧来对实践问题作出的境遇化、个性化的判断之上的。教师自身的专业反思能力尤为重要,要在反思“什么样的知识对于教学是必要的”的问题基础上,着力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实际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对于实践课教师来说,一定要不断地反思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能存在什么问题。反思是进步的开始,通过反思来解决职业学校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新教师面临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问题;二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面临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或“危机阶段”问题。
此外,实践课教师应该强化作为专业人员的角色意识,尽快提升教学素养水平,发展成为名师。

上一篇:民营院校办学策略初探

下一篇:关注女教师心理健康 在构建和谐幼儿园中发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