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课堂教学应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6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师源性心理障碍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消除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的,课堂内的师生关系,尤其是教师消极的教学态度,失当的教学方法及扭曲的学生观,就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的直接刺激因素。
一、扭曲的学生现—产生心理障碍的基本因素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看法,教师的学生观也是师生关系的集中反映,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生的外貌、气质及性格等都会影响教师学生观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直接说是考试分数)是直接影响教师学生观的主导因素,已成为显要条件。还有一个显要条件,即学生“听话”,实际就是一切顺从老师。
教师的学生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对学生的看法形成,改变也难,教师常以刻板的定型的模式对待学生,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横、竖看都是好,甚至明显的缺点教师也认为“学习好,犯错误都透着聪明”,对于不“听话”的成绩差的学生,即使真心接受教师的批评,自己努力,成绩提高,教师也认为“别耍花招”“太阳从西边出来”、“瞎猫碰上死麻雀”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唯恐失去教师宠爱的地位,心理经常防范的是成绩千万别降低,心里包袱沉重,易于抑郁,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无论如何都不会引起教师的信任,易于悲观,常以“更不好”、“更不听话”的方式与教师闹对立。Www.lw881.com
教师的学生观具有主导性,在处理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动机、情感、认识,受到教师学生观的支配和控制。在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在教师主导下进行,常常影响课堂的是教师的情感和动机。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状态不同的学生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教师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生,满腔热情,想办法对其帮助,对不喜欢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般是不予理睬的。一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有一个女学生一节课被教师提问6次,而且每次学生回答后老师都有评价(评价都是赞誉之词)。有一个坐在教室左前方的男生,头发乱蓬蓬的,教师每次提问他都举手,但是老师都没让他回答。老师又提问时,他立起来了,单臂直伸,老师这次确实看到了,便走到他跟前,狠呆呆地说:“坐下!”在剩下的时间他再也没举手,一会斜坐着,一会用笔捅同桌,用笔往手上乱画。下课后,我问他:“老师提的问题你会吗?’他说:“会点,我立起举手那回,我真的全会,准能答对。”在与语文老师交谈时,得知这个学生是课堂上最不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他认为不值得造就的学生常常是一点机会都不给,经常使他们受到冷落。教师出于“别给我捣乱”的动机,千方百计控制课堂。在一所学校内,教师学生观是相互影响的,调换任课教师时,新、旧教师的交接都会把‘“好”、“差”学生说得一清二楚,只要标鉴贴上就很难易位。
教师的学生观形成不仅有从事教学专业的感知,也有自己做学生的经验。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观的集中体现,教师正确的,先进的,具有时代风范的学生观是在课堂上倾注全部的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任何一节课都是生命经历的过程,他们在课堂上为自己的身心发展积累能源,他们时时在评议教师,在监督教师。“教师对我怎样?对他怎样”,教师的一句表扬,一点支持都可能成为学生成功的奠基石,正因如此,教师课堂一言一行,一瞥一笑都应是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永远是某教师的整体形象,“张老师好”、“李老师不好”。老师好.老师的言行被心悦接纳;老师不好,接纳是迫于无奈。教师的学生观应是动态的,只有不断地提高对学生的认识,特别是时常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才能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营养,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二、消极的教学态度—产生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
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及对教学的心理倾向,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倾向具有选择性,任何态度都是在与教材、学生及管理要求的作用下不断感知,填密思维后经实践检验,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态度形成后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认为,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也集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注人,情感形成的基础是认知因素,而情感形成后的表现定是厌恶或喜欢,支持或反对的行为发生,基于如此的理性思考,教师课堂教学态度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认知、对教材、对教学意义理解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和作用干学生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态度形成后在课堂教学中左右着与学生交往的心理倾向,决定对学生认识、情感和行为方式。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可分为两种,即积极的和消极的教学态度。消极的教学态度往往是制造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抱消极的教学态度的责任不全在老师,我们也不在此讨论,旨在阐述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响。消极的课堂教学态度最明显的是对学生的厌恶排斥以及伴随而生的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一位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教师,上课进人教室后,见黑板未擦,就将书本摔在讲桌上,两眼瞪着全班学生有两分种之久,甩出两句:‘.驴都知道该干啥干啥,黑板不擦我怎么讲课”,这时班长上来擦黑板,擦净后,数学老师却说“你不是今天的值日生,让值日生来擦”。上来一位当日值日生又察一遍,老师又问:“今天值日生就你自己呀?”,直到四位值日生每人擦了一遍,这节课已经过去了巧分种。老师开始检查家庭作业,当查到第二位同学时,发现作业没做完,已做的,错了两道题,这可惹恼了老师,接下来就是面对全班同学劈头盖脸地指责、羞辱,直到下课。在此我们暂不讨论这位老师在处理值日生不擦黑板的方法妥否,值得深思的是这位老师的教学态度,这位数学老师是借擦黑板这件事为导火索,检查学生家庭作业而又以学生未完成和出现错误为理由,对学生进行指责(当然指责时也有污辱和谩骂的语言),况且是整整一节数学课,这一节课的四名值日生、一位班长和一名家庭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成为老师指责的靶子。学生们怎么想呢?班长在其一篇作文中有这样的论述。当我擦净黑板后,满以为老师该讲数学了,类似这样的数学课虽不是第一次,但我觉得老师越来越不把我们作为学生看待,他浪费全班51人一节课的时间,造成了全班学生的不快,有几个学生一上数学课就胆颤心惊……”。这就不同程度地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障碍。

教师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消极的教学态度有各式各样的表现:第一,误认为学生是白板,教师可任意涂抹,学生是橡皮泥,教师可任意拿捏。这是一种腐朽的教育思想,教师把学生视做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怖感。第二,“严师出高徒”、“生之惰,师之过”,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半点违背教师的意愿的表现,否则,惩罚成为家常便饭,似乎是方法问题,实质是教师的教学态度问题。学生每时每刻如履薄冰,如临大敌,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第三,发脾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攻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心身摧残。有些教师拿学习差的学生的生理缺陷开玩笑,随意给学生起绰号,揭学生短等。这些行为使学生平添烦恼,以致于与教师直接冲突,搅乱课堂。教师的这种态度使学生心理产生怨恨,或不顾一切,或忍辱,歇斯底里或导致抑郁。第四,随意浪费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显示教师控制课堂的绝对权威,因而使学生焦虑不安,产生严重的挫折感。第五,对学生产生零期望,即认为一班的学生或多数学生不可造就,造成学生的无自信和丧失进取心。第六,教师对自我效能感认识错误,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以为没有哪个教师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课堂内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极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不良习惯。
课堂内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和对学生的关心贯穿在说话的口气、面部表情及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可信度;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坚信教师的言行是一致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对其积极教学态度的最高奖赏,教师要在课堂上以满控的热情,高超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讲究提供外在动机的策略,时刻提防教师的消极态度都可能使一个、几个或更多的学生伤心,学生任何一次伤心都有可能酿成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课堂内的批评及贬损性的评价一定慎重。因为学生既把教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评价,又看作是教师对自己的态度。
三、失当的教学方法—产生学生心理障碍的间接因素
教师在课堂所用的教学方法适当与否,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有的教师却认为方法问题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只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这是错误的认识,教学方法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接受知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学法受制于教师的教法,特别是在小学,学生的学法被看作是教法的转移,学生的学法多体现教师的意志。优秀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更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目前课堂教学使用的主要方法仍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这种方法以信息的单向交流为特点,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变成满堂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学生的思维、记忆方法有别,他们的预备知识不同,理解和接受信息能力各异,必然导致落后生的出现,学习差的学生在课上一般是由听不懂、不想听、厌恶课堂,发展为课堂恐俱,最后厌学。课堂恐惧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可以引起其它心理障碍的并发症,刘维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指出:学习障碍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非障碍的学生,他们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比一般学生高”。
教师教学方法的失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甚至丧失,这是显见的。课堂恐惧则是因教法失当导致注意力涣散,学习兴趣淡薄,成绩落后的间接结果。教学方法失当原因很多,但是任何一种失当的教学方法都会造成不同数量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不能及时消除,即产生心理障碍。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认真地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是预防和消除学生课堂学习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古德和罗布菲在《透视课堂》这本书中指出:这些教师虽然极为强调学术,但他们保持课堂气氛愉快、友好被看作热情的,具有支持力的教学者”,还指出:“某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它的形式,而且也取决于使用它的技能”。教师必须明确,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要经常地有的放矢地研究有效教学方法,更要提高使用有效教学方法的技能,避免因教学方法不当而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

上一篇:关于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下一篇:分析公司高管人员学习费用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