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7
合作学习这一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已成为当前课堂的一大“亮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但是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学习情境设计不当。例如,有些情境只考虑趣味性,结果导致情境低龄化、甚至低俗化,表面很热闹,效率却很低;有些情境只是一种假设,不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这样的情境无疑会显得比较单薄。还有一些情境,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浓。
2.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当。有些内容主题浅显,不需要合作;有些内容主题难以分解,不适宜合作;有些内容过于复杂,无法进行合作。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课堂上,教师推出一个问题,不管其难易程度如何,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课堂杂乱无章,学生思维混乱,最终只能草草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学生自主合作及认真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会倾听,不会补充,不会质疑,导致合作学习毫无意义。
3.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调控。有些教师在呈现问题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引导说明,就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教师却置身事外。这样的合作学习,由于缺少教师必要的指导与调控,缺少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解决对策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合作。合理的问题情境,不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内容,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然而什么是合理的问题情境呢?我认为: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首先应强调问题的导向性,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引向数学本质的,真实且合理的;应该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代价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
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关键是选准知识的切入点,应善于在“趣”和“思”之间寻找结合点,问题情境应设计在学生的困惑处和知识的生长点处,要适合学生认识水平,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并有利于激发学生推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难点,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演绎成为问题或问题串推出,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兴趣,为合作学习提供较大的空间。
学生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时,就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如在课题引入处,在重点难点处,在一题多解处,在答案不唯一处,在强化拓展处,在反思小结处等,适时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合作产生的价值,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需要,从而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教师有效地指导与调控,使学生深入合作,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的次数、内容、时机、方式、参与对象、步骤、要求、评价等做精心预设;其次,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明确推出合作学习要求,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做到导之有趣,激活引导的动情点,使学生想学;导之有时,找准引导的连结点,使学生能学;导之有法,把握引导的成功点,使学生会学;导之有度,掌握引导的平衡点,使学生多学。还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有效实施科学评价,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平衡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发言机会。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个人认识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数学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科学地选择和设计,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学习情境设计不当。例如,有些情境只考虑趣味性,结果导致情境低龄化、甚至低俗化,表面很热闹,效率却很低;有些情境只是一种假设,不是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材料,这样的情境无疑会显得比较单薄。还有一些情境,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浓。
2.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当。有些内容主题浅显,不需要合作;有些内容主题难以分解,不适宜合作;有些内容过于复杂,无法进行合作。还有一些则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课堂上,教师推出一个问题,不管其难易程度如何,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课堂杂乱无章,学生思维混乱,最终只能草草收场。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学生自主合作及认真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会倾听,不会补充,不会质疑,导致合作学习毫无意义。
3.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调控。有些教师在呈现问题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引导说明,就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教师却置身事外。这样的合作学习,由于缺少教师必要的指导与调控,缺少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解决对策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合作。合理的问题情境,不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内容,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拓展思维。然而什么是合理的问题情境呢?我认为: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首先应强调问题的导向性,应该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引向数学本质的,真实且合理的;应该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代价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还应该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
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关键是选准知识的切入点,应善于在“趣”和“思”之间寻找结合点,问题情境应设计在学生的困惑处和知识的生长点处,要适合学生认识水平,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念,并有利于激发学生推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2.确定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抓住合作学生的契机,使合作成为内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的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难点,善于将教材中的重点演绎成为问题或问题串推出,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兴趣,为合作学习提供较大的空间。
学生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时,就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如在课题引入处,在重点难点处,在一题多解处,在答案不唯一处,在强化拓展处,在反思小结处等,适时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体会合作产生的价值,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需要,从而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3.教师有效地指导与调控,使学生深入合作,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的次数、内容、时机、方式、参与对象、步骤、要求、评价等做精心预设;其次,要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明确推出合作学习要求,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做到导之有趣,激活引导的动情点,使学生想学;导之有时,找准引导的连结点,使学生能学;导之有法,把握引导的成功点,使学生会学;导之有度,掌握引导的平衡点,使学生多学。还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有效实施科学评价,及时调控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平衡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发言机会。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和个人认识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数学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科学地选择和设计,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试析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