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重视课堂质疑,保持英语教学的鲜活度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7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反应,包括师生双边活动的深度、讲课深入的程度、学生作业的承受力度、师生双方的课后、课内质疑效果等等,都表明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愈发明显。为什么要重视课堂质疑,很多教师思考、踌躇、尝试过,下面,笔者仅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质疑面面观,阐述一下对英语教学鲜活度的保持和促进效果。
一、教师质疑,表明教师有心准备
良好的课前备课,预设精彩的环节,是任何一堂精彩课诞生的必须基础。传统老教师的老教法: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早就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质疑,充分表明教师在有心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内容的删减、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介的使用等,将直接反映教师质疑水平的结果。
当然,由于教师个体自身的差异,在诸多方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师,比较贴近时代,能够适应时代潮流,教学理念比较前卫,能够展开“开发式”的教学准备,如果很好把握“度”,质疑的第一要义在这里就比较明显了。从教多少年的教师,根深蒂固崇尚传统知识讲授的习惯模式,通常是“质疑”的少,想“当然”的多,往往制约了质疑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只要是精心准备的课,质疑是必然要的。
二、教师质疑,反映教师关注细节
教师质疑每一节课的上法,它包含的诸多细节,如何为我们教师所实施?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成功的一堂课,反映在成功的每一个细节。围绕单元目标,研究单一课的目标及其与单元其他章节的联系,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即是细节的体现。如果发现,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精神状态不佳,如果不是自身身体的原因,多半是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不强所致。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被动现象,我在课堂是及时组织了“standupandsitdown”游戏,即通过听指令做动作,比如我说“”,则男生立刻起立,如果女生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站起来,则视为失败,学生也会因为她冒充男生站立而哄堂大笑。利用适时做游戏的方式,便是我在质疑了自身教学现状所及时采取的调整办法。虽然是简单细节,但对于当堂课的教学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三、学生质疑,体现学生参与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受到学生欢迎。同样,好的教师上课风格,也必然影响学生的思考风格。教师能够经常对课堂气氛及其效果进行质疑,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质疑,并且,如果我们仔细思量就会知道,学生质疑的越多,则体现该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

教师上课“一言堂”,早就为新课程改革所摒弃,学生上课死记硬背,也是不受欢迎。较之质疑的投入,学生不是简单地热闹一场:小组挪挪位置说两句、即兴表演随便喊两声等,因为只是错误理解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根据质疑的价值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策略,既保证不挫伤学生质疑的思维,也能及时引导课堂鲜活高效地进行。
学生质疑的方方面面,可以是很多形式和内容,比如,他发现了教师讲解与书本知识的差异、他感觉到教师讲解重点的再提升、他关注教学场景的抽象模拟等,对于关乎教学课堂效果的元素,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投入。
四、学生质疑,呈现学生探究心理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视同为质疑的起步。他们之所以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的,而非为了提问而提问。我们教师要能够耐心观察倾听,改善课堂存在的不和谐现象,高度重视学生探究心理出现的时机。
开发动态的课堂,要求教师、学生站在同一平台,针对核心问题,互相陈述观点。思辨式的研讨,在学生中最受欢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个时候,教师往往扮演裁判的角色,保证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出现探究的心路历程。在观点逐渐鲜明、结论逐渐清楚的时候,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价和鼓励,将会在长时间内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课堂鲜活度的持久。
五、师生质疑,促进课堂长效鲜活
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授课的最高追求,教师的发展,是教育进步的根本体现。知识更新快、学生思维快、事物变化快等多种情况,注定我们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行为,会不断发生变化。如何保持这种变化的鲜活度,促进长效课堂,我认为,必须坚持师生质疑,质疑每一个教学的细小微妙处,共同合作,打造新课程背景下的活力课堂。
火花稍纵即逝,学生质疑的民主性,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等待。当然,真理的学习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教师切不可把自己当做“真理的化身”,武断剥夺学生质疑的权力和乐趣。这将对教师的课堂地位,构成一定的挑战,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老做法,必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所谓“受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始终热情投入地对待每一个质疑,定将会在学生心底深处激荡起无限波澜。到那时,师生情绪高涨,双边活动踊跃,知识传输畅通,在鲜活的英语课堂,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终将成为必然。

上一篇:简论如何消除学生在游泳课教学中的心理障碍

下一篇: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