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8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狭队的教育功利化
论文摘要: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的崇高而艰巨的使命,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要建立规范而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要从这样的高度和角度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昂首跨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各条战线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历史性的使命。然而,教育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我们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的教育在社会大转型、国家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在背负着自我欣赏的沉重的历史包袱踌姗前行,这是目前教育的大问题、大障碍。其中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一道在教育的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切实加以解决的大难题。
被扭曲的非常狭隘的然而却是异常强大的功利场,使学生和教师,学校和家庭,乃至一些官员个体和政府部门都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且乐此不疲。我们知道适宜的功利是需要的,是发展的动力;狭隘的功利是有害的,是发展的阻力。要消除狭隘的功利,首先需要我们对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表现一,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
教育实践当然要力求取得最佳的结果,否则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试想是不是所有的教育结果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呢,如果我们把心真正沉静下来,对我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果敢做出客观的判断,应该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在目前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被扭曲的结果)不惜采用超常规的违背规律的种种做法,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少人对这种做法却非常认同。作业布置的不多,节假日不补课,他就认为你不抓教学,误人子弟。不少家长认为,我不管你采用什么手段,只要让我的孩子升学就行。教育内外在评价的时候,往往也过多集中在结果之上,很难结合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这种行为的力量非常强大,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表现二,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
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掌握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整和创新,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是说不该传授知识,而是说我们过多地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严重地忽视了让学生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入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我们应该深入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是科学有效的?知能转化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明确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表现三,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
考察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偏重于学业方面,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在处理问题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从情感考虑常常待以宽容的态度,他们对德育和体育不是不重视,而是分量要轻不少。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有失误的话,在这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素质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还要进行强有力的调整,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事关教育成败的大问题。
表现四,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这是非常可喜而难得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功利化的成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件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内在的建设,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硬件到位了,但学校成员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素质和能力没有到位。尤其是近几年政府和学校多方筹资,配备了先进的天象馆、微机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等等,然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使用这些现代教育设施的人的培养,从观念到技术的培养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内在建设的不足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和最为关键的因素。
那么造成教育出现扭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有效地予以解决呢?
一是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这是推进我们教育大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有关。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全面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要促进教育的大发展就必须认真地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多教育行为与教育的本质相悖,这些教育行为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的崇高而艰巨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当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科教兴国的战略赋予教育重大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浸润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殷切希望。面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责任,我们该如何调整和发展教育事业呢?国家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规范教育行为,坚持教育创新,焕发教育生机,促进教育发展。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与学校的教育行为在许多方面还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不科学有关。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指挥棒”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要真正有利于学校放开手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要从深层次进行突破和创新。
四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的工程,需要社会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保障。学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加工厂,必须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其教育观和人才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创造力。社会作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必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人才观和用人制度,改变过于看重文凭和职称的用人标准,形成以德、能为核心的用人标准。只有真正做到育人与用人的协调互动,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尤其依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携手运作,共同推动。消除狭隘的教育功利化,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环保的绿色环境,促使教育驶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的轨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扭曲现象是正常的,何况这些现象只是前进中的问题。但是,我们又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种现象又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切实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
论文摘要: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其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危害性,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的崇高而艰巨的使命,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要建立规范而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要从这样的高度和角度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昂首跨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令人振奋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各条战线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历史性的使命。然而,教育又是一把双刃剑,只有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有用的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静下心来客观地反思一下我们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我们的教育在社会大转型、国家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在背负着自我欣赏的沉重的历史包袱踌姗前行,这是目前教育的大问题、大障碍。其中狭隘的教育功利化是一道在教育的发展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要切实加以解决的大难题。
被扭曲的非常狭隘的然而却是异常强大的功利场,使学生和教师,学校和家庭,乃至一些官员个体和政府部门都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且乐此不疲。我们知道适宜的功利是需要的,是发展的动力;狭隘的功利是有害的,是发展的阻力。要消除狭隘的功利,首先需要我们对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表现一,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
教育实践当然要力求取得最佳的结果,否则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试想是不是所有的教育结果对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呢,如果我们把心真正沉静下来,对我们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果敢做出客观的判断,应该能够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在目前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被扭曲的结果)不惜采用超常规的违背规律的种种做法,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少人对这种做法却非常认同。作业布置的不多,节假日不补课,他就认为你不抓教学,误人子弟。不少家长认为,我不管你采用什么手段,只要让我的孩子升学就行。教育内外在评价的时候,往往也过多集中在结果之上,很难结合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这种行为的力量非常强大,阻碍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表现二,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
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充分掌握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整和创新,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是说不该传授知识,而是说我们过多地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严重地忽视了让学生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入手,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我们应该深入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是科学有效的?知能转化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明确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表现三,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
考察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偏重于学业方面,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在处理问题时,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从情感考虑常常待以宽容的态度,他们对德育和体育不是不重视,而是分量要轻不少。如果说我们的教育有失误的话,在这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素质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还要进行强有力的调整,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事关教育成败的大问题。
表现四,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这是非常可喜而难得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功利化的成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硬件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内在的建设,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着。硬件到位了,但学校成员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素质和能力没有到位。尤其是近几年政府和学校多方筹资,配备了先进的天象馆、微机室、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和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等等,然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使用这些现代教育设施的人的培养,从观念到技术的培养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内在建设的不足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后劲和最为关键的因素。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些现象必然阻碍教育向前发展,教育发展的滞后必然造成人才素质的低下和高层次人才的匾乏,如此必然要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使我国错过最佳战略发展期,这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那么造成教育出现扭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有效地予以解决呢?
一是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育的本质。这是推进我们教育大发展的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有关。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全面发展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要促进教育的大发展就必须认真地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多教育行为与教育的本质相悖,这些教育行为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是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的崇高而艰巨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社会当中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科教兴国的战略赋予教育重大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浸润着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殷切希望。面对这样的时代,这样的责任,我们该如何调整和发展教育事业呢?国家要求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规范教育行为,坚持教育创新,焕发教育生机,促进教育发展。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招生制度。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与学校的教育行为在许多方面还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不科学有关。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指挥棒”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要真正有利于学校放开手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要从深层次进行突破和创新。
四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社会化的工程,需要社会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保障。学校作为人才的重要加工厂,必须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其教育观和人才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创造力。社会作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必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人才观和用人制度,改变过于看重文凭和职称的用人标准,形成以德、能为核心的用人标准。只有真正做到育人与用人的协调互动,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尤其依赖于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携手运作,共同推动。消除狭隘的教育功利化,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环保的绿色环境,促使教育驶人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的轨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扭曲现象是正常的,何况这些现象只是前进中的问题。但是,我们又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种现象又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切实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