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中音乐教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8
【摘 要】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学。在教学中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环境,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造表现的机会等都是实现目的的方法。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表现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竭动力。"音乐在培养创造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造人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做法:
一、明确创造及创造性教学的意义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创造性的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产生创造性成果,从而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创造性教学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是实现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渴望探索、贪玩、拘束是青年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应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像,想像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想像力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因子,也是创造的前提。不仅艺术创造离不开想像,科学创造同样也需要想像,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音乐是情感艺术,学生的想像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在学习弹奏《小松树》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去想像植树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植树的录像,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并表示自己一定要与松树比高低。待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劳动情绪和植树内容自由想像创作,如上山时的心情、植树的过程、同学们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像创作,学生积极投入。这样,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的多。"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学生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我在教学中根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学生说有所指,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像力,通过艺术欣赏,体验及键盘乐器弹奏,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发展形象思维和直觉,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及其有益。例如:在《梦幻曲》教学中我先做了个沉睡中露出甜甜笑容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一个问题:"你们都做过美丽的梦吗?"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即随音乐做出各种美梦的姿态。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为欣赏主题音乐做了铺垫。学生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并发。
自信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策略,特别是那些音乐感不强的学生,我总鼓励他们,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和学生热情,让每个学生永远自信!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准确的把握各种节奏型,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情感。在教学中具有特性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用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我还将打击乐引入课堂。在赏析器乐曲《瑶族舞曲》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人轮流执一件打击乐器,通过敲击节奏,将自己对乐曲情绪特点的理解即兴表演出来。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上台表演。有俩位同学还将已会弹了的《瑶族舞曲》给同学们做了现场表演。虽然演奏水平不很高,每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但重要的是,他们都得到了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学这门课和学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被激发,教师要做到"五好"。第一,教师在上课前要课备的好;第二,基本功要扎实,知识渊博,教学态度要好;第三,上课时要讲普通话,语言生动表达得好;第四,教师进教室衣着整洁,精神面貌要好;第五,教学方法新颖,选材科学,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配合要好。
总之,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走改革之路,使音乐更好地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为支持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服务。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学策略的某次突破,或是某个学生偶尔的创造体验,而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造实践,只要我们不断更新不断努力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段茂南/杨留兵/段晓静,百年中国美育的回顾与前瞻[z]《德育教学方案设计》远方出版社。
2、郭祝怡.寓教于动[z]《中小学管理》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表现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竭动力。"音乐在培养创造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创造人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做法:
一、明确创造及创造性教学的意义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创造性的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是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产生创造性成果,从而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并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教学活动。创造性教学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它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保证。(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是实现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渴望探索、贪玩、拘束是青年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应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像,想像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想像力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因子,也是创造的前提。不仅艺术创造离不开想像,科学创造同样也需要想像,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音乐是情感艺术,学生的想像力正是借助情感得以伸展。在学习弹奏《小松树》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去想像植树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植树的录像,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并表示自己一定要与松树比高低。待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劳动情绪和植树内容自由想像创作,如上山时的心情、植树的过程、同学们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像创作,学生积极投入。这样,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的多。"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学生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我在教学中根据乐曲本身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设法缩短这个距离,让学生说有所指,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像力,通过艺术欣赏,体验及键盘乐器弹奏,让学生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发展形象思维和直觉,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及其有益。例如:在《梦幻曲》教学中我先做了个沉睡中露出甜甜笑容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一个问题:"你们都做过美丽的梦吗?"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这时让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学生即随音乐做出各种美梦的姿态。课堂气氛显得轻松,同时也为欣赏主题音乐做了铺垫。学生的情绪一旦调动起来,欣赏的兴趣大大增强,个性表现充分,创造潜能并发。
四、创造表现的机会
自信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策略,特别是那些音乐感不强的学生,我总鼓励他们,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和学生热情,让每个学生永远自信!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准确的把握各种节奏型,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乐曲的情感。在教学中具有特性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用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同时,我还将打击乐引入课堂。在赏析器乐曲《瑶族舞曲》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人轮流执一件打击乐器,通过敲击节奏,将自己对乐曲情绪特点的理解即兴表演出来。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上台表演。有俩位同学还将已会弹了的《瑶族舞曲》给同学们做了现场表演。虽然演奏水平不很高,每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但重要的是,他们都得到了亲自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学这门课和学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被激发,教师要做到"五好"。第一,教师在上课前要课备的好;第二,基本功要扎实,知识渊博,教学态度要好;第三,上课时要讲普通话,语言生动表达得好;第四,教师进教室衣着整洁,精神面貌要好;第五,教学方法新颖,选材科学,学生积极参与,师生配合要好。
总之,新世纪的音乐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走改革之路,使音乐更好地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为支持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服务。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学策略的某次突破,或是某个学生偶尔的创造体验,而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造实践,只要我们不断更新不断努力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段茂南/杨留兵/段晓静,百年中国美育的回顾与前瞻[z]《德育教学方案设计》远方出版社。
2、郭祝怡.寓教于动[z]《中小学管理》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上一篇:注重过程的教学新理念
下一篇:关于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