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06 10:11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网络应用;网络资源建设
论文摘要:如何根据南京的实际教育情况.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京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针对网络应用现状的调研,发现在中小学中存在对网络应用的认识不充分、网络资源建设不到住等问题。鉴于此,对如何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加强资源建设和培养师生网络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及内容
1.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
目前我国已有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所装机器已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区网、省网和校园网的纷纷建成,实现了省际间、校际间的互联。2000年4月2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增长率网()正式开通,为普及中国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10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据统计,全国已有近200所中小学网校,它们以提供学校课程同步教育和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为主。这类网校能使普通学校的学生接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辅导,因而很受欢迎。
由于受到政策的鼓舞和学习需求的刺激,关于网络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整体构架层面上的研究较多,各地中小学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满足一般教育教学需要的网络应用环境。随着基础设备和硬件资源的建设到位,人们逐渐认识到“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师生网络应用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因而目前产生了两种不均衡,即部分落后地区资源匾乏,而另一部分地区存在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过剩。
南京市作为“全国教育满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如何,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反映较好的经验有哪些,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对现状作出理性的分析,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化弊为利,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1.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中的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是指师生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师主要采取的访谈法涉及三大方面的内容: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教师使用网络开展的活动,以及网络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等。学生问卷分为三大方面16个题目,包括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解硬件建设与资源建设等问题。通过这些调查,试图了解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现状,反映出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
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在对南京市部分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而且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一般年轻老师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热情和频率也高,而年纪较大的老师稍低,有的甚至出现抵制情绪。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便于交流和沟通,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绝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qq号。拥有这些工具,他们便可以共享教学资料,或进行其它教学交流。另外,教师还使用网络查看新闻、查看校园网上的通知等。
(2)积极使用网络进行备课。目前教师都采取计算机备课,统一使用电子或打印的备课稿,再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融人到课堂备课中。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往往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进行备课,缺乏备课的创新性。
(3)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课改理念深人人心,教师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主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模式或形式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需要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过程表示认同,但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次数很少,一般是应付式或在展示课时才开展。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已经得到认可和普及。教师从最初的盲从,从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侄桔中走了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能够独立、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一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课甚至得到优质课的好评,成了评价中的一部分。
(5)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他们使用网络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技能技巧,将在教学一线的直接经验形成研究论文或研究课题,采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6)开展网络远程学习。在小学,一般教师不提倡学生独自上网学习,因此也不会开展远程教学。而由于基础教育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使得面对面的课程教学更加实际与普及,实施网络远程教学的机会很少。教师自己进行网络远程学习的也比较少,只有那些进行学历提升的教师才有这样的需要。
2.2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主要抽取了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两所小学进行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300份,回收1300份,有效问卷1288份。其中小学五年级237份,六年级264份,初中一年级135份,二年级120份,三年级108份。高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38份,三年级136份。问卷内容主要有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开通了网络,网龄集中在3年左右,主要的上网时段是周末。其中初一学生晚上上网比较多,可能与学业压力较小有关。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把握上网的时间,表示不上网也可以,同时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但是也有人认为网络对自己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会去购买游戏点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年龄稍大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以鼓楼区为例,目前鼓楼区各个学校已经建成独立校园网,并接人宽带。多媒体教室已经在各校普及,生机比最多达到5.5:1,师机比最高达到1:5。各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总务后勤、财务、学籍、电子图书等都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电教中心已建立了便携式实录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演播室导播系统、非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网合一系统、电信l0m静态宽带等,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给全区部分中小学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构成了全区基于广域网的数字教学课堂实录和教研培训平台,为鼓楼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支撑,为鼓楼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造了坚实的硬件平台。鼓楼区作为南京的主城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处于全市各区县前列,其它各区县以鼓楼区为样板,也在逐步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增加投人。鼓楼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3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3.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
(1)内涵理解不深。对网络教育应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将网络的教育应用简单理解为只是用到计算机网络这种工具,而不是使用网络资源。这一点也反映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如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网络设备,只要用到,该项就给满分。这种对网络应用的评价显然不能说明问题。
(2)资源建设和共享不足。尽管现有的调查显示,各种硬件设备、校园网和一些网络资源已经充分配备,但是不论从区域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问题,共享性不足,获取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3)对网络过分依赖。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网络依赖的倾向,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反思时,过分依赖网络,常常出现抄袭现象。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等。
(4)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均衡。由于各个区域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3.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对策
3.2.1转变教育指导思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先导,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3.2.2加强资源库建设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备课、教学和课后反思时都可以自由选择现成的优质资源。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资源库就是最好的课后老师,学生在上网时也能有意识地利用资源库学习,而不会花费精力在其它网络行为上。资源库的建设要便于开展远程教学,考虑到利用与开发之间的均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建设新的资源库,以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整合多方力量建设资源库,将优质资源科学地汇总成资源库,同时加强资源库的管理,便于添加和更新。另外,还应形成独创性的资源,与学校网站建设相结合,创建独具特色而适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技术研究和校际沟通,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
3.2.3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首先教师间需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师师间的合作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另外,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网络课程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明白合作学习的益处。
3.2.4培养师生网络素养
从目前开展的网络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课来看,优质课较少,效果也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师生的网络素养不高。除了考虑采用特殊的教学策略之外,教师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应用网络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要重视在网络课程中组织和实施网络教学评价活动,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如果缺乏网络素养,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就会存在困难,如不能及时找到有效的信息,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师生的网络素养应该成为目前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论文摘要:如何根据南京的实际教育情况.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京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针对网络应用现状的调研,发现在中小学中存在对网络应用的认识不充分、网络资源建设不到住等问题。鉴于此,对如何转变教育指导思想、加强资源建设和培养师生网络素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及内容
1.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背景
目前我国已有7万余所中小学安装了80余万台计算机,所装机器已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在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发展纲要(草案)》的指导下,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及“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带动下,各地区网、省网和校园网的纷纷建成,实现了省际间、校际间的互联。2000年4月27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增长率网()正式开通,为普及中国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打下了基础。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10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络教育资源。据统计,全国已有近200所中小学网校,它们以提供学校课程同步教育和中小学生课外补习为主。这类网校能使普通学校的学生接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辅导,因而很受欢迎。
由于受到政策的鼓舞和学习需求的刺激,关于网络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整体构架层面上的研究较多,各地中小学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满足一般教育教学需要的网络应用环境。随着基础设备和硬件资源的建设到位,人们逐渐认识到“应用”带来的种种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师生网络应用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因而目前产生了两种不均衡,即部分落后地区资源匾乏,而另一部分地区存在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过剩。
南京市作为“全国教育满意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如何,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反映较好的经验有哪些,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对现状作出理性的分析,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化弊为利,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1.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中的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是指师生运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调查的对象是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师主要采取的访谈法涉及三大方面的内容: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教师使用网络开展的活动,以及网络与教师教学的关系等。学生问卷分为三大方面16个题目,包括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解硬件建设与资源建设等问题。通过这些调查,试图了解目前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现状,反映出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
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2.1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在对南京市部分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发现,教师使用网络的频率很高,而且与年龄的增长成反比,一般年轻老师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热情和频率也高,而年纪较大的老师稍低,有的甚至出现抵制情绪。从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1)使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便于交流和沟通,几乎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绝大部分教师有自己的qq号。拥有这些工具,他们便可以共享教学资料,或进行其它教学交流。另外,教师还使用网络查看新闻、查看校园网上的通知等。
(2)积极使用网络进行备课。目前教师都采取计算机备课,统一使用电子或打印的备课稿,再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融人到课堂备课中。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往往还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储备进行备课,缺乏备课的创新性。
(3)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课改理念深人人心,教师将教学紧密联系生活,主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模式或形式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需要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都对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过程表示认同,但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次数很少,一般是应付式或在展示课时才开展。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已经得到认可和普及。教师从最初的盲从,从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侄桔中走了出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能够独立、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手段进行教学。一些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课甚至得到优质课的好评,成了评价中的一部分。
(5)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他们使用网络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技能技巧,将在教学一线的直接经验形成研究论文或研究课题,采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6)开展网络远程学习。在小学,一般教师不提倡学生独自上网学习,因此也不会开展远程教学。而由于基础教育全日制的教育制度使得面对面的课程教学更加实际与普及,实施网络远程教学的机会很少。教师自己进行网络远程学习的也比较少,只有那些进行学历提升的教师才有这样的需要。
2.2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学生网络应用的现状,主要抽取了一所高中、一所初中和两所小学进行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300份,回收1300份,有效问卷1288份。其中小学五年级237份,六年级264份,初中一年级135份,二年级120份,三年级108份。高中一年级150份,二年级138份,三年级136份。问卷内容主要有学生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的习惯、在网络上的精力耗费、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以及网络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并开通了网络,网龄集中在3年左右,主要的上网时段是周末。其中初一学生晚上上网比较多,可能与学业压力较小有关。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把握上网的时间,表示不上网也可以,同时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但是也有人认为网络对自己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表示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更不会去购买游戏点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年龄稍大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2.3南京市鼓楼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以鼓楼区为例,目前鼓楼区各个学校已经建成独立校园网,并接人宽带。多媒体教室已经在各校普及,生机比最多达到5.5:1,师机比最高达到1:5。各校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总务后勤、财务、学籍、电子图书等都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电教中心已建立了便携式实录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演播室导播系统、非编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多网合一系统、电信l0m静态宽带等,并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给全区部分中小学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构成了全区基于广域网的数字教学课堂实录和教研培训平台,为鼓楼区教育教学提供了服务支撑,为鼓楼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打造了坚实的硬件平台。鼓楼区作为南京的主城区,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也处于全市各区县前列,其它各区县以鼓楼区为样板,也在逐步加大资源建设的力度,增加投人。鼓楼区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3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3.1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应用的问题
(1)内涵理解不深。对网络教育应用的内涵理解不深刻,将网络的教育应用简单理解为只是用到计算机网络这种工具,而不是使用网络资源。这一点也反映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中。如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一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就是有没有使用多媒体网络设备,只要用到,该项就给满分。这种对网络应用的评价显然不能说明问题。
(2)资源建设和共享不足。尽管现有的调查显示,各种硬件设备、校园网和一些网络资源已经充分配备,但是不论从区域层面还是从学校层面,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和观念的问题,共享性不足,获取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3)对网络过分依赖。部分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网络依赖的倾向,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反思时,过分依赖网络,常常出现抄袭现象。学生经不住网络的诱惑,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等。
(4)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均衡。由于各个区域和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其教学资源和网站建设质量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3.2南京市中小学网络教育应用的对策
3.2.1转变教育指导思想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标准,将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个人素质的核心是:品德个性、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协作精神、思维品质、终身学习意识等。其次,要重新认识学与教的关系、我国长期实行以行为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很不利于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种压抑学生个性、不让学生主动思考、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做法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精神相违背的。只有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先导,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实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
3.2.2加强资源库建设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在备课、教学和课后反思时都可以自由选择现成的优质资源。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资源库就是最好的课后老师,学生在上网时也能有意识地利用资源库学习,而不会花费精力在其它网络行为上。资源库的建设要便于开展远程教学,考虑到利用与开发之间的均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建设新的资源库,以免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在资源建设方面,要整合多方力量建设资源库,将优质资源科学地汇总成资源库,同时加强资源库的管理,便于添加和更新。另外,还应形成独创性的资源,与学校网站建设相结合,创建独具特色而适用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技术研究和校际沟通,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
3.2.3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网络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具备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首先教师间需要合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师师间的合作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另外,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网络课程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明白合作学习的益处。
3.2.4培养师生网络素养
从目前开展的网络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课来看,优质课较少,效果也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师生的网络素养不高。除了考虑采用特殊的教学策略之外,教师还需深入思考如何应用网络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要重视在网络课程中组织和实施网络教学评价活动,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网络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如果缺乏网络素养,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就会存在困难,如不能及时找到有效的信息,对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培养师生的网络素养应该成为目前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上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