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八个误区

发布时间:2015-07-06 10:11
摘要: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工作。良好的关系能营造出融洽的气氛,使师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相反,如果教师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则会阻碍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师生;沟通;障碍;误区

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工作。良好的关系能营造出舒畅的心情和融洽的气氛,使师生目标趋同,形成积极的态度,所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个老师很好”、“黄老师很关心我们班”、“谢谢您,老师,我一定会考好的”诸如此类的话,这说明学生接纳了教师的关心。只有学生接纳了教师的关心,才能接纳教师的教育。每个教师的期望都是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工作方法不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学生就不能理解教师的良好愿望而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常见的有以下八种工作方法的误区,造成了师生沟通的障碍:
  误区一:使用警告语言
  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教师多次与他交谈过,收效甚微。见到他今天又迟到了,教师很生气地说:“明天再迟到的话,你给我站到办公室去。”学生见到教师这样,可能感到恐惧和屈从,但心里并不一定会服气。又如教师说:“如果你再不改的话,我就打电话给你的家长,让他来见我。”如此等等。这样,受到警告与威胁的学生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敌意,从而拒绝教师的教育。有时甚至做出教师不希望看到的反应:“好啊,你叫家长去吧,我就这个样。”在教师的态度不被接纳的情况下,学生的态度也是完全消极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误区二:使用命令的语言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使用命令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理解:在教师看来“我”的问题并不重要,教师并不关心“我”的感受,“我”必须顺从教师的感受与需要。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排斥心理,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对教师的教育不予接受。如:学生想对上课讲话的事做解释,教师却说:“你给我闭嘴。”不留余地下命令,不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只是单方面的发出信息。学生在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教师产生怨恨、恼怒等敌对情绪,发生顶撞、抗拒的现象,甚至大发脾气,闹得不可收拾。
  误区三:使用了会中伤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生气或冲动的情况下,往往会说“你以为你很聪明!”、“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懂!”、“讲了这么多遍还不懂,跟猪一样笨。”这些语言都会中伤学生,造成师生沟通障碍。后果是让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随之出现反攻的心态,拒绝教师的任何教育,包括该教师所教的课程。师生沟通失败,旧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多了一个新矛盾,适得其反。
  误区四:经常性的“说教”
  如果教师经常的说教,会使学生感受到与教师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认为教师在运用他的权威,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防卫心理,对教师反感,造成沟通障碍。这种沟通模式表现为:“你将会……”、“你必须……”、“你应该……”、“如果听我的,你就会……”等。这样否认学生,等于告诉学生教师不信任你,你应该接受教师的意见。这类“应该”、“必须”对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容易引起抗拒心理,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地维护自己的立场,拒绝教师的教育。
  误区五:过度的忠告或建议
  教师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忠告或建议,这等于告诉学生教师不相信你的能力。这种沟通有时会使学生变得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自己不再思考;每临紧要关头,学生便向外界权威求助。所以,过度的忠告或建议,会不断削弱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人云亦云”的心态,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

  误区六: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师生在沟通中,教师认为学生的想法不合理、效果差,认为自己的观点更合理,于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是一种更微妙的命令,它可以更巧妙地隐藏在貌似有礼貌的、富于逻辑的陈述中。教师一定要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教师不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谈话显得非常简洁。如:“昨天晚上你有没有按我的方法去做作业。”“我的方法比你的合理,按我的做。”这种交流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教师产生防卫和抵触心理,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误区七:随意批评学生
  教师没有经过深入调查,随意批评学生,常常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学生为维护自尊心和形象而掩饰自己的情感,不愿将内心世界向教师打开。这是很多教师常犯的一个沟通错误。如:一个学生昨天迟到了,教师与他谈过,学生保证以后再也不迟到了,结果今天又迟到了。教师很生气地说:“昨天才保证的,今天又迟到了;你说话到底算不算?如果全班同学都像你这样,我还怎么管?”教师没想到这个学生昨晚感冒发烧,为不让教师失望,今天带病坚持上学,没有得到表扬,反而遭到批评。伤心极了,索性什么也不说,任由教师说去,以此来回应教师的错误行为。这样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误区八:教师不愿倾听学生的意见
  有时教师根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或根据自己的推断,单方面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上;不顾学生个人的感受,不先听听学生对事件的解释或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学生考试没考好,教师让他过来,一见面就说:“今天我找你来是要与你讨论一下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我分析了你的试卷,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是粗心。你说是吗?记住,下次考试一定要认真!不要粗心大意,一定要考好。记住我刚才说的话。”其实,这个学生这次考试失败未必是粗心,也许是前一天晚上复习太迟了,睡不好觉导致考试时精神不好;还可能是想考好的心情太迫切了,过度紧张造成发挥不出最佳的状态。教师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无法了解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也就不能进行正确的指导,工作没有效果。
  以上八个误区中,教师使用了不被学生接受的语言。这种语言使教师显得蛮横、命令或威胁,给出多余的劝告。它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对他的问题根本不感兴趣,而只是在单方面地表达教师个人的意见。这样的语言对于师生沟通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起到负作用。教师本来想通过沟通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更优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由于教师工作方法的错误,造成了沟通的障碍,使得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要做到有效的沟通,教师必须使用能让学生接受的语言,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你,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让学生感到教师理解自己,教师的行为是为了自己。这样,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提醒、鼓励和指导;即使被教师批评了,甚至被惩罚了,心里还是感到舒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柳斌,高长梅,白昆荣,周宏.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孟宪成.中国古代教育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柳斌,高长梅,白昆荣.思想教育方法艺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4]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柏恕斌,丁振芳.教师口才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

上一篇:论析教学模式改革的网络应用

下一篇: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