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影响教师流动制度实施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01 16:01
摘要:面对教师单向不合理流动问题,制定并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是最佳选择。政策制度不完善、宣传不足、办学观念以及教师培训的落后等都影响着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办学观念,促进全社会对教师流动制度的理解。
关键词:教师流动;效果;障碍因素;对策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显著,这一差距使得各种资源向城市流动,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也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这种单向的不合理流动致使过剩与短缺共存,造成人才浪费和教育不公平产生。在过去很常见的做法就是以扣留档案或要求高额费用的方式,使教师不能顺利实现流动,强留住教师,即“堵”。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对教师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以实现校际师资均衡,即“疏”。
一、教师合理流动的意义与我国教师流动制度的现状
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对于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打破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实现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使各校师资力量趋于平衡,缩小教育差异,对于改善弱势学校的教育质量,推进一定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来说,它给学校带来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它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使教师保持教育工作的新鲜感,克服职业倦怠,并在新的学校谋求新的发展,更加认真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发挥创造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真实了解所在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深切的把握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不同风格教师的授课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升素质。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师待遇、受尊重程度、发展空间、管理模式以及占有各种资源的明显差距,加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单向流动越演越烈。针对这一现象,部分省市也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如: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匮缺,与城镇学校形成鲜明反差的现状,2007年9月起,新疆阜康实施城乡教师轮岗。规定轮岗的教师主要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学校中层以上且有培养潜质的管理人员中选出。轮岗期限为两年,轮岗人数控制在学校教师总数的2%至5%,将轮岗与教师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地区文教局出台的《教师流动“转会制”实施意见》要求当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从一所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时,转入学校应支付转出学校一定的转校费。转校费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获得的荣誉、成果等级划分档次,最高15万元,最低1万元。
江苏省丹阳市规定:农村教师调到城区学校工作,个人的农浮工资将被取消,且城区学校需向农村学校支付拔尖人才培养补贴。
与此同时,其它部分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政策或意见。希望通过教师的合理流动来促进区域的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但是由于配套措施的不健全、流动教师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及部分教师甚至不能理解轮岗制度的意义,致使教师轮岗只是小范围实行,距离教育均衡这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影响实施的因素
任何改革都会有利有弊,教师流动制度同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教师合理流动带来校际差距缩小甚至消失的同时,教师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学生,重点学校也将失去往日的光环,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时候,将成为阻碍教师流动制度实施的障碍,具体来说:
办学观念陈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要以有限资源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重视评价的选拔功能,久而久之,集中力量办几所重点学校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共识。而如今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越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很多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担心自己的优秀教师流动走,而流动来的教师不一定优秀。因此,陈旧的办学观念是教师流动制度的一大障碍。
制度层面的缺失。从我国各地教师流动的政策来看,这些制度都规定了交流流动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以完善的制度形式出现,对于教师流动所带来的问题估计不足。比如,对于流动对象的确定,流动方式、形式、年限、实施的具体办法(包括流动的地区、原则和要求)以及流动教师的待遇等考虑不足,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宣传工作不到位。
目前对于教师流动制度宣传较少,教师流动制度要求教师要到不同学校去工作,对于流向学校的位置、流动后的收入水平、档案户籍去向以及将来发展等都担心,甚至害怕流动到农村等弱势学校后要扎根那里,因此不少教师还在观望。学生家长对流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孩子的适应情况产生忧虑。尤其是重点学校学生家长,甚至不希望优秀教师流动。而学生既期待流动教师带给自己新的转变,又担心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适应和学科知识的连续性被打断。由此看来,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顾虑也影响教师流动的实施。
教师培训滞后。教师流动制度要求教师将流动当成一种常态,教师职业的稳定性降低,到新的学校工作,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同事、不同的领导和不同的学生,由于区域文化、教学评价、教学对象、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每次流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改变。而现有的教师培训形式化严重,内容空泛陈旧,脱离实际。如果对流动来的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培训,就会影响教学工作和教师成长,对学校、学生和教师都不利。所以能否为流动教师提供有效培训是教师流动后适应和成长的关键因素。
教师流动的实施意义重大,应该试点、推广。为了教育均衡的实现和教师流动制度的顺利实施,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其充分实现,建立教师柔性流动的政策,使教师流动由强制逐渐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自愿,为教师流动提供条件。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转变办学观念。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暂时影响部分学校的利益,因此,政府要树立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观,把师资的合理布局和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优化为目标。并将转变办学观念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
其次,要建立相应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流动制度,宏观调控,引导合理流动。日本教师流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而我国现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刚刚起步,难免会不够完善,配套措施难免不健全,我国要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就必须建立一套由政府机构组织和主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定期双向流动制度以及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和流动者的待遇等。同时要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流动的不合理性、单向性和无序性。杜绝暗箱操作,加强监管,促进流动的规范性,提高流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教师流动的公平有效。
第三,要建立经济保障制度,以充足的经费保障教师流动的权利和弱势学校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是阻碍教师流动实施的一大原因。要实施教师流动制度就要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并完善弱势学校教师的特别津贴政策。对于流出农村和弱势学校的教师,上浮部分工资要自动取消。
第四,要做好教师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流动促进教师成长。教师流动到新的完全陌生的学校,要适应新学校的工作,需要适应和学习,因此,组织流动教师的培训尤其重要,要将长期定期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和区域文化顺应相结合,常规培训和网络学习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快适应新的学校的工作,使流动教师和原来学校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均衡的实现。
第五,做好宣传动员。教师轮岗实施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教师流动制度的不了解。要成功实施教师流动制度,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教师能够理解教师流动制度的意义,以及自身在轮岗制度中应负有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消除对教师流动的顾虑。通过宣传,使整个社会对教师轮岗制度长远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正确对待教师流动制度带来的问题。这一转变一定会使阻碍这一制度实施的因素转变为促进其实施的因素。
第六,要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制度,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要实施彻底的教师流动制度,就一定要将教师管理权收归市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校教师由市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进行调配,确保各校师资均衡。学校内部要实施权责利统一的管理制度,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管理效率。
可以看到,日本的教师轮岗制度由于过于程式化、行政命令式和按部就班、长官意志、程序繁琐等,客观上影响了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们的制度制定与实施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取得更好的成果,提高教师整体质量和整个基础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0,(1):50-52.
[2]钱扑.教师流动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7.
关键词:教师流动;效果;障碍因素;对策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差距显著,这一差距使得各种资源向城市流动,同样,优质教育资源也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这种单向的不合理流动致使过剩与短缺共存,造成人才浪费和教育不公平产生。在过去很常见的做法就是以扣留档案或要求高额费用的方式,使教师不能顺利实现流动,强留住教师,即“堵”。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对教师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通过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以实现校际师资均衡,即“疏”。
一、教师合理流动的意义与我国教师流动制度的现状
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对于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打破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实现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使各校师资力量趋于平衡,缩小教育差异,对于改善弱势学校的教育质量,推进一定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来说,它给学校带来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它能够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使教师保持教育工作的新鲜感,克服职业倦怠,并在新的学校谋求新的发展,更加认真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发挥创造力,同时还有助于教师真实了解所在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深切的把握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整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不同风格教师的授课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升素质。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师待遇、受尊重程度、发展空间、管理模式以及占有各种资源的明显差距,加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单向流动越演越烈。针对这一现象,部分省市也积极探索解决的途径,如:针对乡村学校师资匮缺,与城镇学校形成鲜明反差的现状,2007年9月起,新疆阜康实施城乡教师轮岗。规定轮岗的教师主要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学校中层以上且有培养潜质的管理人员中选出。轮岗期限为两年,轮岗人数控制在学校教师总数的2%至5%,将轮岗与教师评优、晋升和奖励挂钩。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地区文教局出台的《教师流动“转会制”实施意见》要求当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从一所学校转入另一所学校时,转入学校应支付转出学校一定的转校费。转校费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获得的荣誉、成果等级划分档次,最高15万元,最低1万元。
江苏省丹阳市规定:农村教师调到城区学校工作,个人的农浮工资将被取消,且城区学校需向农村学校支付拔尖人才培养补贴。
与此同时,其它部分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政策或意见。希望通过教师的合理流动来促进区域的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异。但是由于配套措施的不健全、流动教师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及部分教师甚至不能理解轮岗制度的意义,致使教师轮岗只是小范围实行,距离教育均衡这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二、影响实施的因素
任何改革都会有利有弊,教师流动制度同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教师合理流动带来校际差距缩小甚至消失的同时,教师将面临各种不同的学生,重点学校也将失去往日的光环,当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时候,将成为阻碍教师流动制度实施的障碍,具体来说:
办学观念陈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要以有限资源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重视评价的选拔功能,久而久之,集中力量办几所重点学校成为各级教育部门的共识。而如今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越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很多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担心自己的优秀教师流动走,而流动来的教师不一定优秀。因此,陈旧的办学观念是教师流动制度的一大障碍。
制度层面的缺失。从我国各地教师流动的政策来看,这些制度都规定了交流流动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是以完善的制度形式出现,对于教师流动所带来的问题估计不足。比如,对于流动对象的确定,流动方式、形式、年限、实施的具体办法(包括流动的地区、原则和要求)以及流动教师的待遇等考虑不足,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宣传工作不到位。
目前对于教师流动制度宣传较少,教师流动制度要求教师要到不同学校去工作,对于流向学校的位置、流动后的收入水平、档案户籍去向以及将来发展等都担心,甚至害怕流动到农村等弱势学校后要扎根那里,因此不少教师还在观望。学生家长对流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孩子的适应情况产生忧虑。尤其是重点学校学生家长,甚至不希望优秀教师流动。而学生既期待流动教师带给自己新的转变,又担心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适应和学科知识的连续性被打断。由此看来,由于不了解而产生的顾虑也影响教师流动的实施。
教师培训滞后。教师流动制度要求教师将流动当成一种常态,教师职业的稳定性降低,到新的学校工作,教师要面对不同的同事、不同的领导和不同的学生,由于区域文化、教学评价、教学对象、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每次流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改变。而现有的教师培训形式化严重,内容空泛陈旧,脱离实际。如果对流动来的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培训,就会影响教学工作和教师成长,对学校、学生和教师都不利。所以能否为流动教师提供有效培训是教师流动后适应和成长的关键因素。
三、促进教师流动实施的对策
教师流动的实施意义重大,应该试点、推广。为了教育均衡的实现和教师流动制度的顺利实施,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障其充分实现,建立教师柔性流动的政策,使教师流动由强制逐渐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自愿,为教师流动提供条件。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转变办学观念。教师流动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暂时影响部分学校的利益,因此,政府要树立基础教育整体发展观,把师资的合理布局和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基础教育整体质量的优化为目标。并将转变办学观念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
其次,要建立相应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流动制度,宏观调控,引导合理流动。日本教师流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而我国现阶段教师流动制度刚刚起步,难免会不够完善,配套措施难免不健全,我国要推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就必须建立一套由政府机构组织和主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师定期双向流动制度以及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流动的义务性、流动的定期性和流动者的待遇等。同时要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流动的不合理性、单向性和无序性。杜绝暗箱操作,加强监管,促进流动的规范性,提高流动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教师流动的公平有效。
第三,要建立经济保障制度,以充足的经费保障教师流动的权利和弱势学校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间教师收入的巨大差距是阻碍教师流动实施的一大原因。要实施教师流动制度就要改革教师薪酬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并完善弱势学校教师的特别津贴政策。对于流出农村和弱势学校的教师,上浮部分工资要自动取消。
第四,要做好教师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流动促进教师成长。教师流动到新的完全陌生的学校,要适应新学校的工作,需要适应和学习,因此,组织流动教师的培训尤其重要,要将长期定期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和区域文化顺应相结合,常规培训和网络学习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更快适应新的学校的工作,使流动教师和原来学校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均衡的实现。
第五,做好宣传动员。教师轮岗实施的障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教师流动制度的不了解。要成功实施教师流动制度,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教师能够理解教师流动制度的意义,以及自身在轮岗制度中应负有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消除对教师流动的顾虑。通过宣传,使整个社会对教师轮岗制度长远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正确对待教师流动制度带来的问题。这一转变一定会使阻碍这一制度实施的因素转变为促进其实施的因素。
第六,要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制度,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要实施彻底的教师流动制度,就一定要将教师管理权收归市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校教师由市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进行调配,确保各校师资均衡。学校内部要实施权责利统一的管理制度,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管理效率。
可以看到,日本的教师轮岗制度由于过于程式化、行政命令式和按部就班、长官意志、程序繁琐等,客观上影响了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们的制度制定与实施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取得更好的成果,提高教师整体质量和整个基础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薛国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0,(1):50-52.
[2]钱扑.教师流动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7.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法宝——五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