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组管理与建设对策浅探
发布时间:2015-07-01 16:01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呼唤教师群体智慧的凝结,而传统的教研组管理与建设出现了工作形式、竞争机制、反馈机制及校本研究等方面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无法满足广大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研方式,实施有效管理,推进有效教学,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平台。
关键词:新课程;教研组管理;对策
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促进自身各方面的转变,统筹兼顾,从而才能发挥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的整体优势与作用。与此同时,在教研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发挥教研组与教师凝聚力的发展之路,有助于提升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研组及教研组长的概念及功能定位
一般而言,教研组是指以本校教师为基础形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它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具有教学、科研、培训等基本职能,是有效地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所谓教研组长主要是指学科组或年级学科组的负责人,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学科和教学研究以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特点,制定教研计划,采取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并负责检查落实情况;组织好本组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规和文件,钻研学科新课标、新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好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研组必须承担起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优秀的教研组长除了要完成教研组所赋予的传统职责之外,还要处理好组内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校教学科研良性循环的推动者。
二、教研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研组管理与建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各种配套制度管理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土壤,尤其在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组工作形式化、单一化。长期以来,中小学教研组工作流于形式的状况较为严重。通常学期初,学校要求教研组长拟订一份学期教研计划,上交到教导处,至于计划是否可行,不得而知。集体教研活动也往往是由学校统一指定,多数教师只是随便聊聊,或是就某一问题谈谈看法。到学期末,每人写一篇教研心得和听课笔记一起上交,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此划上了句号。
2.教研组工作竞争机制不合理。由于学校引入了较强的竞争机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考核规则,其中对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份额相对较大,又牵涉到奖金的分配和教师的声誉,因此造成同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相互嫉妒、猜疑,不利于教师的真诚对话和交流。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够,难以协调配合,或是怕得罪人而口是心非,这些都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白白流失,使本来该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流于形式。
3.教研组工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教研组工作普遍存在只检查不反馈的现象,或者只向上级汇报总结而没有把工作信息反馈基层教师。教研组给没有丝毫的独立决策权,只有人微言轻的建议权,常常导致费力不讨好的结果。由此可见,教研组工作权力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加上在实施工作中存在反馈结果的模糊性和笼统性,教研组工作反馈机制迟迟不能落实到实处。
4.教研组工作缺失校本关照。在这些年的实践调查中,不难发现中小学教研组工作一直存在着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调查、总结报告中反映的往往是些过时的教学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保持新课程改革的高度热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激发教师的“示范”作用,挖掘出自身所在学校、学区的校本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校本课题研究,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发展。此外,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机构形同虚设,几年下来都没有真正开展过教研活动,更不用说组织学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总之,如果缺失新课程的校本理念支持,那么学校教研组就失去了普遍意义。
三、教研组管理与建设的实施对策
1.学习是教研组建设的首要途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研组要形成一种浓厚的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风气,要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便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还要不断地通过处理问题、解决困境的过程来激发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觉地做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来强化教研组功能,努力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
为推动教研组工作,可具体采取这样一些措施:(1)提出一些可行性指标,督促教师完成。如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年中,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或业务书籍,写出一篇好的教研论文,听一次或几次学术讲座报告,参加一次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等等。(2)在教研组内介绍一些好的图书杂志书目、好的网站文章,动员教师去购买或借阅学习;通过校园网建立教研组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教师的学习和查阅,使学习资料的使用更具便捷性、时效性。(3)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交流。如组织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参加学校课改实验的研究,参加校际公开课等等。(4)对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研究成果提供一些交流展示机会。如每期轮流请一位学有所得或学有所长的老师在组内作学习研究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促进讲座的老师在准备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其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示范效应。
2.科研是教研组建设的基本动力。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所教的每一节课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境,产生一些新的困惑。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研究的状态中进行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科研。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的工作状态,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以更好地顺应当前课改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教研组责无旁贷的任务,是教研组建设、发展的基本动力。
3.校本是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和质量。那么,教研组应该如何做到实施有效的校本教研。首先,教研组有必要通过举办各种课型的讲评活动,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活跃学校的教研气氛。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还要有更深层次的课题驱动力。对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一些教师自己可以解决,或在他人的协助下解决,但有些问题却要教师长期追踪,集体研究,这样的问题就应当把它提取出来,作为课题,组织教师有计划、分步骤、有策略地去研究、去解决。其次,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基础机构,应当承担起打造师资队伍的重任。既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又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学习和科研。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因此,教研组要经常组织教师们学习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等。
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要有新思路。加大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视力度,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校本教研制度,实施课题带动策略,专业引领学科化、聚焦课堂,掌握与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优化校本教研形式,丰富校本教研内容。特别是教研组应该以课题为动力,深化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立项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各级立项课题研究;二是“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课题”,走“小课题,大研修”之路,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行动研究,以解决教师教育内涵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3]刘泽平.教研组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4,(1).
[4]朱宁波,张萍.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学,2005,(5).
[5]张云洁.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d小学教研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6]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关键词:新课程;教研组管理;对策
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积极促进自身各方面的转变,统筹兼顾,从而才能发挥教研组的管理与建设的整体优势与作用。与此同时,在教研的过程中,探索一条发挥教研组与教师凝聚力的发展之路,有助于提升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教研组及教研组长的概念及功能定位
一般而言,教研组是指以本校教师为基础形成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它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具有教学、科研、培训等基本职能,是有效地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所谓教研组长主要是指学科组或年级学科组的负责人,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学科和教学研究以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特点,制定教研计划,采取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并负责检查落实情况;组织好本组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规和文件,钻研学科新课标、新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好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研组必须承担起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因此,优秀的教研组长除了要完成教研组所赋予的传统职责之外,还要处理好组内常规教学和教育科研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校教学科研良性循环的推动者。
二、教研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研组管理与建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各种配套制度管理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土壤,尤其在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组工作形式化、单一化。长期以来,中小学教研组工作流于形式的状况较为严重。通常学期初,学校要求教研组长拟订一份学期教研计划,上交到教导处,至于计划是否可行,不得而知。集体教研活动也往往是由学校统一指定,多数教师只是随便聊聊,或是就某一问题谈谈看法。到学期末,每人写一篇教研心得和听课笔记一起上交,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就此划上了句号。
2.教研组工作竞争机制不合理。由于学校引入了较强的竞争机制,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考核规则,其中对同学科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份额相对较大,又牵涉到奖金的分配和教师的声誉,因此造成同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相互嫉妒、猜疑,不利于教师的真诚对话和交流。在开展教研活动中,教师投入的精力不够,难以协调配合,或是怕得罪人而口是心非,这些都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更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白白流失,使本来该生动活泼的教研活动变得死气沉沉,流于形式。
3.教研组工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教研组工作普遍存在只检查不反馈的现象,或者只向上级汇报总结而没有把工作信息反馈基层教师。教研组给没有丝毫的独立决策权,只有人微言轻的建议权,常常导致费力不讨好的结果。由此可见,教研组工作权力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加上在实施工作中存在反馈结果的模糊性和笼统性,教研组工作反馈机制迟迟不能落实到实处。
4.教研组工作缺失校本关照。在这些年的实践调查中,不难发现中小学教研组工作一直存在着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调查、总结报告中反映的往往是些过时的教学问题和矛盾,并没有保持新课程改革的高度热情,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激发教师的“示范”作用,挖掘出自身所在学校、学区的校本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校本课题研究,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发展。此外,有些学校的教研组机构形同虚设,几年下来都没有真正开展过教研活动,更不用说组织学校教师进行校本研究。总之,如果缺失新课程的校本理念支持,那么学校教研组就失去了普遍意义。
三、教研组管理与建设的实施对策
1.学习是教研组建设的首要途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研组要形成一种浓厚的重视学习、热爱学习的风气,要努力创设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便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
同时还要不断地通过处理问题、解决困境的过程来激发教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自觉地做学习型教师,通过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来强化教研组功能,努力建设学习型的教研组。
为推动教研组工作,可具体采取这样一些措施:(1)提出一些可行性指标,督促教师完成。如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年中,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或业务书籍,写出一篇好的教研论文,听一次或几次学术讲座报告,参加一次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等等。(2)在教研组内介绍一些好的图书杂志书目、好的网站文章,动员教师去购买或借阅学习;通过校园网建立教研组的网上图书馆,方便教师的学习和查阅,使学习资料的使用更具便捷性、时效性。(3)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学习、交流。如组织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参加学校课改实验的研究,参加校际公开课等等。(4)对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研究成果提供一些交流展示机会。如每期轮流请一位学有所得或学有所长的老师在组内作学习研究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促进讲座的老师在准备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其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一种成就感,从而更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示范效应。
2.科研是教研组建设的基本动力。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所教的每一节课都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境,产生一些新的困惑。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研究的状态中进行教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科研。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的工作状态,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以更好地顺应当前课改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教研组责无旁贷的任务,是教研组建设、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教研组中开展科研活动,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科学选题原则。选题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和参与的广泛性。实用性是指教研组选择科研课题的目的要十分明确,必须是直接与学生发展、与教学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必须是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可行性是指要具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具有可操作性。教研组做课题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决不可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参与的广泛性是指所选的课题必须是大部分老师感兴趣的、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必须是大部分老师愿意参加的,具有参与热情、参与积极性和参与能力的课题。二是研究方法可行性原则。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必须要立足于解决教学问题这一研究目的来确定研究的手段方法,找出、找准问题是教学科研的突破口,解决问题是教学科研的基本内容。
3.校本是教研组建设的关键环节。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和质量。那么,教研组应该如何做到实施有效的校本教研。首先,教研组有必要通过举办各种课型的讲评活动,调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活跃学校的教研气氛。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还要有更深层次的课题驱动力。对于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有一些教师自己可以解决,或在他人的协助下解决,但有些问题却要教师长期追踪,集体研究,这样的问题就应当把它提取出来,作为课题,组织教师有计划、分步骤、有策略地去研究、去解决。其次,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科研的基础机构,应当承担起打造师资队伍的重任。既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及注重新教师的培养,又要关注教师队伍的学习和科研。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因此,教研组要经常组织教师们学习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等。
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要有新思路。加大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视力度,制定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校本教研制度,实施课题带动策略,专业引领学科化、聚焦课堂,掌握与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优化校本教研形式,丰富校本教研内容。特别是教研组应该以课题为动力,深化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立项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各级立项课题研究;二是“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课题”,走“小课题,大研修”之路,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的行动研究,以解决教师教育内涵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牟映雪.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3]刘泽平.教研组工作的组织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4,(1).
[4]朱宁波,张萍.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j].教育科学,2005,(5).
[5]张云洁.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d小学教研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6]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数字校园与教学时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