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

发布时间:2015-07-10 08:31
论文关键词:体育伦理 职业道德 道德规范 体育教师
  论文摘要:社会调查表明,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从整体上看正在提升,但仍存在不少失范现象,诸如学术风气不正,育人意识淡薄等。改善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须构建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并逐步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1研究目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时期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继而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是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精辟概括和深刻阐释。它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学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高校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体育工作者。从严格意义上讲,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与新时期同步发展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本文期盼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探寻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内容,窥视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我们的建议与设想,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分析法
1)研读胡锦涛同志关于“和谐社会”和“八荣八耻”的论述;
2)研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研读部分专家、学者关于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
  2.2座谈访问法
2005年11月一2007年10月,与武汉、宜昌、荆州、黄石、咸宁、黄冈等地区的部属高校、省属高校、高职高专等高校的体育院、系、部的主要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从事职业道德研究的专家、学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座谈访问。
  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以及预期达到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调查提纲。为了使调查提纲能比较全面客观地概括所要论证的问题,我们首先对设计的调查提纲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并于2007年3月29日至30日在湖北大学召开的湖北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期间,对与会的高校体育院、系、部的主要领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4份,回收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为97.0%。
  2.4案例分析法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从多个案例分析中,主要研究与探寻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内容;
2)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特点;
3)当前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3结果与分析
  3.1关于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概述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一词的解释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我国古籍中,最早是把“道”与“德”两个字分开使用的。“道”表示道路,以后引申为原则或道理。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其义,也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职业道德的现代释义,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评价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对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是职业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还具有鲜明的体育专业特点。
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有所不同。它应在具有稳定性和继承性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使其内容与时代节拍相适应。
  3.2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正在全面提升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新的要求。我省高校将师德教育摆在了学校工作重要位置。各校结合自身特点,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八荣八耻”的论述,并进行了各种旨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活动。有的学校举办相关的人文讲座,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报告。还有学校召开“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师德师风经验交流会”,提高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服务意识,树立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理想。有的学校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介绍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有的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三育人标兵”、“优秀教师”、“教师新秀”、“我心中的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各种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我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正在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2.1更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和人才流动政策的放开,我省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曾面临过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批教师相继离开教师岗位,“跳槽”改行其他职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各种待遇迅速提高,高校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尊重。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逐步提高,爱岗敬业意识不断加强。体育教师们更加热爱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加忠于职守。现在,体育教师下海经商和从事第二职业现象明显减少,体育教师队伍日趋稳定。
  3.2.2学术风气渐浓,团队意识加强
近年来,国家一方面改革高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定期对高校办学资质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推动了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研究之风。一批高水平教师通过努力晋升到高级职称,一批高学历的毕业生加入体育教师队伍。在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中,推出了一批专著、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水平高、质量好,有的在全国高校也有一定影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有的课题仅靠个人力量难以胜任,必须依靠团队才能完成。这样,又加强了我省高校体育教师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的意识明显提高。
  3.2.3主动适应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创新
过去,人们认为教师的劳动性质是一种传递性工作而非创造性工作。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得到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文体育”理念的提出和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体育的分化,推动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正从“竞技体育”中走出,变“竞技体育”为“人文体育”和“快乐体育”。湖北高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之中,逐步提高对高校体育任务和功能的认识,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批校本教材、自编教材脱颖而出。如中国地质大学的攀岩、湖北大学的保龄球、江汉大学的自行车项目,都是近年来各校教学改革后所开设的教学内容。其中,江汉大学的自行车项目作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代表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上受到好评。

  3.2.4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和谐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多以单一的技术教学为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较少。这种现象在我省高校体育教师中正在逐步改变。体育教师不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也会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华中科技大学体育课部教师沈跃进深有感触的谈到:“思想教育就好比一丝春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性,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用心血去浇灌、去哺育。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执著养成执著,教师要提高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因此,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强、乐观、向上、合作等优良品质,并能理解和容忍学生缺点。在当今社会,尊师是一种社会美德,而爱生更是一种社会美德。
  3.2.5注重修养,人为师表
现在的体育教师注重将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统一起来,既讲治学之道,又讲做人之道。体育教师以完善自我人格修养为基础,用良好的教风和崇高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学过程中穿着得体,语言文明,姿态高雅,动作优美。我们在中南民族大学调研时,一位资深体育教师在谈到新时期体育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后深刻指出,教师无论是在道德认识上还是在道德行为上都要不断加强人格修养,做学生的楷模。正如《论语》指出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新时期用科学的精神去改造和规范体育教师言行和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

  3.3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整体正在提升,但仍存在某些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3.1少数教师教学工作敷衍
少数教师将主要精力投人社会活动或经商,而视教学为副业,对教学工作敷衍。存在上课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现象。
  3.3.2有的教师学习新知识主动性不足
有的教师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足,准备不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接受新知识。还停留在“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用旧知识教新学生的低层次上。
  3.3.3个别教师学术风气不正
个别教师在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潜心于学术,不讲学术道德,存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抄袭剿窃的现象。
  3.3.4部分教师育人意识淡化,忽视学生德育培养
有的教师上课中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培养,对学生课堂上中出现的思想意识方面问题视若不见,不闻不问。
  3.4湖必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分析
  3.4.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关系和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关系,使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国人的道德世界正经历从未有过的迷惘、冲突与裂变,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分辨也可能因此突然迷失方向。社会道德中不健康的东西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高校。如:我们在以“你对高校体育教师经商现象的态度”为题的调查中,认为是“正常现象”的占21%;认为“行,但不能影响工作”的占21%;认为“适当做点也可以”的占19%;持“坚决反对”的占39%。观点如此的分散,表明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以及人们对这种现象矛盾、复杂和不知所措的心态。人们在新时期对是与非、荣与辱、善与恶的辨别需要重新组合与界定。因此,社会大声呼唤构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3.4.2思想政治工作不落实
近年来,湖北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但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旧存在薄弱环节。教师的年终考核和职称晋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政治;重师能、轻师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看作是软指标而流于形式。虽然各高校都制定有教师的德、能、勤、绩的考评办法,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差异。如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3个主要方面的评价,往往是科研最硬,教学次之,师德师风则被忽略。
  3.4.3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够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少数体育教师经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诱惑,缺乏理想信念,忽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发生错位,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不能很好地融合,只盯着名利地位、荣辱得失,信奉所谓“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代表体育教师的主流,但仍在一段时期内使教师的社会声望下降。
  4改善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若干对策
  4.1构建与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师职业特殊的社会价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新时期我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客观上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既代表了时代精神,又反映了时代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与时俱进。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4.2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
讲究职业道德并不意味着反对个人利益,节制利欲并不排斥人们对合理利益的追求。实际上,人不追求利益是不行的,体育教师也莫不如此。相反,一个人正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才有道德要求的。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以人为本。是既讲纪律,又有自由;既提倡集体主义,又有个性交流;既强调忠于职守,又不反对个性发展。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精辟地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教师的生命在千万个学生的生命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自我发展是其生命价值和事业不断增值的体现。这种奉献事业和自我发展的高度统一,集中表现对事业高度的忘我精神和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因此,要引导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干事业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师德水平。
  4.3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对于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方面要建立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定期评议学校师德工作和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立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教师互评与自评等多元化的师德评估方式,把师德考核评议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并逐步建立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特别是体育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外辅导、教学研究、训练竞赛等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另一方面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是人的天性。在我国目前物质财富还不能按需分配的情况下,将物质激励与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对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重要。

上一篇:教师知识研究的兴起背景解析

下一篇:试论新西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