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知识社会和知识社会中的教师
发布时间:2015-07-10 08:35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 教学 使命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的根本特征是: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型工人”是知识社会的主力军;学习和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创造性鸿沟”将会加大;道德问题将会凸现,社会不平等将会加剧。知识社会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面向知识社会,做知识社会的催化剂,而且还要能超越知识社会,做知识社会的应对者。这一要求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的最高理想
知识社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同时也是毁灭的力量,即知识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增进繁荣,也可能破坏和瓦解社会的秩序,因而是每个社会都要警惕的。“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学校将成为知识社会的关键性机构”。因此,促进知识社会的发展、应对知识社会中的问题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使命,当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的核心使命。
一、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1.知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知识。贝尔认为,知识社会是社会的一种经济上的转型,即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经济转型到劳动力中的多数高度集中于服务、思想和通讯的后工业经济。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并且将来也会是知识。社会价值是由“生产力”和“创新”创造出来的,两者都是“知识”在其中的实际应用。卡斯特尔斯认为,在工业发展模式中,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依赖于新能源的引人,依赖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人们分散使用能源的能力。但在新的信息发展的模式中,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则依赖于知识时代的技术,依赖于人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与符号化的交流能力。
2.知识社会的主力军是“知识型工人”。德鲁克认为,知识型人才是知识社会的“原型”,他们定义了知识社会的工作能力,也体现了知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承诺。在知识社会,知识工作者虽然在数量上不如社会其他群体的成员那么多,但新型知识社会的特征、社会领导阶层的构成和社会分布状况将取决于知识工作者。他们可能不是知识社会的统治阶级,但他们已经成为领导阶层仁。知识型人才的特征是博学多才、知识丰富。在知识社会里,知识的形式、内容、含义和责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学习和教育将成为社会的中心。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我们正在进入学习型经济过程中。在这种经济中,个体、公司、地区以至国家的成功,将更多地反映的是其成员的学习能力长斯特尔斯认为,在未来,最好的工作是那些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并且也能提供机会使别人获得更多知识的工作。教育是提高劳动质量的关键。吉登斯认为,“投资教育”是“政府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关键与基础”。有鉴于此,目前的新加坡政府已意识到,国家未来的繁荣不是依赖于教育其国民使他们掌握某一特定经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他们学习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是使他们在未来面临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或经济衰退时,能够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再培训的能力。
4.“创造性鸿沟”在知识社会将会加大。霍默认为,独创性是指具有能够解决实际的、技术的和社会问题的理念与能力的一种行为。虽然我们需要更大更多的独创性成果,尤其是在今天的复杂的世界中,但我们所能创造的却远远要少于我们对独创性的大量需求。对独创性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和供给的不足之间的落差就是“独创性鸿沟”。在知识社会中,例行公事是敢于冒险的敌人。
5.道德问题在知识社会中将会凸现。知识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关键,而社会部门不会对知识的凝聚力发生影响,这就使得经济利益再也不能将所有的其他问题和利益整合成一个整体。在知识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后,被整合在一起的各种利益开始分崩离析,非经济利益逐渐成为新的多元社会的首要问题,而政治的首要内涵则越来越多地不是“谁得到什么?”而是价值观。经济问题可以妥协,但道德问题却很难妥协。“半块面包仍然是面包”,但“半个婴儿”却只能是尸体,“半个频危物种”只能是已经灭绝的物种。
6.不平等的加剧将导致世界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对抗。知识经济正在加大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同时也拉大了这些国家中的贫富之间的差距。饥饿和贫困的人们被繁荣的西方社会排除在知识经济的利益之外,产生了绝望、憎恨和仇恨的情感。全球化使得不能分享全球化利益的民族和地区转而向内,即从自己的文化、宗教和种族中寻求意义和特性,这将导致世界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严重对抗。世界主义热烈欢迎文化的多元性,而原教旨主义则认为多样性是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暴力,这是“9.11”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师要做知识社会的催化剂
作为知识社会的催化剂,教师必须做到:
1.促进深层认知学习。知识社会的教师要能够使所有学生达到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的目标,要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并能与他人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不是将知识当做让学生记忆的东西。
2.学习用在自己学习时没有使用过的方式进行教学。认知科学的新进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与自己做学生时被教的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包括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元认知技能、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合作学习策略、多元智能以及不同的“思维习惯”,同时使用多样的评价手段,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投身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知识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更新的需要使得教师必须投身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
4.在团队中工作和学习。教师工作的空间是个大的工作团体,而不是处在小的组织中。在复杂的、迅速变化着的知识社会,教师的专业工作和专业学习不能单独一个人完成。所以,教师团队或专业学习团体一起讨论、共同协作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5.将学生家长当做学习的合作者。在知识社会中,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成为学校向学校以外延伸的学习网络中的一部分,是让教师扩展他们的专业意识,以使其能包括这些更广泛的学习伙伴。
6.开发并吸取集体智慧。有效的团队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共同学习需要一种高水平的“情感智力”。情感智力包括: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别人的感情具有移情能力;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以不使其失控;具有激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具有将前四种能力付诸实践的交际能力。这些能力能让教师改进与同事的关系,从而建立高效的团队,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总之,对集体智能的发展和分享,将成为全球经济中安全的最终保证。
7.培养变革和冒险的能力。知识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信息迅速增长并在全球持续传播;金钱和资本无情地流动;组织不断地进行着结构性的调整;政府政策摇摆不定。这些都使得知识社会中的教师必须发展自己敢于冒险和善于应对变化的能力,如此才能在面临新要求、新问题时担负起调查研究的责任。
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任感。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如果想取得进步,并对所在学校产生影响,他们就必须学会“专业信任”。专业信任是教师对工作的积极的共享,是持开放态度的互惠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信任对他们来说是并不知名的人,是信任自己不熟悉的人,是信任那些其可预见性和可信度均未经过多次证明的人。
作为知识社会的应对者,教师必须做到:
1.促进社交学习,增强责任感,培养个性品质。教师应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培养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己优秀的个性品质。人在交往中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的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自己的这种选择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为,只有负责任的行为才是人际交往中的健康的行为。
2.学习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变单一的互动关系为持久的结合或联系。良好的关系对于学习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投入学习时,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因为最简单的认知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活动一砰静专心的情感状态。教师要热爱学生,并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关系。教师还要和家长、和其他学校成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处于一种放松的平静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3.发展世界认同。关爱的对象常常始于你认识的人和你所看到的人,而世界认同则要求关爱那些处在我们的视力范围之外但却不可以被排除在我们关注的范围之外的人。这是因为,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一种复杂的互为因果的交互作用,它既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发展世界认同就是为了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良性的循环,从而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和不同地域的人大家共同致力于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并共享世界繁荣所带来的福扯。
4.致力于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个体自主的专业发展不仅涉及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教师也在培养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日益成熟,同时也发展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以使自己的学校成为道德的共同体。在这个道德共同体中,教师之间拥有相似的教学价值观,共同的教学价值观可以把教师和教师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使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5.在合作团队中学习和工作。在知识社会中,教师要在彼此协作的团队中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工作。作为一个相互关爱的专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要能够经受因意见不同所带来的冲突的考验,要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6.加强同学生家长和家长团体的关系。教师需要从家长身上和从社区中学习很多东西。向家长学习,从社会中学习,首先就需要同家长和社会建立起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不能将家长当做政府要向他们提供服务、而教师则可以对他们加以干预的对象。
7.提高情感理解能力。情感理解能力是指自己对他人的感受能够感同身受的能力。教师的真正的情感理解能力依赖于教师同他人之间的良好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容易与他人产生“情感误解”。另外,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善于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移情就是一种增进理解的好办法。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是通过对自己的“七情六欲”的把握来增进对对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移情当然也就能办到了。
8.加强连续性,保持安全感。无尽的流水般的没完没了的改革,会使人们的心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永远感到无家可归。因此,我们应分清我们有义务进行的改革和一味地沉迷于改革之间的界限,即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很好地改进教学。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应提倡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改革,应反对把改革当成目的的“扰民”式的改革。
纯粹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学只可能为学生和社会提供经济繁荣的保障,但却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局限于工具层面和经济层面;纯粹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能培养人的关爱之心、发展人的品性及建构起人们普遍认同的世界观,但却难以使受教育者为走向知识社会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将教育的两大使命—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学和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教师职业的最高目标。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的根本特征是: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型工人”是知识社会的主力军;学习和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创造性鸿沟”将会加大;道德问题将会凸现,社会不平等将会加剧。知识社会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面向知识社会,做知识社会的催化剂,而且还要能超越知识社会,做知识社会的应对者。这一要求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的最高理想
知识社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创造性的同时也是毁灭的力量,即知识既可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增进繁荣,也可能破坏和瓦解社会的秩序,因而是每个社会都要警惕的。“教育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中心,学校将成为知识社会的关键性机构”。因此,促进知识社会的发展、应对知识社会中的问题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使命,当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师的核心使命。
一、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1.知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知识。贝尔认为,知识社会是社会的一种经济上的转型,即从大多数人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业经济转型到劳动力中的多数高度集中于服务、思想和通讯的后工业经济。德鲁克认为,在知识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并且将来也会是知识。社会价值是由“生产力”和“创新”创造出来的,两者都是“知识”在其中的实际应用。卡斯特尔斯认为,在工业发展模式中,生产力的主要来源依赖于新能源的引人,依赖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人们分散使用能源的能力。但在新的信息发展的模式中,生产力的主要来源则依赖于知识时代的技术,依赖于人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与符号化的交流能力。
2.知识社会的主力军是“知识型工人”。德鲁克认为,知识型人才是知识社会的“原型”,他们定义了知识社会的工作能力,也体现了知识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承诺。在知识社会,知识工作者虽然在数量上不如社会其他群体的成员那么多,但新型知识社会的特征、社会领导阶层的构成和社会分布状况将取决于知识工作者。他们可能不是知识社会的统治阶级,但他们已经成为领导阶层仁。知识型人才的特征是博学多才、知识丰富。在知识社会里,知识的形式、内容、含义和责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学习和教育将成为社会的中心。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我们正在进入学习型经济过程中。在这种经济中,个体、公司、地区以至国家的成功,将更多地反映的是其成员的学习能力长斯特尔斯认为,在未来,最好的工作是那些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并且也能提供机会使别人获得更多知识的工作。教育是提高劳动质量的关键。吉登斯认为,“投资教育”是“政府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关键与基础”。有鉴于此,目前的新加坡政府已意识到,国家未来的繁荣不是依赖于教育其国民使他们掌握某一特定经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他们学习和应对变化的能力,是使他们在未来面临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或经济衰退时,能够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再培训的能力。
4.“创造性鸿沟”在知识社会将会加大。霍默认为,独创性是指具有能够解决实际的、技术的和社会问题的理念与能力的一种行为。虽然我们需要更大更多的独创性成果,尤其是在今天的复杂的世界中,但我们所能创造的却远远要少于我们对独创性的大量需求。对独创性的迅速增长的需求和供给的不足之间的落差就是“独创性鸿沟”。在知识社会中,例行公事是敢于冒险的敌人。
5.道德问题在知识社会中将会凸现。知识是知识社会发展的关键,而社会部门不会对知识的凝聚力发生影响,这就使得经济利益再也不能将所有的其他问题和利益整合成一个整体。在知识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后,被整合在一起的各种利益开始分崩离析,非经济利益逐渐成为新的多元社会的首要问题,而政治的首要内涵则越来越多地不是“谁得到什么?”而是价值观。经济问题可以妥协,但道德问题却很难妥协。“半块面包仍然是面包”,但“半个婴儿”却只能是尸体,“半个频危物种”只能是已经灭绝的物种。
6.不平等的加剧将导致世界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对抗。知识经济正在加大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同时也拉大了这些国家中的贫富之间的差距。饥饿和贫困的人们被繁荣的西方社会排除在知识经济的利益之外,产生了绝望、憎恨和仇恨的情感。全球化使得不能分享全球化利益的民族和地区转而向内,即从自己的文化、宗教和种族中寻求意义和特性,这将导致世界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严重对抗。世界主义热烈欢迎文化的多元性,而原教旨主义则认为多样性是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暴力,这是“9.11”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师要做知识社会的催化剂
作为知识社会的催化剂,教师必须做到:
1.促进深层认知学习。知识社会的教师要能够使所有学生达到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的目标,要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问题,并能与他人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不是将知识当做让学生记忆的东西。
2.学习用在自己学习时没有使用过的方式进行教学。认知科学的新进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与自己做学生时被教的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包括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元认知技能、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基于脑科学的学习、合作学习策略、多元智能以及不同的“思维习惯”,同时使用多样的评价手段,使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投身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知识社会对教育的不断更新的需要使得教师必须投身于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反思。
4.在团队中工作和学习。教师工作的空间是个大的工作团体,而不是处在小的组织中。在复杂的、迅速变化着的知识社会,教师的专业工作和专业学习不能单独一个人完成。所以,教师团队或专业学习团体一起讨论、共同协作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5.将学生家长当做学习的合作者。在知识社会中,重要的是要让家长成为学校向学校以外延伸的学习网络中的一部分,是让教师扩展他们的专业意识,以使其能包括这些更广泛的学习伙伴。
6.开发并吸取集体智慧。有效的团队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共同学习需要一种高水平的“情感智力”。情感智力包括: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情;对别人的感情具有移情能力;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以不使其失控;具有激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具有将前四种能力付诸实践的交际能力。这些能力能让教师改进与同事的关系,从而建立高效的团队,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总之,对集体智能的发展和分享,将成为全球经济中安全的最终保证。
7.培养变革和冒险的能力。知识社会是一个不断变革的社会:信息迅速增长并在全球持续传播;金钱和资本无情地流动;组织不断地进行着结构性的调整;政府政策摇摆不定。这些都使得知识社会中的教师必须发展自己敢于冒险和善于应对变化的能力,如此才能在面临新要求、新问题时担负起调查研究的责任。
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任感。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如果想取得进步,并对所在学校产生影响,他们就必须学会“专业信任”。专业信任是教师对工作的积极的共享,是持开放态度的互惠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信任对他们来说是并不知名的人,是信任自己不熟悉的人,是信任那些其可预见性和可信度均未经过多次证明的人。
三、教师要做知识社会的应对者
作为知识社会的应对者,教师必须做到:
1.促进社交学习,增强责任感,培养个性品质。教师应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培养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己优秀的个性品质。人在交往中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的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自己的这种选择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为,只有负责任的行为才是人际交往中的健康的行为。
2.学习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变单一的互动关系为持久的结合或联系。良好的关系对于学习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投入学习时,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因为最简单的认知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活动一砰静专心的情感状态。教师要热爱学生,并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情感关系。教师还要和家长、和其他学校成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处于一种放松的平静的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3.发展世界认同。关爱的对象常常始于你认识的人和你所看到的人,而世界认同则要求关爱那些处在我们的视力范围之外但却不可以被排除在我们关注的范围之外的人。这是因为,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一种复杂的互为因果的交互作用,它既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也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发展世界认同就是为了形成一种世界性的良性的循环,从而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和不同地域的人大家共同致力于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并共享世界繁荣所带来的福扯。
4.致力于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个体自主的专业发展不仅涉及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教师也在培养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日益成熟,同时也发展其他方面的优秀品质,以使自己的学校成为道德的共同体。在这个道德共同体中,教师之间拥有相似的教学价值观,共同的教学价值观可以把教师和教师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使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5.在合作团队中学习和工作。在知识社会中,教师要在彼此协作的团队中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一起工作。作为一个相互关爱的专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教师要能够经受因意见不同所带来的冲突的考验,要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包容。
6.加强同学生家长和家长团体的关系。教师需要从家长身上和从社区中学习很多东西。向家长学习,从社会中学习,首先就需要同家长和社会建立起一种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不能将家长当做政府要向他们提供服务、而教师则可以对他们加以干预的对象。
7.提高情感理解能力。情感理解能力是指自己对他人的感受能够感同身受的能力。教师的真正的情感理解能力依赖于教师同他人之间的良好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关系,就容易与他人产生“情感误解”。另外,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善于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移情就是一种增进理解的好办法。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就是通过对自己的“七情六欲”的把握来增进对对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移情当然也就能办到了。
8.加强连续性,保持安全感。无尽的流水般的没完没了的改革,会使人们的心永远达不到目的地,永远感到无家可归。因此,我们应分清我们有义务进行的改革和一味地沉迷于改革之间的界限,即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很好地改进教学。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应提倡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进行的改革,应反对把改革当成目的的“扰民”式的改革。
纯粹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学只可能为学生和社会提供经济繁荣的保障,但却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局限于工具层面和经济层面;纯粹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能培养人的关爱之心、发展人的品性及建构起人们普遍认同的世界观,但却难以使受教育者为走向知识社会做好准备。因此,教师要将教育的两大使命—面向知识社会的教学和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教师职业的最高目标。
下一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