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10 08:36
论文摘要: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要性途径方法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学习的同时予青少年们以正确的网络道德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之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的文件和讲话的基本精神。人类文明自开始以来,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的基本手段就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道德都以其独特的调节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精神力量。道德调节的范围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是形影相随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它可以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包括中小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7月)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位居世界第二。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网民中的学生比例较高与网民的年龄结构相互印证。除去学生之后,非学生25岁以下网民比例接近1/4(24.8%),比总体中25岁以下网民比例降了一半。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1.62亿总网民的半壁江山。18—24岁网民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过4成(43.4%),即中国每10个位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中,就有4个人是网民。中国高中文化程度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占3成多(34.8%)。学历较低的初中及以下网民总数为3543万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的素质高低、品德好坏对于社会安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如此多的人在网络上“任意驰骋”,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挺进网络这个新领域是真正做到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网络的文化侵略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流行的内容也决定了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据有关统计,目前在互联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而我国的内容只占其中的1%。相对我国上网人数位列世界第二,这说明我们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
国际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意识形态、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传播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虚伪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不良文化。以美国为例,在对外战略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有限电视传播网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美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外交政策、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倘若我国的青少年长期受这种网络环境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信息的泛滥,决定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发达国家在通过网络连续不断地传播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将其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等四处传播并强加于人,对上网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江泽民同志早就讲过,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民族凝聚力既然已经进入到竞争的领域,就必然有些国家要削弱别人,来增强自己,这其实就是早已存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所进行的“和平演变”。而网络是他们现在所找到的最好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识别和判断能力都还不强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道德认知和评价的教育,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民族凝聚力。
1.3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对他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把上网当作一种时髦但却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对自己有利;他们渴望着能独立思考却又往往容易偏听偏信;他们渴望着被人尊重却往往又不知道如何自尊自爱、如何尊重他人;他们崇拜英雄却不识英雄;他们对社会的黑暗面深恶痛绝,但自己身染其中而不自知等。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快,好奇心强,自律性差,责任心相对薄弱,法律意识更是良莠不齐,如果不善加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那么他们之中具有“天才”潜质的人,可能会误入歧途,不但给他们个人前途蒙上阴影,甚至对国家社会也有严重的危害。现在的青少年虽然还主要是网络时代的看客,但是几年以后他们就将是网络的从业者和主动参与者,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也决定着带给人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世界。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计算机应从娃娃抓起”。应该说现在社会非常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电脑和网络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主要是知识、技能的灌输,而对于网络道德和法规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造成少年黑客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我们今天是否也可以说,而且应该说,“计算机网络道德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呢?这些都决定着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2.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采用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
2.1.1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兴起,使世界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信息时代“地球村”已成为现实,网络世界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它既能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网络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网学习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就否认网络的巨大优势。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网的主要目的。
2.1.3教育青少年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上网,不沉迷于虚拟社会,提高自控能力。上网要有明确而健康的目的,并且能合理安排时间。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网络打破了熟人社会交往的烦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你的交往具有即时性,但它是虚拟的,沉迷于这个世界必将带来诸多与现实相冲突的不利因素,甚至出现心理降碍,如情感孤独、道德冷漠等,对现实的社会、集体漠不关心,对网友则“一网情深”。因此,青少年要有良好的上网心态,能自我控制,不逃离现实,做个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网民。
2.2加强规范化管理,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为此,我们绝不能以网络世界有负面作用而因噎废食,而是大力探索如何才能加强规范化管理,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其次,要在青少年当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再次,要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增进健康的有益活动,增强校园网络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访问,是校园网络建设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师生互动,举办诸如网络知识讲座、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短信作品大赛、动画制作大赛、电脑编程大赛等,并组织青少年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遇到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使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最终把学生的网络热情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最后,要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技术控制在社会和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要及时购置或研究探索最新最有效的“防火墙”,使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得到有效遏制,还可以通过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校园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2.3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和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首先,要树立优秀网络道德青少年典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争做网络道德人”活动。使青少年见贤思齐,改过向善,增强道德修养,净化自身灵魂。其次,要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促其做到上网不偷号,不乱闯禁区,不破坏他人系统,不发表反动、低级下流的言论,不传播有害信息,增强其网络道德责任感。最后,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道德规范和信息素质的培养。
2.4强化青少年心理调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首先,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其次,要把青少年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德育之中,改善其个性品质及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最后,要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利用媒体优势,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2.5实行“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对于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首先,要对社会上的各类网吧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取缔违反规定的“黑网吧”,有效监督国家对网吧管理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其次,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创建校园内的“学生安全放心网吧”,净化网络经营环境。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钓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让孩子通过网络培养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要性途径方法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生存方式,并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学习的同时予青少年们以正确的网络道德引导,让他们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之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青少年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少年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本文主要探讨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途径。
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的文件和讲话的基本精神。人类文明自开始以来,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的基本手段就进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道德都以其独特的调节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的精神力量。道德调节的范围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拓展是形影相随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明显,网络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它可以向所有人开放,其中包括中小学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7月)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仅次于美国2.11亿的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位居世界第二。1.62亿网民中,25岁以下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达到了70.6%。网民中的学生比例较高与网民的年龄结构相互印证。除去学生之后,非学生25岁以下网民比例接近1/4(24.8%),比总体中25岁以下网民比例降了一半。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1.62亿总网民的半壁江山。18—24岁网民不仅在网民年龄构成中占据最大的比例,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目前普及率超过4成(43.4%),即中国每10个位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中,就有4个人是网民。中国高中文化程度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占3成多(34.8%)。学历较低的初中及以下网民总数为3543万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的素质高低、品德好坏对于社会安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如此多的人在网络上“任意驰骋”,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青少年道德教育挺进网络这个新领域是真正做到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网络的文化侵略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流行的内容也决定了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据有关统计,目前在互联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5%,而我国的内容只占其中的1%。相对我国上网人数位列世界第二,这说明我们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
国际互联网络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意识形态、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在网上交汇,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凭借网上优势,传播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等虚伪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西方不良文化。以美国为例,在对外战略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有限电视传播网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美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外交政策、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倘若我国的青少年长期受这种网络环境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信息的泛滥,决定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发达国家在通过网络连续不断地传播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将其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等四处传播并强加于人,对上网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江泽民同志早就讲过,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民族凝聚力既然已经进入到竞争的领域,就必然有些国家要削弱别人,来增强自己,这其实就是早已存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所进行的“和平演变”。而网络是他们现在所找到的最好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对识别和判断能力都还不强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道德认知和评价的教育,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民族凝聚力。
1.3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必须对他们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把上网当作一种时髦但却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对自己有利;他们渴望着能独立思考却又往往容易偏听偏信;他们渴望着被人尊重却往往又不知道如何自尊自爱、如何尊重他人;他们崇拜英雄却不识英雄;他们对社会的黑暗面深恶痛绝,但自己身染其中而不自知等。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快,好奇心强,自律性差,责任心相对薄弱,法律意识更是良莠不齐,如果不善加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那么他们之中具有“天才”潜质的人,可能会误入歧途,不但给他们个人前途蒙上阴影,甚至对国家社会也有严重的危害。现在的青少年虽然还主要是网络时代的看客,但是几年以后他们就将是网络的从业者和主动参与者,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也决定着带给人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络世界。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计算机应从娃娃抓起”。应该说现在社会非常重视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电脑和网络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主要是知识、技能的灌输,而对于网络道德和法规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造成少年黑客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我们今天是否也可以说,而且应该说,“计算机网络道德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呢?这些都决定着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2.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采用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
2.1.1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网络的兴起,使世界的沟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限制,信息时代“地球村”已成为现实,网络世界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它既能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网络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网学习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就否认网络的巨大优势。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网的主要目的。
2.1.2提高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防范和鉴别能力。网上信息丰富却良莠难分。一些有害信息如暴力、凶杀、反动、迷信、色情等等混杂其中,青少年学生上网就犹如来到新奇而又纷繁复杂的迷宫,到处充满陷阱,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在这里是弱小无助的,于是有意无意地去浏览那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有害信息成为可能和必然。所以对于反动、色情迷信等信息应自觉地抵制。同时,上网聊天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一个主要方面。进入聊天室就与自认为是志同道合者大聊特聊,平时不敢暴露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可以无所顾忌,甚至庆幸自己找到了知己,于是留下姓名、地址、电话,一切都真实不假,甚至上网聊天下网约会。孰不知,这样带来很多麻烦,甚至酿成人间惨剧。我们应该开展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系列宣传教育,以减少青少年学生因为减少社会经验而上当受骗,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和鉴别能力。
2.1.3教育青少年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上网,不沉迷于虚拟社会,提高自控能力。上网要有明确而健康的目的,并且能合理安排时间。网络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网络打破了熟人社会交往的烦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你的交往具有即时性,但它是虚拟的,沉迷于这个世界必将带来诸多与现实相冲突的不利因素,甚至出现心理降碍,如情感孤独、道德冷漠等,对现实的社会、集体漠不关心,对网友则“一网情深”。因此,青少年要有良好的上网心态,能自我控制,不逃离现实,做个有理想、健康、理智的网民。
2.2加强规范化管理,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是很难做好的。”为此,我们绝不能以网络世界有负面作用而因噎废食,而是大力探索如何才能加强规范化管理,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育者应先受教育。
其次,要在青少年当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再次,要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增进健康的有益活动,增强校园网络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访问,是校园网络建设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师生互动,举办诸如网络知识讲座、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短信作品大赛、动画制作大赛、电脑编程大赛等,并组织青少年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使其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遇到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使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最终把学生的网络热情吸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最后,要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技术控制在社会和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要及时购置或研究探索最新最有效的“防火墙”,使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得到有效遏制,还可以通过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校园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
2.3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和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首先,要树立优秀网络道德青少年典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争做网络道德人”活动。使青少年见贤思齐,改过向善,增强道德修养,净化自身灵魂。其次,要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促其做到上网不偷号,不乱闯禁区,不破坏他人系统,不发表反动、低级下流的言论,不传播有害信息,增强其网络道德责任感。最后,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道德规范和信息素质的培养。
2.4强化青少年心理调适,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首先,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针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训练。其次,要把青少年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将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德育之中,改善其个性品质及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最后,要加强有意义的网上思想交流,开设网上咨询热线,利用媒体优势,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2.5实行“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
对于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首先,要对社会上的各类网吧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取缔违反规定的“黑网吧”,有效监督国家对网吧管理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其次,学校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创建校园内的“学生安全放心网吧”,净化网络经营环境。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正确利用网络的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钓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让孩子通过网络培养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