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有益尝试——以湖北经济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3
摘要:素质教育问题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界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各个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素质培养班为例,介绍了素质培养班的基本特点以及取得的效果,提出了素质培养班模式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
“素质教育”是近3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其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化、多维化的特点,这对我们的现行高校教育体制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一、湖北经济学院素质培养班简介
高等学校培养计划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学培养计划,着重在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是整个专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人才培养计划的主体;二是辅助培养计划,侧重于素质教育,包括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科技竞赛、学术活动等。为了探索如何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的发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形式来培养学生享受生活、发展独立人格与不断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2005年3月,湖北经济学院创建了首个素质培养试点班。
素质培养班遵循“自愿、诚信、意志”原则向全校招收成员,遵循“忙起来、学起来、快乐起来”的宗旨,以让每一位成员的大学记忆充满色彩为目标,以两年为培养周期,班内成员必须谨遵《二十条培养方案》,即各种参加全面培养素质的活动,包括阅读、讲座、讨论、思辩等等,这些活动以养成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统一学生思想,班内创办了《大学记忆》刊物,每学期出刊一期。第一届培养班有32名成员,并于2006年12月顺利结业。第二届素质班成立于2007年1月,第三届素质班成立于2009年5月,先后招收成员300余人。在第二、三届发展过程中,素质班逐步成为一个学生社团组织,自主进行管理。从第一届到第三届,素质培养班始终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并在发展过程中力求特色,已走过六年的辉煌征程。
素质班的第一届32名学员已步入职场3年,身处全国各地,他们在工作中还能运用在素质班学到的东西,并发挥积极的作用,倍受用人单位欢迎,其综合素质明显高于同类大学生。通过连续两年的跟踪调查,不论是已就业者还是升学者,他们都充满自信,都有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更有信心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大干一场。已就业的学生工作两年后,工资涨幅都比较高,有近一半的毕业生能通过两年努力工作使自己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他们一致认为两年的培养过程中,素质班人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将使大家受益终生。
二、素质培养班的主要特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高等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如何贯穿这一理念,素质培养班进行了一个有益的探索,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了实际的行动,对于解决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通过“二十条”,探索了如何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以及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的发挥,通过什么方法和形式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发展独立人格与不断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
2.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课内,素质培养班不仅要求学生学好专业课,同时坚持组织学生听人文讲座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并增强了全面、客观、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潜能。在课外,素质培养班围绕“二十条”的具体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新闻评议、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听讲座、看电影、做义工、和师长交流座谈、校际交流、野外生存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等等。正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3.、校内培养与校外锻炼相结合
从空间布局上说,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将学生带出校门,是促使其深入社会、丰富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过程。素质班组织学生进行校际交流,使学生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组织学生做义工、义教,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组织了野外生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此外,还有旅游、社会调查、参加人才招聘会等等。正是这种校内外的结合,拓展了教育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老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
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校内外的领导、专家、教授,在素质班的每一次活动中,大家感受到的都是满腔的热情、探索的智慧、拼搏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素质班的指导老师,有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领导,也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年轻的辅导员。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倾注了满腔热情,努力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而学生也以同样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每一次活动,从而促使老师不断思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意义即教学相长、师生共进、自主学习并可持续发展。素质班有效把握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规律,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教育成果。
5.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相结合
素质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是素质培养方案里的重要内容。坚持锻炼,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晨跑、男女混合篮球排球赛、篝火晚会等等;此外,学生还自发地组织了为老师制作结婚礼物、举办生日晚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寓教于乐,真正达到了育人、育体、育心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感恩之心。
6.强制要求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素质培养班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方案中对学生日常行为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但素质班的根本宗旨又是“自愿、诚信、意志”,其本身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愿被约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智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他律变成自律。而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

三、素质培养班模式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发
1.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共青团中央《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提出,“素质拓展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素质一定要包括知识和能力,但是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对高校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但如何实施,似乎并没有一个可靠的模式。湖北经济学院素质班的不失为探索大学教育中如何贯穿这一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有益的尝试。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提供一个新思考,开辟一个新途径,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2.深化“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素质班本着自愿、诚信、意志的前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行为约束和综合指导,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实践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最大限度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努力实现着将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
3.、进一步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须调整现有的工作模式,建立一个内外协调、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和开放型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将学生工作作为教学过程的开放,将教学过程的开放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思想、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心理承受力和互助品德的载体,从而形成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真正在工作中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4.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等学校应将开发学生潜力、把学生的无限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作为着眼点,从而使人才培养过程转变为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将摒弃鉴定式、灌输式与封闭式的培养模式,代之以一种基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开放式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的“要我学”状态为主动探知的“我要学”状态,形成自学及自我创新能力。
5.进一步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
一直以来,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存在一些误解,诸如“专业上不去的教师才来搞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工作人人都能做”等等,加之辅导员本身忙于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从而更多地扮演了“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究竟如何更好的开展辅导员工作,成为大学生引路人,不能依靠单纯的说教,需要通过新颖的工作模式、有效的活动形式以及扎实细致的工作,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贯穿融合于各种工作中,从而更好的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
6.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归根到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要推及社会,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为目标。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正视和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的许多具体现实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实践统一起来,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胡银根《论大学的学生意识及神圣责任》《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3期
[4]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版

上一篇:试论学校责任文化意识的思考

下一篇:班级管理工作之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