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课堂需要和谐、探索、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6
回顾中国百年教育的沧桑与发展,探讨西方素质教育的成功与经验,我们应该思考把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我们应该思考给儿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本人想谈谈一个自己心中理想化的课堂,即一个“和谐、探索、创新”的课堂。
一、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课堂
(1)和谐的学习环境。社会学家说:“环境可以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教室是儿童学习、活动的小天地、小环境,在教室四周创置艺术角、生物角、自然科学角、数学角、图书角等等,装上仪器、摆上实物,这看是狭小的角落、零乱的实物,实际上富有学习气氛,充满和谐的气息,能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自然科学角,如果在孵蛋季节,孵蛋的灯光、湿度、温度都由孩子们来控制,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了:出壳对一个生命来说是非常艰苦的过程,一些小生命就是因为最后的过程中没有力气,而憋死在里面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课堂,要从教室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牛顿坐在树下的草地上,抬头看着天空,一个苹果落下来打在他头上,他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地心吸引力。如牛顿一直坐在学校教室里,两眼盯着书本,那么他就什么也发现不了!
(2)和谐的学习气息。课堂气息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利珀认为:宽松和谐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而且由于其形式活泼、气氛活泼、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勾通信息,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释放出和谐的气息。
(3)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儿童从小学到高中的校园时间长达12年,学校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直接熏陶、影响着儿童一生的发展。
教师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占着主导地位,教师所持的态度决定着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是否能和谐地发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对学生有真诚的期待,尊重学生,讲究民主,平等相待。只有被人尊重,儿童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自尊和尊重他人是儿童进行社交的首要任务。
(4)兴趣和谐地发展。人具有各别差异性。人在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人,不可能个个成材,面面发展。正所谓“业有所精,术有专攻”,这个社会既需要“全能冠军”,也需要行行业业有特殊才能的人。
对于一个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教育应当顺应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人选择、促成“人的和谐发展”。例如:上海的韩寒在文学方面有着特殊的才能,而理数却是“一窍不通”。学校能尊重韩寒的个性选择,充分挖掘他的文学潜能,允许其“偏科”,而不是赶鸭子上轿,迫使他齐攻理数,“能也上,不能也上”,才使他“一枝红杏独出墙”。这也是一种美,一种和谐。
(5)品德和谐地形成。培养有道德的孩子是教师最首要的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孩子为什么说谎?”“我的孩子为什么考试作弊?”“为什么他这么小就敢残忍地对待小动物?”如此等等问题在等待教师与父母的回答。儿童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进行的。在和谐的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正面教育、价值辨认、体验生活等等,通过学生的讨论、沟通与实践,启发和唤醒学生的道德良心、树立道德理想,领悟人生真义,使学生的品德和谐地形成。

古语曰:“有德无才,乃为平庸之辈;有才无德,便是窃国大贼。”道德的和谐形成对于儿童与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一个体验探索过程的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现代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体验探索过程的世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新大纲)
(1)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寻觅知识,虽然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是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他们得到磨炼,不断掌握各种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象、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提供知识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获得探索方法,培养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儿童只有在反复探索过程中感到自己发现很重要,才能顺利获得知识。
(3)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知识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新大纲)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去,可是这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蝴蝶必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得强壮了,再破茧而出,才能飞得起来。省去了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三、一个展示创新能力的课堂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应该成为每个儿童展示个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舞台。这里讲的创新,主要是从学生主观上来说的。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出新解;对个体来说是创造性的,前所未有的,不在于其问题他人是否解决过,方法他人是否运用过,只要是自己从学习活动中观察、归纳、思考、领悟出来的新的道理、新的问题、新的内容。张梅玲教授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创新,应体现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主活动去发现、创新。
课堂,是一个充满和谐气息的地方,是一个儿童体验探索过程的世界,是一个儿童展示创新能力的舞台。

上一篇:谈班级管理中的人本原则

下一篇:浅析教育伦理视角下的教师批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