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钳工技能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7
【摘要】本文论述了制约学生钳工技能提高的三大障碍,以生动的例子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了这三大障碍与学生技能提高的关系,对实习教师指导学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钳工障碍提高
钳工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社会对钳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习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分析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原因,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一操作姿势不标准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钳工的初级阶段,学生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掌握,但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和协调上总是与标准差一点距离。当然,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正是这种动作的微小变化,成为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要使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在动作上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机床的微小振动或位置精度的微小变动都会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废品。因此,在钳工操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像在机械加工中控制机床的运动精度那样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使每一个动作做到有理、有数、有度。
二不能按照最佳加工工艺加工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另一障碍
当学生分析工件的加工图纸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考虑方法,最后制订的加工工艺会有很大的差距,而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出的工件质量是不同的。
最佳工艺过程只有一个,只有按最佳工艺加工的工件才能保证各项精度质量要求。何谓最佳工艺呢?最佳工艺就是工件的最佳加工顺序,即在全面理解图纸的要求下,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有时加工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然后确定各加工面的关系,并通过尺寸换算,保证各项加工误差在要求之内。工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尤其要用到误差分析、尺寸链计算、加工基准的选择等知识。因此,工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加工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工件在人脑中的预加工过程,它的每一步都要受到工件整体精度要求的制约,能使所有精度都得到保证的工艺就是最佳工艺。如有的工件需要一次把所有的加工线都划出来后再加工,有的工件需要划一次线加工一部分,然后再画线,再加工。工件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有时可能会因一步之差而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出现废品。这好比人穿衣打扮,先穿内衣,再穿外衣,最后梳头戴帽子,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过程。有些学生钳工水平较高,但是因为工艺分析不对,没有按最佳工艺加工,致使工件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影响了学生钳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厌练的情绪。因此,实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钳工实习时,一定要加大工艺分析的练习力度,多出一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然后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在练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钳工技能水平。
三不能正确对待水平停滞的状况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三个障碍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迂回曲折、波浪式前进的。因此,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越练越倒退的现象是正常的,它预示着更大的进步就在前面,即出现质的飞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工具、实习环境等,主观因素如学生练习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水平等。练习的初期是钳工技能的低级阶段,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技能达到了一定水平,即到了高级阶段,这些因素的制约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正确看待技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技能的前提,实习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分析这种状况,让学生树立起渡过这一阶段的信心和决心,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技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总之,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实习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练习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分析学生的状态和不利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钳工障碍提高
钳工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社会对钳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习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分析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原因,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一操作姿势不标准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钳工的初级阶段,学生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掌握,但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和协调上总是与标准差一点距离。当然,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正是这种动作的微小变化,成为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要使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在动作上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机床的微小振动或位置精度的微小变动都会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废品。因此,在钳工操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像在机械加工中控制机床的运动精度那样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使每一个动作做到有理、有数、有度。
二不能按照最佳加工工艺加工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另一障碍
当学生分析工件的加工图纸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考虑方法,最后制订的加工工艺会有很大的差距,而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出的工件质量是不同的。
最佳工艺过程只有一个,只有按最佳工艺加工的工件才能保证各项精度质量要求。何谓最佳工艺呢?最佳工艺就是工件的最佳加工顺序,即在全面理解图纸的要求下,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有时加工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然后确定各加工面的关系,并通过尺寸换算,保证各项加工误差在要求之内。工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尤其要用到误差分析、尺寸链计算、加工基准的选择等知识。因此,工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加工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工件在人脑中的预加工过程,它的每一步都要受到工件整体精度要求的制约,能使所有精度都得到保证的工艺就是最佳工艺。如有的工件需要一次把所有的加工线都划出来后再加工,有的工件需要划一次线加工一部分,然后再画线,再加工。工件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有时可能会因一步之差而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出现废品。这好比人穿衣打扮,先穿内衣,再穿外衣,最后梳头戴帽子,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过程。有些学生钳工水平较高,但是因为工艺分析不对,没有按最佳工艺加工,致使工件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影响了学生钳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厌练的情绪。因此,实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钳工实习时,一定要加大工艺分析的练习力度,多出一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然后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在练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钳工技能水平。
三不能正确对待水平停滞的状况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三个障碍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迂回曲折、波浪式前进的。因此,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出现停滞不前,甚至越练越倒退的现象是正常的,它预示着更大的进步就在前面,即出现质的飞跃。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因素如学生的身体状况、工具、实习环境等,主观因素如学生练习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水平等。练习的初期是钳工技能的低级阶段,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些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技能达到了一定水平,即到了高级阶段,这些因素的制约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正确看待技能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技能的前提,实习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分析这种状况,让学生树立起渡过这一阶段的信心和决心,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提高技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总之,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实习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练习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分析学生的状态和不利因素,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提高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课题学习为我的课堂带来了活力
下一篇:试论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