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123”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6
作者:王培源 许建胜 王士贞     

  论文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伦理关系
  论文摘要:时于刚毕业即将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新手”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二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三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作者定义为“教师角色转换的123。
对于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或“准教师”来说,如何能尽快适应“教师角色”,顺利完成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有切身的体会。认为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要经历一个“学习一提高一再学习一再提高……”的过程。但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准教师”来说,首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识
这个明确的“意识”就是“教师意识”。有教师意识,就是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捷克著名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有自豪感,又要有责任感,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每当自己出现某种想法或要采取某种行动时,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是否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思想品德、治学态度、举止言谈等在学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上,尽管社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各个阶级都要求教师要“以身作责”、“为人师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外国教育史上,同样强调师表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柯瓦列夫在《教育学概论》中写道:“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而如果真正的做到成为学生的“模范”、“榜样”,首先必须要有这种教师意识,而且还要经常不断强化这种意识。一般来说,教师意识越强,就越能严格地遵守教师纪律和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就能够既做到“言传”又做到“身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不仅仅反映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等心灵深处内在品质上,也可能显露在言谈举止、衣着修饰、仪容仪表等外部表现上。但是,如果教师意识淡漠,就可能会纪律松弛,责任心差,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者言行表里不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不能做到,甚至违反纪律或法规而受到惩罚,在学生中、教师中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强化教师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具有教师意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第一步。
2要掌握好两方面的知识
这两方面的知识包括了职业道德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更要给人以做人之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首先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一个教师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培养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才能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的人,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其次,应当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谈到教师道德修养时说:“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由于这一点,在一生中的自我教育的任务就具有更加崇高的意义。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作为教师,具备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后,还要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向教师提出:“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因为,教师只有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深厚扎实,教学时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正确地处理教材,合理的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生动,讲起课来才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游忍有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举例来讲,例如对于我们医学院校的教师来说,除了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临床技能。因为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注重实践和功效。因此,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特别强调临床技能的训练。治病过程,从问病史、查体征到作出诊断、遣方用药甚至手术治疗,没有反复的实践锻炼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临床实践不但能使学生提高技能,还能令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其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才能顺利地完成临床教学任务,才能培养出“既高分,又高能”的医学生来。
3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这三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这三种关系也是教育劳动中比较常见、比较重要的人际关系。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开展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过程中,众多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一个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正确处理和调节好这些方面的关系。

3.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关系本身,而在于它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效应”。所以,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负有不同的职责。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因此,由于这种位置和职责的差异,从而使师生之间可能产生隔阂或情绪上的对立。所以,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正视这种可能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消除这种矛盾的措施或防止这种矛盾产生的方法。对于刚“出道”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感受到你不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而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则是必须中之首要。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先进生与后进生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不理不睬,这样可能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另外,在平等的基础上,还应该尊重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同时不要忘记去理解学生,教师对学生只有抱以深深的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2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在学校众多的人际关系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重要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成效。因为不必要的“内耗”会严重影响教育工作的进行。而对于那些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来说,因为以前的“良师”也许已变成了自己的“同事”。这种关系的转变,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不太适应,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这种转变,该怎样处理这种关系?这时,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前他们是自己的教师,将来也永远是自己的教师,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尊重,应抱着谦恭好学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从体力上、精力上关心和照顾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对于同自己资历、年龄相仿的教师,也应该尊重他们,向他们虚心学习,尤其要向他们学习怎样使自己尽快转变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尽快融人到教师这个新的集体当中来。另外,在和其他教师相处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始终把教师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当关心和维护教师集体的利益,关心集体的命运和发展,多考虑我为集体做了些什么,少张嘴和伸手向集体索取不应有的待遇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进步和发展与集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应依靠集体的力量推动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3.3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既是上下级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建立两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学校群体的整体性,形成学校的内聚力,提高学校共同活动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中,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他们关于自己任职、任课的安排,尽心尽力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高、“墨水多”,有着新思想、新观念,掌握着新技术,就认为自己是人才,对领导不尊重,从而造成与领导的关系紧张,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还应正确对待各种监督和检查以及考评,不要把这些措施当成负担,当成领导整人的法宝,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激励自己的手段,作为自己进取向上的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善于对领导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帮助领导改进工作。对领导者工作中的缺点和不正确行为,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以适当的方法,诚恳地提出批评,直抒己见,帮助领导者改正,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既反对教师对领导者的工作采取冷漠无关的态度,也反对对领导者阿谈奉承、拍马讨好的虚伪态度。
总之,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朝夕间就能达到的,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但“道路曲折,前途光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感恩教育——鲜活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