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让学生在动手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7
美国哈佛大学的墙上有这样一段话: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能够记住,动手做了才真正理解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数学学具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操作学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
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也已经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没关系,老师再给多讲几遍。的确,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确实没有学会,但只要把做题的步骤背下来,考试时照葫芦画瓢也能把题做对。在这样的不断重复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严重失职,自己不是在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是在给他们一些如何应付考试的方法,这显然和新课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认识到让学生使用学具充分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课堂上,很多的学生在简单地操作了学具以后就放到了一边,开始背诵起口诀来,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了。但是,班上的徐建伟还在仔细地摆小棒,一边摆一边背。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时,我发现齐背口诀时,学生们背得都很熟,而徐建伟好像老是跟不上,但如果一个一个说算式抢答得数时,好几次说得最快的就是徐建伟。我问刚才背得很快的一个学生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得数,这个学生说:“比如7×4=?我得从一七得七开始,一句一句背下来,背到四七二十八才能说出得数,所以速度就慢了。”于是,我让徐建伟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算得快的原因。他说:“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是用小棒多摆了几遍。”我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背口诀,然后再出题口算,很多学生就能脱口说出得数。在以后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学生们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结果算得准确,记得牢固。
而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学具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我采用了折角——做角——找角——画角——数角——剪角的方法。学生一会儿折纸,一会儿剪长方形,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只需要给他们适当的点拨和鼓励即可。学生在一连串的动手操作中,学习兴趣高涨,对各种角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
二、操作学具要和抽象知识相结合
学具的使用是为了给学生以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基础上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能够帮助学生动脑,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知识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一门学科,过分地强调直观而忽视了抽象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要依靠数小棒来计算出得数,这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适应的,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学生记忆得数而不用小棒操作,学生会经常算错得数,他们还没有达到熟练口算的地步,还离不开数小棒的方式。但在学完“20以内加减法”后,如果还让学生借助小棒来口算,那就像是会跑了还让他走一样,没有摆正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的关系。直观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的升华,如果没有了这一步,再多的操作也是徒劳的。
再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学生借助学具在动手操作中推导出了面积公式,并且在一些练习之后记住了这个公式,以后学生再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大脑中出现的就是公式而不是推导的过程。如果我们还让学生再按照推导公式的方法去做题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以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把学具抛到了一边。而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要用好学具,让我们的学生在动手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如何让“学困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

下一篇:浅谈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