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教师职业杖憾暗训存在的问题友对策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7
论文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保障机制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薄弱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条对策。一、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管理;二、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三、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保障机制。
在师范大学生能力培养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对高师毕业生的大量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高师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不过关,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审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师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的倾向较严重。这种倾向突出地反映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在高师课程体系里,学科专业课(指毕业后执教学科所需学习课程)占总课时的70,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教育专业课(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等)所占比例则少得可怜,一般在10%左右。可见高师院校更为注重学术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削弱师范性课程的状况。
2.教育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缺乏中学教育实践经验及指导师范生从事技能训练的能力。长期以来,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及理论研究上,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讲解、轻实际技能训练,重教育基本原理研究、轻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及课堂教学技巧、方法研究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写文章、评职称上,对教学工作应付了事,不愿花费心思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至“高师教师的课堂教学已基本失去教学示范性这一意义”。
3.高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实施效果不佳。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结构单一、比例失调。与高师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教育学科课程门类少,课时少,其课时数在总课时中平均不到12%,与英国、美国、日本及前苏联、前西德等国家的平均数20~25%比,相去甚远,表现出严重的比例失调。第二,教学时间安排不当。教育专业课程一般都在三年级时开始进行,且集中在一年时间完成,除四年级的4-6周的一次性实习外,基本再无其他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这种对教育专业开设时间既晚且短的做法,不利于师范生及时得到良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确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及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及早受到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将来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第三,教育实践环节弱,缺乏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虽然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开始注重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训练课,但这些课程还未纳人高师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之中,使其不能从时间、师资、教材及教学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保证,无法实现规范化、操作化、实效化。第四,目前所设的几门教育专业课程本身问题较多,诸如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呆板,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后果。这些都反映了高师院校教育专业课程脱离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已严重影响到师范教育本身的发展。
那么,在目前情况下,如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建构一个合理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实施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粕一管理。要使高师院校毕业生的质量,符合国家教委1992年9月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首先应把它纳入学生的培养规格。鉴于现阶段学历证书侧重于体现文化程度的情况,我们建议建立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标准。明确规定,对凡修业期满而未取得“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的学生,视为“不合格”,不发毕业证,直到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合格为止。当然,实行这种制度,必须讲求考核内容的规定性、考核标准的科学性、考核组织的严肃性和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可以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相信,只要坚持这个目标导向,并且严格把住考核发证的质量关,“基本要求”定会成为高师学生的自觉要求,“教师职业技能”也定会受到整个教师行业的应有重视。
2.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管理。要确保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必须强化其过程管理。现阶段,关键应抓好如下一些环节。
(1)修订教学方案,把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两个文件所规定的培训项目和基本要求,纳人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摆到适当位置。当前第一步,就是设立专门的执教训练课程,如开设《课堂教学技术》、《班级管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电化教育技术》、《中学教育管理学》等,作为学生的选修或必修课程。
(2)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各门必修课的课程标准,使每门课程都具有系统的内容,科学的安排,有操作性强的训练规范和考核办法。同时,对教师、教材、教学设备和时间使用等也作出相应规定。
(3)修订高等师范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评聘办法,把“教师职业技能”作为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业教师任职的重要条件,让教师们“率先垂范”,成为高师学生乐意效法的榜样。即可以先从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动手能力培训开始,从青年教师开始,以后逐步推开。为了鼓励师范院校从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的教师专心工作,除了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承认其劳动价值外,还可参照农业院校评聘“技术推广教授”的作法,制定专门的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承认其工作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工作贡献与得到的待遇大体相等。

(4)修订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把贯彻执行国家教委两个文件的情况作为必评内容,把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作为体现“师范性”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5)改进教育见习、实习办法,加强教育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师范院校学生活用专业文化知识,锻炼教师职业技能,实现由合格学生向合格教师转化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高师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但是,目前“见习难、实习难”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
要解决“见习难”的问题,一是要下决心建设好“附属中学”,发挥其应有的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辅助作用,以满足高师学生在校期间,配合学科教学法之类课程的学习而进行的零散的常规性的教育见习;二是应因地制宜,利用地方中学的条件,适当安排一些阶段性的分散的教育见习活动,以扩大教育.见习范围,增强见习效果。如可以利用寒暑假,采取“统一安排,自主择校,按要求活动”的方式来安排这类见习。即从学生进人高师院校学习的第二学期起,由学校根据教育见习计划,参照地方中学的放假、开学时间,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统一安排开学后的第一周或若干天为学生到地方中学进行教育见习的时间。在假期满后,学生就按有关规定和要求直接到自己事先联系好的家庭附近的中学去进行教育见习,然后再统一返校汇报和上课。这样做,既简便又利于保证教育见习的质量。因为,每个学生,在家乡或居住地都有自己的母校,都有自己熟识、尊敬和乐意师承的老师,由他们根据教育见习计划和自身情况,自主联系选择教育见习学校和指导教师,一般都能称心如意。当然,见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应相对稳定。有定点见习学校老师的传、帮、带,有家庭与亲友的照顾、督促,教育见习既有场地、机会保证,指导、管理保证,又有质量保证。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从教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巩固专业思想,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通过这种经常性教育见习活动,又能密切与中学的联系,及时了解中学教育改革前沿的最新情况,有利于促进高师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校地结合,共同育人,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建议,最好将建立和管理“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的职责和权力交给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他们统筹规划,择优布点,适当扶持,责任包干,建立起有一定质量和相应数量,能供本地区藉在校高师学生实习的“教育实习基地”。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多渠道筹集基地建设经费,产权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这样做,既可以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学参与培养“自己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把办好“高等师范教育实习基地”作为自觉的需要和光荣的职责,又有利于激发高师学生练好教师职业技能的自觉性,有利于对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毕业后的择优录用。
3.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保障机制。好的制度,需要有好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作保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前强化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保障机制,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拓宽信息渠道,各高师院校可考虑创办《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简报》,或在学报、校报上开辟“教师职业技能教学专栏”,作为专门的窗口和信息载体,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舆论支持,为有关部门、学校和教学人员等提供信息交流机会,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持久、健康、有续地进行。
(2)“经费是教育的血液”。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程,现又处在“初级阶段”,除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从最基本的知识概念的表述,到关键环节的认识处理,都需要进行细致的探讨和妥善的解决,都需要可靠的经费保障。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高师院校,都应在确定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目标时,充分考虑其物质条件和经费间题。除了把有关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和常规的教学维持费与公、业务费的划拨纳人正常计划外,还宜筹划适量专款,特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奖励基金”,用以激励在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大力支持创新性的各种科研探索,资助有实际意义的竞赛交流活动,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调动有关学校师生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举办校内的、校际的、地区的、乃至全国性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这类活动,激励优胜,鞭策后进,促进交流,浓厚氛围,使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深人人心。
此外,条件成熟,还应考虑建立专门的教研组织或在原教育学会中另建“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分会”之类的学术团体,给予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以理论上的指导,藉以推动此项工作步入正轨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只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师院校和中等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各司其责,团结协作,严格按照《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认真执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大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强化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保障机制,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必将得到极大提高。

上一篇:浅析论教育伦理价值与高校治理

下一篇:浅论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