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学生快乐学习 浅谈职高政治课堂中多媒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8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发挥出独特的作用。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多媒体在职高政治课堂教学中无可替代的四个必要性,以及在实际运用时的三个注意点。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政治课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迅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它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政治教师,本人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政治课堂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尤其是在职业高中的政治课堂上采用更为必要。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应了职高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共开设三门思想政治课程,高一是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高二是哲学和法律基础知识。从高中政治课程的高标准和职高政治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职高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德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又容易流于形式,空洞说教,这就使得政治课有必要采用多媒体,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实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形象性。
要使职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简单说教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把枯燥的理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快快乐乐明白道理。在讲哲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白加黑的flash广告,问学生:“为什么白天要服白片,晚上要服黑片呢?”从而引出课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再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缓解了课堂时间有限与时政信息量大、课堂容量大的矛盾。
政治课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要求政治老师对时事有高度的敏锐感。我们只要利用电脑上网浏览或者搜索,就可以迅速得到所有相关的资料,然后选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者与课本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既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又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在讲《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正逢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我就查找大会的相关资料,下载视频,引导学生关心大会的进程,然后再联系课本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教学任务就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最后,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了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
职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薄弱,理想道德观念淡薄。再加上职高政治课没有应试压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较弱。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简化难点,上成让学生乐于接纳的课。在上《我国的民族和民族政策》一课时,我感觉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部分,但是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请学生课后上网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我的抛砖引玉果然发挥了作用,有些学生查找后还特意来跟我交流。
第一,注意适度原则。
首 先应注意适时,可以选择在教学的几个阶段使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时、突破难点时和即时反馈时。使用多媒体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突破难点时,多媒体的虚拟技术能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俗易懂。在即时反馈环节中,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其次还应注意适当和适量,课堂容量不宜太大,播放的节奏、屏幕的切换不宜太快,要给学生留一点回味的时间,选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不宜太多,以免主次不分,甚至于喧宾夺主。另外,课件色彩、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应适度适量,以免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疲劳。
第二,注意互动原则。
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依然是主体,要重视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实现良性互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动脑筋设计学生的活动,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在快乐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使课堂节奏更紧凑,活动目标更明确,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注意结合原则。
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也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尤其是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声、光、色等独特优势,精心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加深理解,感悟道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完美效果,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心目中向往的课,喜爱的课,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政治课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迅速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它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政治教师,本人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政治课堂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尤其是在职业高中的政治课堂上采用更为必要。
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应了职高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共开设三门思想政治课程,高一是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高二是哲学和法律基础知识。从高中政治课程的高标准和职高政治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职高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德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又容易流于形式,空洞说教,这就使得政治课有必要采用多媒体,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实现预期的德育效果。
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形象性。
要使职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简单说教肯定是不可行的,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把枯燥的理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快快乐乐明白道理。在讲哲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白加黑的flash广告,问学生:“为什么白天要服白片,晚上要服黑片呢?”从而引出课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再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缓解了课堂时间有限与时政信息量大、课堂容量大的矛盾。
政治课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要求政治老师对时事有高度的敏锐感。我们只要利用电脑上网浏览或者搜索,就可以迅速得到所有相关的资料,然后选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者与课本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还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既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又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在讲《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正逢三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我就查找大会的相关资料,下载视频,引导学生关心大会的进程,然后再联系课本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教学任务就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最后,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了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
职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薄弱,理想道德观念淡薄。再加上职高政治课没有应试压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较弱。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简化难点,上成让学生乐于接纳的课。在上《我国的民族和民族政策》一课时,我感觉学生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特别感兴趣,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部分,但是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请学生课后上网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我的抛砖引玉果然发挥了作用,有些学生查找后还特意来跟我交流。
多媒体确实在现代课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我们在利用它时应该要做到几个注意,否则反而会对课堂效果起到负面影响。
第一,注意适度原则。
首 先应注意适时,可以选择在教学的几个阶段使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时、突破难点时和即时反馈时。使用多媒体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突破难点时,多媒体的虚拟技术能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俗易懂。在即时反馈环节中,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其次还应注意适当和适量,课堂容量不宜太大,播放的节奏、屏幕的切换不宜太快,要给学生留一点回味的时间,选用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不宜太多,以免主次不分,甚至于喧宾夺主。另外,课件色彩、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应适度适量,以免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疲劳。
第二,注意互动原则。
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依然是主体,要重视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实现良性互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动脑筋设计学生的活动,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在快乐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使课堂节奏更紧凑,活动目标更明确,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注意结合原则。
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也有着不可否定的优点,尤其是诸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多媒体辅助思想政治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完美的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声、光、色等独特优势,精心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加深理解,感悟道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完美效果,使政治课成为学生心目中向往的课,喜爱的课,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学生的自主不是自由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