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让孩子徜徉在音乐的艺术天堂的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15-07-25 08:49

 音乐教育的普及性、平等性、基础性等特点,要求音乐教育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科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小学生学习音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创造能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中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就需要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独特教学艺术魅力,在导入艺术、语言艺术、创新艺术等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导入教学艺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课堂活动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方法有许多,启发谈话法、图画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谜语导入法、音乐导入法等等。例如在学习劳动歌曲时,老师出这样一个谜语:“一棵树,五个叉,不开花不结果,能写能画又会算,生产劳动全靠他。”这样能够让学生一开始就集中精力,陷入思考,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如果在教唱课上有几个新的节奏型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唱前和学生玩一个‘接受信号’的游戏,让学生从听觉和动觉入手,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与探究性,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导入艺术中常用的还有带着问题听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不忘记积极的开动脑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导入过程中,讲授、谈话、讨论是必不可少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邵宗杰主编的《教育学》里写到的讲授法要求注意以下要求:讲授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安排要考虑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授要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在本书中还写到用谈话法也要注意一些要求:准备工作要充分;提问艺术要讲究。要抓住重点和关键,把握时机,面向全体,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要注意表情和态度,如果教师提问过于严肃,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心理,影响发言的积极性,而自然和谐则会使每个学生信心大增,畅所欲言;候答环节要耐心。适当的候答时间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的宽松气氛,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效果;叫答机会要均等。教师应适当控制对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以保证其他人回答的机会,此外研究还表明,叫答范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总之,保证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且均等的叫答机会,是叫答的基本原则;回答过程细倾听。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并且用目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回答,这样做,一是尊重学生,以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便于对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作出中肯的评价,并能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之,在整个导入过程中,教师要争取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有效的方法,紧扣教学中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语言教学艺术:小学音乐课的内容和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同样的一篇教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可能是大不相同的,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所以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循循善诱加上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探究性的发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让课堂语言似春雨一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那就一定要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一、文学语言艺术:首先,音乐作品以其独有的方式表达艺术意图,但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以巧妙的形式把艺术语言准确地转换成文字语言,但在准确的同时也要有一个分寸,适当地给学生留下遐想的空间;其次,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的控制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一定的音乐环境,通过语调语速的缓急、轻重、高低的协调转换,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浑然一体;最后还要讲究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使语言与音乐作品交融地更加和谐一致,使音乐作品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二、形体语言艺术:适当的运用生动、富有个性的体态语言能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
  1.肢体动作语言:在引导学生理解某一音乐作品时,教师经常需要加入一些手势或肢体语言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小学四级的教唱歌曲《黄土高坡鼓喧天》中,教师几个简单的秧歌舞步,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唱得起劲跳得也起劲,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还不时看见有学生边走秧歌步边唱。
  2.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音乐声中,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往往受到教师眼神的引导,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眼神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交流。
  3.口型与面部表情:在歌唱与欣赏过程中,如果教师有声的语言被打断就有可能破坏音乐的表现,而通过恰当的无声的口型加以提醒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此时无声胜有声”,既展现了作品的完整性又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课和其他课不同的地方是音乐课有自己的音乐语言。例如,在《音乐周报》2004年08月20日第2006版中李君的《“音乐语言”在组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有几例值得借鉴的音乐语言:A、四声部的《欢迎曲》常用于欢迎同学回答问题、上台表现,在大家富有音乐感的热烈鼓掌和欢呼声中,胆大的同学更加意气风发,胆小的同学也会鼓足勇气,形成参与课堂的良好气氛。四声部的《欢迎曲》如下:
  全班同学分为两个组,每个组完成两个声部,老师指挥,不断重复,适可而止。第二声部像鼓掌一样实心拍手,第四声部强拍空出手心拍,形成“低声”感觉,弱拍休止时双手打开做欢迎状,使“演奏(念)”强弱分明,有板有眼。此“欢迎曲”还可用在欢迎领导、专家、光临指导、检查教学或课内外其他活动,效果很好。既训练了节奏感,又活跃了气氛;既鼓励了同学,又调动了全体同学参与。 B、即兴创作《表扬歌》。当前,课堂上常用的表扬方式是打节奏2/4 X X |X X X ||,笔者创作一首简单的表扬歌:
  当学生回答正确、表演成功时,不失时机地调动大家唱《表扬歌》,还可激励学生即兴创作表扬的节奏或歌曲片断,把表扬化作动力,与创作教学联系起来。 总之,课堂上的语言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用于受教育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艺术。亲切温和的语言让学生回味无穷,果断有力;热情奔放的语言让课堂充满激情;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 让快乐留在课堂;谦虚谨慎的语言让师生坦诚相见。只要我们教师洒下情感的种子,勤劳地灌溉,热情地培育,一定能让音乐像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创新教学艺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在英语里,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新定义,创新即引入新东西或新概念和革新。在小学音乐课中,教师要想创新教学,首先必须清楚了解低中高年级不同的创新教学目标。教育家俞瑞康把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目标这样分类:
  1.低年级的目标是喜欢倾听儿童歌曲,锻炼内心歌唱,大胆放声歌唱;大胆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动作,积极体验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
  2.中年级的目标是能用形体、图片、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歌曲;喜欢采用打击乐器,含有创意地设计节奏伴随歌唱;敢于尝试设计小节节奏,敢为喜欢的歌曲创编简单的歌词;热心参加节奏游戏,音响游戏,旋律接龙游戏,敢于即兴创作。
  3.高年级的目标是喜欢歌唱欣赏曲目中的主题片段;敢于尝试就歌曲的演唱速度、强弱处理、情绪变化、演唱形式作再分析,大胆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喜欢尝试创编歌词与歌谱,会用相应的力度、速度、表情来参与、组织或尝试指挥演唱活动。
  根据这些目标,我们要有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让艺术性、愉悦性、思想性集一体的音乐教育在不同年龄阶段音乐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激发兴趣,启发想象。例如,在掌握运用节奏的游戏“舞蹈家”中,教师先用有感情的描述语言把学生带入游戏的意境中去:“每一位成功的舞蹈家在成长过程中都要进行全方面的训练,这其中包括对音乐的敏锐度等等。”学生自觉地就进入了主动状态。在播放音乐中,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想象配合音乐打出了节奏,在这过程中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他们在表演什么动作啊?我们也跟着优美的旋律舞动起来吧。”2、声像相融,丰富乐感。例如在欣赏乐曲《喜庆胜利》时,可以单独感受唢呐、鼓、锣、铙的任意声部的音色,并且加上总谱和分谱的展示,相信学生们的体会将更全面。3、跨越学科,尝试编创。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光要扩大和深化音乐的知识、技能,还要善于利用其它学科的协同功能,把音乐的功能性发挥得更彻底。4、创设情境,自由创意。这个教学方式在国外也很受重视,其意在于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大胆想象、自由创意,把自己的感受用音乐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想象力、音乐趣味、音乐创意能力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所以我们更要把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作为贯彻整个音乐教学的主题,让音乐课成为他们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最佳舞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小学)

上一篇:如何有效提升政治教师命题素养

下一篇:超前集中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