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卫护生人文素质状况的实证统计
一、什么是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突出以人为主体的原则。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如何学会做人”的教育,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使人们的精神、情感、心灵都得到升华,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职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基本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研究以九江卫校为个案,于2012年10月份进行,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从2012级护理专业11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三个班共182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9.45%。
有效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下:
男女生比例为0: 181;年龄在15和16岁的143人占79.56%;初中毕业的173人占95.58%;中考成绩(总分780分)在300多分的148人占70.9%;留守学生46人占25.41%;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的16人占8.84%;在家由其他人监护的55人占30.39%(含孤儿);自己热爱护理行业自愿读护理的67人只占37%,而家长要我来读的或无所谓的有114人占63%。
(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 基础知识差
现在的中职卫护生大多数是初中生,大多数中考成绩在300多分,文化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人在小学、初中时就已经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
2. 对护理职业认同感低
中职卫护生年龄偏小,大多在十五、六岁左右,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人生观、职业观尚未形成,对于专业思想认识模糊不清,心理素质欠佳,在家一切依赖父母,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们中大多数学生是家长逼迫而来的,自身缺乏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3. 性格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人口流动的增大和妇女自主能力增强,家庭离婚率的提高,不少学生是留守或单亲、离异孩子,在孩子人生的教育上存在着管理缺失,甚至有些缺陷,他们的性格变化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情绪低落、受压抑、烦躁、冷漠、易怒。易养成厌学、逃学、夜不归宿、打架等不良行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易走极端,缺乏互助和自尊心强,缺乏必要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些性格特质,对卫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极为不利。
4.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不够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中局限于对相关的自然科学学习,而传统教育又重在应试教育,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教育使卫护生在人文基础上的先天不足,对她们在工作中所应体现的人文素质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在中职卫校学习时大多数学生重视专业而轻视人文素质学习。
5. 医院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要求少,也影响了卫护生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WHO(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护理人员的数量标准为每千人口中应有2名护士,在大多数国家每千人口中护士均达到4人左右,美国2亿多人口却有200多万名护士,在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是1.4(国家卫生部2010年5月1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与很多国家相比,护士数量远远不够。现在病人多、治疗手段繁琐、高精仪器也不断增多,护理工作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导致了护士工作量的增加。使得护理临床忙于技术操作,而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医院对新护士培训,需要护士尽快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成为当务之急,对新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些信息反馈到卫护生,也影响了卫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和养成。
三、加强中职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健康护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增加,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人们的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但人们对健康要求却越来越高,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广泛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人文素质,才能胜任当今的护理工作。卫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后备军和主力军,因此,加强对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训是护理队伍的发展需要和要求。
(二)加强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社会转型时期加重了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信誉度下降,医患关系也变得日趋紧张。医患关系紧张反映了当前我国医学领域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其根源之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我们不要否认医疗人文精神正在沉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谈到近年来连续发生医患关系事件时如此感叹。“不提高人文素质,无法解决医患关系。”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措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患者家属的关爱和体谅之心,还要有临终关怀对尸体的尊重敬畏之心,从而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加强中职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给予鼓励,保护自尊心,提供必要的宣泄
中职卫护生大多数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又有一部分是留守、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较为复杂和敏感,教师的某种疏远、冷落都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自暴自弃。作为教师应该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想方设法给予鼓励,也许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赞美,都能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创建愉快、温馨的环境,为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疏散内心的积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转变护理观念
加强职业教育要把传统的对患者疾病的护理转变为对患者的人文护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护理上的现实影响,加强卫护生职业教育,强化责任感和执行意识,同时用人文思想去影响卫护生的思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自身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三)注重临床实习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临床实习是卫护生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人文精神在实习中的渗透是提高卫护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医院的带教老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对卫护生情商的培养和礼仪的培训,
注重传授卫护生在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自觉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临床实习当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求她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倡导加强卫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学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健康的需要。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于卫护生教授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支既有硬技能高素质,又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的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白玫,沈宁. 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 中华护理杂志,2003(10).
[2]费金泉. 浅谈中专护生人文素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
[3]李虹芬,张娟. 新护士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医院,2010(8).
[4]陈三妹,王建华. 护理专业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2).
上一篇:初中数学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