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论文11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通过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当前很多高校虽然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但是这些学校或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或是缺乏系统的指导体系和规划,没有进行有效的耦合研究。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彼此联系,将它们从机制上进行有效耦合,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基础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异同点
创新的含义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创业则代表一种新事业的产生,创业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的程度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创业教育只有建立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才有发展的条件,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达成教育目标。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前期教学可能倾向于理论教学,后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实践中。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下本科院校调整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创事业。从创业教育角度来分析,学生创业能力的强弱集中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相同的。创业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个人创业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物质与精神财富,这些又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从内容来看,两种教育都涉及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从目的来看,创新教育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业教育的根基在于实践性,两者的目的均是为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虽然有很多的共同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挖掘个人的潜力,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加真实化和物质化,是创新教育在现实的延伸。对于教学应用型高校而言,无论是创新精神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脱离创业元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有必要转变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从功能上看,创业教育不能代替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创新或者是教育理念行为,而且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从实现途径来看,创新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实现。
(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耦合的条件分析
耦合的实质是系统及其运动方式之间的共生互动。耦合不只是系统特性、功能和过程的简单叠加,耦合后,系统的整体功能将超过每个组成部分的单独效应。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耦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两都具有实现耦合效应的基本条件。
1.耦合的内驱分析
具有创新精神是创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创业的本质原因。创新教育实现的过程,是将自身的创新价值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而这个实现的过程就是创业。创业者本身也许不是创新者,但是创业者必须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创新者本身并不一定要成为创业者,而是把自身的创新精神或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真实的价值,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创新和创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耦合提供了内驱力。
尽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着各自明确的.边界,但是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业教育的前提是创新教育,也就是说创业教育可以看作创新教育在实践上的一种延伸。
创新教育需要通过创业才能实现价值,创业教育通过创业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1]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两者的耦合提供了有力的驱动。
2.耦合的外因分析
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耦合的有效促进方式。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2]这表明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耦合存在一些问题。从教育氛围方面来看,学生、高校以及社会对创新的认识普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没有开展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没有正确认识二者耦合的必要性。我国要实现建立创新型社会的目的,需要靠教育来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因此,我国的大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要重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耦合,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扶植力度。
二、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耦合的实践路径
当前高校要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必须摒弃原先的教学理念,分析和修正现有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等,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从而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
(一)教育主体层面的耦合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涉及学校层面、学生层面和社会层面。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要提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具体目标、类型、专业等,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等相结合,明确办学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及时、准确地将社会需求反馈给学生,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是耦合机制的主体。高校应引导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从社会层面来看,高校应及时地了解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引导学生调整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与适应能力。
(二)教育体系层面的耦合
从教育体系层面来看,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安排、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从教育目标来看,高校要把创新理念与创业理念相融合,并使之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管理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建立课堂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校园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从课程教学来看,高校要注重渗透,实行层次化教学,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选修课、专题讲座,条件比较成熟的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必修课。教学内容设计要能够保证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业技能。除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教学应用型高校还要不断发展第二课堂教育,结合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实践教育,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业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社会实践来看,高校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等载体,注重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例如在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辅导与训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高校可以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校园文化来看,高校要注重文化引领,形成统一的校园文化理念,并使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相关教育活动,为耦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高校要重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推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上一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10
下一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