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论文 篇一
一、文化视野的家庭教育
台湾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副教授廖永静首先以“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家庭教育”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他认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要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他个体、族群或传统和平相处,重视每个个体的文化处境,让他/她的生活变得特别、不同。家庭教育在操作时,深入意识的核心能够清除文化的样式,回归每个人的内在。
台湾南投县家庭教育中心专员陈丽文博士认为,需要重视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探究。她采用叙事分析的方法,探究台湾不同族群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教学叙事,发现了“阅读、对话与游戏”家庭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黄河清教授在论文《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中指出,美国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缺乏的,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姚鸿昌以“家道文化与人生成功”为题,分享了中国传统家道文化给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建设和个人为人处世的启发,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回应。
二、多元文化与社会融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认为,全社会都应关注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都是城市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他提出了“创建民工子弟家长学校”等多条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教授涂敏霞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对外来工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及越轨、失范行为都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亦成为影响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重要因素。她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和谐社会,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外来工小孩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减少区隔与歧视。
广州市盲人学校教师陈玉贇在“视障儿童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视障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有影响,其中初中学历为最好;视障男生比女生更易受到父母惩罚和母亲的拒绝和否认;父亲学历越低给孩子的情感温暖越小,惩罚越少,干涉越少;母亲学历越低,对孩子的过度干涉越严重;视障儿童比普通儿童得到父母情感温暖关爱理解少,受到父亲惩罚、严厉的话语或批评、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多。
三、多元文化与亲子关系
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副教授林本乔报告了“国小学童的依附关系、知觉父母子职实践与祖孙关系”的研究结果。他发现,家庭结构会影响小学生的依附关系,因而为人父母者应尽力维持家庭结构的完整,善尽教养之职责,使小学生童得以建立正向的依附关系。为此,父母要扮演中介角色为祖孙关系搭起桥梁;有关机构开设亲职讲座应能配合隔代教养家庭的需求;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并未与祖父母同住,因而开设祖孙课程或活动,带领他们了解祖父母,并从中去学习关怀与付出是有其必要性的。
祖辈的教养问题也引起了大陆学者的关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孔屏教授探讨了祖父母教养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以及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发现受教育水平高且身体健康状况好的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水平更高;祖父母养育与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及同伴拒绝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祖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儿童的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的同伴拒绝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与儿童的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的同伴拒绝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在祖父母养育和同伴接纳之间,在祖父母心理控制与同伴接纳之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在祖父母养育和同伴拒绝之间,在祖父母心理控制与同伴拒绝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父母双亲都以自己的性别角色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相互取代的。父职参与能够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惠及孩子和婚姻,因而需要重视和加强父亲参与研究与指导。为此,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蒋亚辉向与会者分享了“广州市父亲参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调查研究”。通过对广州市荔湾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他发现,当前受传统文化影响,父亲参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父亲参与观念较传统、参与方式不平衡、参与能力需提高等问题。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加强舆论导向,引导更多父亲参与;加强父职教育,转变父亲参与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升父亲参与能力。
四、多元文化与家教实务
成长国际教育发展集团董事长李京光结合多年来做企业教练、管理者私人教练和家长教练的体验,分享了“亲职教育之教练型家长培训”的观点和做法,建议培训中关注“孩子家长”这一身份,并以孩子家长的职责、职份(亲职)为重点和关注焦点,去探讨、研究并实践教练型家长的培养与成长。
上海小矮人之家总干事林志敏,则从全人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家庭教育“全人”视野原理,分享了家庭教育实务工作及其精彩个案。
台湾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张高宾副教授实务研究的焦点聚焦在构建社区家庭咨询服务的方案上。他以社区心理辅导模式为基础建构家庭辅导方案,构建家庭辅导介入模式。他认为心理辅导师及社工能够用良善的方案,获得机构支持,促进跨专业的合作;依循社会正义的观点,社区辅导工作者需以宽广、多元文化的态度来开展工作;社区辅导工作者介入的策略包含提供外展服务、预防教育、跨专业合作以及宣传倡导等。
台湾嘉义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曾迎新副教授,介绍对早年自主堕胎的三位中年妇女辅导的实务工作和研究。他使用叙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三位中年妇女受早年自主堕胎影响者的生命经验,进行跨个案共通主题的讨论,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具体建议。独特实务工作和研究视角及建议,对有堕胎经历的当事人、家庭教育服务的实务工作者以及后续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
五、研讨议题广泛而多元
两岸共同的文化渊源给两岸家庭教育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背景,也给两岸家庭教育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次研讨会主题的议题广泛,较好体现了研讨主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多元文化”。在上述四个主题外,与会者对家庭教育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如中学生家庭功能与同伴交往中分享分担意愿的关系、班级读书治疗与预防校园霸凌、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及研究、青春期家庭性教育、参与式培训模式在家长学校中的应用等。这些议题涵盖了家庭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儿童早期教育等许多方面,使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两岸社会都面临着急剧转型、族群文化意识觉醒的形势,家庭及其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仍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更加任重而道远。会议认为,家庭教育是个需要不断发展的课题,两岸以“家”的名义交流合作,意义尤为重大。本届学术研讨会,大力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活动,及时对两岸已有的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升和推广,对于家庭发展、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期刊论文检索页是什么?
下一篇: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