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范例精选7篇
教育论文 篇一
特别是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讨以后,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投入了美术教学改革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何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与发表,使之得以迅速地推广?这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此,围绕如何撰写美术教育论文(或调查报告等),总结美术教学改革成果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与意义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
研究成果的内容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美术教师或美术教育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进行表述时,就形成了不同的表述类型,一般来说,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包括观察报告。测试(测验)报告。问卷调查报告、访谈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等。
2、侧重于用哲理和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学位论文等。
3、第1、2类的综合。在综合之中根据不同的成果类型又各有所侧重。例如,在学术论文中,插入调查研究报告或试验报告等;
4、侧重于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说明问题。这与第一种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的表述方法是相同的,只是运用的手段更丰富,更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利用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脑等设备,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宫功能来传达研究成果。这种类型的表述比仅仅运用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效果更为直接、精炼及形象。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表述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取得社会效益。通过展示美术教育研究结果,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在成果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提高研究水平。在成果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口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成果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和原则①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应达到以下标准:
1、有完备的美术教育理论体系;
2、切合实际,对美术教育实践具有指导的作用;
3、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4、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5、表述方法恰当,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6、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或附有图像、音响等,具有可读性。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
与上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相对应,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1、注重创新与科学性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是否具有独创性,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应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研究的独创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情况得以反映:
(1)填补研究上的空白。阐述的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即“前人所未知的”领域。例如,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右脑功能的研究,如果确实能从生命科学研究的角度得到确认的话,那么,就开辟了前人所未知的新领域。
(2)补充前说。即研究的深化。对某一特定的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成新的角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各个时代、各国的学者已经对美术(艺术)教育目的进行了理论论述。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中国社会。教育。美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提出自己对新世纪美术教育目的的独特见解。
(3)纠正通说或开展争鸣。例如,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所发表的围绕着儿童美术考级问题展开论述的论文都属于争鸣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应以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未证明研究成果,不能凭个想象,任意杜撰新名词。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精选材料。选材应符合以下要求:(1)所选材料应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幻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2)选取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的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特点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正确。深刻的分析。归纳和综合,从中提取出论点,选择论据,经过严密的论证过程,最终概括出的结论就能正确反映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
3、善于惜鉴与独立思考
与任何研究相同,美术教育研究也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把研究向前推进的。因此,如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每一位研究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视他人研究成果,以及为介绍而介绍,只述不评,或任意引中发挥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在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或报告前,应广泛阅读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富有说服力的材料。不要简单列举或大量堆砌。与此同时,对要引用的观点和文献,必须了解作者的原意以及文献内容的价值,对实质性的问题应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4、语言精练与表达准确
语言精练是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较多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表达准确是指应清楚、明了和客观地反映美术教育的事实。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在此基础上,追求语言生动,讲求文采,做到深入浅出。那种浮华夸张。强词夺理或言不达意、人云亦云的文风是不足取的。
三、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是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从构思到完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题目与体例
“题好一半文”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1)富有时代精神;(2)有新意、有价值、有见解;(3)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
例如,《“开放式多无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验》②(戴立德)的论文的选题就比较符合以上要求。“开放式多元角色活动”教学模式是在1999年提出的,表达了作者当时对美术教学的见解,既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又具有新意与价值,能激发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欲望。又如,论文《弱智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朱珏明),由于国内对弱智儿童美术教学领域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因此这一选题不仅具有新意和价值,还能激发他人阅读的欲望。
在确定体例时,应根据实施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发表研究成果的场所来确定是采用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的形式,或是两者综合以及多媒体形式等。
(二)拟定写作提纲
提纲是思维的外化。通过拟定写作提纲,把确立论点的思路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原先在头脑中的一切变得可视而清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中包含着内部结构形式和外部结构形式。在拟定写作提纲时,首先按照内部结构形式理顺思路,然后再与外部结构形式相匹配。当然,不同类型的表述形式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写作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一般的内外结构形式如下:
内部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主题、目的、段落、层次、关键词(大小标题)。
前言提出问题一、21世纪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挑战
a、社会的变化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b、美术(艺术)的发展、变化引起的“知识爆炸”;
c、教育思想的变化。
本文分析问题二、三大美术教育思潮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a、中国古代绘画教育思潮的影响;
b、诸外国的创造主义思潮的影响;
c、美国DBAE运动思潮的影响。
结论解决问题三、中国美术教育改革途径
a、从终生教育出发提出美术教育的目标;
b、对应“知识爆炸”,精选美术教学内容;
c、与学习方法多样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d、师范教育的改革与校外教育的途径。
表1、《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内外部结构的匹配③
(三)进行写作
在拟定了提纲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了。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力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做到完整、连贯、严密和灵活。尽量做到相并列的章节的字数应基本相等。
2、熟练驾御语言,要简洁不要冗繁;要质朴不要浮华;要生动不要死板。
3、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根据论述需要采用立论或驳论等表达方法。对议论的要求是: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实可靠;论证具有逻辑性。
(四)修改初稿内容。结构和文字
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主导,教师的任务不单单只是在课程的时候进行教学,还要对教学的质量有保证,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育人,其需要对学生灌输一个终身体育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重复的发回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能够提高其参与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更好的发回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得学生把现在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创作能力的公民,使得公民能够更好的抵抗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压力,最终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成为终身受用的知识。学校也应该努力的提高体育工作者、教师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使得其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努力的改变之前的弊端,更加适合现在教学的需要。
2、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实际,走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力。努力鼓励其积极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具备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很容易的去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学校应该努力的去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努力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硬件设施
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使得体育场馆能够充分的利用,场馆的设施等布局都要恩能够很好的兼顾到,如若遇到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运动器材使用范围。学校应该简历相应的运动设施,已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在学校应该努力的尽量使用体育标语、口号等等,使得学校的体育氛围比较浓厚,这个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教学方式
走课程的设置方面来看,我们要很好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够在课外能够很好的实践,以能够很好的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制定一个合适的锻炼计划,在课堂上,要能够使其具有娱乐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的融合。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其不仅仅只是教学,还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能够更好的统一,例如:在遇到恶劣天气而不能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则可以充分的利用课程来进行教学,走理论上来来教学生在健身的时候的一些防御措施和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5、改革考试方式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教学为目的,而不应该是以考核为目的的,对现在应试教育进修改革,把平时的运动能力、锻炼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动的技巧等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应该仅仅知识对其进行考核来评定,把现在的考试制度分成2部分,一个是学期末的成绩考试,一个是平时的定期审核,把平时的成绩也归纳到最后考试的结果。
6、抓好辅助教学
学校不仅仅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得学生养成一个锻炼的好习惯,同事,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定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以便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进行体育知识的科普工作,以使得其能够很好的起到宣传的作用。
7、结语
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转变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实现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然科学观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以便保证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够受到重视,让老师充分发挥其向导和顾问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我们初中所学的生物是较为简单的,往往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生自身的感知与课本中所需学的知识相结合。比如,我们在学习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好多学生会疑惑光合作用过程以及有关知识,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首先加以肯定鼓励,对于超出目前所学范围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讨论,增加学生对生物热情,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创新思维中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是多方面的、多数量的、全面的,而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研究。比如,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小鱼必须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田永亮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校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浅析
一、教育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这个问题,我试图通过加大教师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力度,力争与每个学生对话,想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成绩的目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后来我就尝试新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检查中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练习完成正确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老师”,让他们对练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讲解,从而使群体教学达到1∶1的个别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质量明显的提高。这样做的理由是:在练习时每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练习相对又快又准确,而他们完成练习后若去做别的练习,教师力不从心,照顾不过来,这部分学生没事做浪费他们的时间,而其他学生完不成练习,又不能同步进行,这时若让做得快的学生用自己对练习题的经验去指导做得慢的学生,可使双方都受益。一方面,教室里增添了许多“小老师”,使不同程度的差生得到分层个别指导,创造了第二次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好学生通过给别人讲解指导,加深了自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纠正了自己的某些错误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对出现错误的观察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全班的学习风气明显改善。这种做法使一个教师变成了多个教师,而且学生越多,所产生的“老师”就越多,较好地发挥了群体教学的优势,实现了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如果用得好确实可使群体教学达到1∶1的个别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
二、个别学生的培养(尖子生,学困生,问题学生)
1.尖子生的培养
(1)团队合作先把班级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在班级做出榜样、做出示范,并且让他们一周后通过单元测试成绩进行一次定时定点的交流,交流他们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
(2)数学错题本的利用让学生每周都整理好自己的错题和学校出的每日一题,并且把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记录好,用红笔分析错题原因,寻找对策。
(3)关心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雪中送炭学生考得不好,很郁闷的时刻,一句鼓励,一个分析,学优生会感动。学优生遇到了大的变故,给予心灵鸡汤,比上多几节课好得多。
(5)给他们定时定量的一周学习任务
2.学困生的培养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学习兴趣有关。因此,要使学困生不学困,或者发展成为“不学就困”,就必须注重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1)潜能的激发
(2)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某些原因。我会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体素质、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
(3)降低门槛,引入殿堂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难以培养学习的兴趣,他们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记得我在初二的时候,7班有个叫帅泽华(化名)的男孩,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次的数学测试就是考不出好分数,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很关注,所以我一开始就让他多做点容易的题目,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他的学习兴趣,因此,他的数学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现在成为全班的佼佼者。
(4)主动帮助,促使前进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当然不会主动地去请教。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主动会低下头问问她,会了吗?要不要我提示下?让他们感到我是很乐意帮助他的。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3.问题学生的培养
(1)了解问题学生的爱好先知道问题学生的爱好是什么,从他的爱好当中找出他的闪光点,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美的一面,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问题学生他并不是天生是有问题,是由于很多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心灵受伤才成为问题学生,如,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留守儿童等,他们主要缺乏的是亲情。像这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和他讨论问题,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接受你、亲近你,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2)帮助问题学生克服意志薄弱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勇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并且陪着他一起挑战,当他们碰到疑难问题时适当地给予提示,让他尝试到挑战困难后的喜悦感。
作者:邹金香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一、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
事实上,大众音乐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这类音乐具有传唱度高的特点,能够给人们带来视听上的冲击。这类音乐虽然不像古典音乐那样具有文化底蕴,但是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大众音乐逐渐走进初中音乐教材中,并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应该主动将大众音乐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大众音乐和经典音乐之间的异同,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于音乐的认识。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国威国魂”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该单元涉及和爱国情怀相关的歌曲。其中像“歌唱祖国”和“祖国颂”这样的经典歌曲传达了爱国情怀。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音乐家背后的故事加以讲解,并对音乐进行分析和对比。教师可以以“音乐家聂耳和田汉”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义勇军进行曲”中的情感加以体会。当然,教师还可以拿“周杰伦”的事迹为例,向人们讲述周杰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成为一代亚洲天王的故事。这样就可以和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故事。教师不应该对大众音乐加以禁止,而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认识。
二、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
因为经典的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且经典音乐的年代较为久远。要是学生在音乐课上只能接触经典的音乐文化,就可能只是对无法真正体会当下音乐中的精髓。相比之下,大众音乐虽然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却更为现代人所接受。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让两种音乐文化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对两种音乐文化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音乐审美教学,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悠远古风”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该单元涉及我国古代的经典音乐。教师不妨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进行说明。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传统越剧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让学生欣赏“梁山伯与朱丽叶”以及“两只蝴蝶”这样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对比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后,就将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之间的异同点讲述出来,比如流行音乐更加着重爱情故事的描述,而经典音乐同时还兼顾到了社会背景和文化领域。这样进行对比,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
三、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引导学生传承经典音乐文化
事实上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还与大众的接受程度相关。就现代社会而言,流行音乐占有更大的市场,被更多人所接受。而相比之下,人们对于经典音乐的追求则越来越少。正是这种失衡的情况使得大众音乐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就会对音乐糟粕加以抵制,并自觉传承经典音乐文化。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龙的传人”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龙的传人”该单元涉及中华民族的经典音乐。教师可以引出“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体会“后生可畏”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使学生感受两首歌曲之间的区别。当然,对于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让学生坚决抵制。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当然,教师不放在初中校园内以“文化融合”为主题开展传播会,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融合方面的表演。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体会到文化融合对于音乐产生的影响,并自觉传承经典文化。
四、总结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采取以上三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大众音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其次,教师应该同时展现两种音乐文化,实现音乐审美上的平衡;最后,教师应该正确把握音乐文化的融合过程,引导学生传承经典音乐文化。
作者:王利芬 单位:江苏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有效运用
一、深挖课程资源,渗透情感教育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涵了深厚的美好情感。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将情感教育教学的渗透放在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教学中要深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认知和感悟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使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展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图片、声音、影像、文字相结合的特点,将课程资源所蕴涵的情绪情感多维、立体、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对内蕴情感的深刻感悟。例如,在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塑造了母亲朴实而真挚,平凡又伟大的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温馨柔美的音乐,渲染一种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同时通过大屏幕展示“母亲”以及母爱的形象图片,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双重的冲击力,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母爱、亲情的伟大,从而渗透情感教育。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理论指出,一切教学都是在特定情境中进行的。初中语文课程因其丰富的故事性和人文性,课程内容本身就蕴涵了丰富的“情境”。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宜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联的具有吸引力和新奇性的文字或图片,构建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丰富对课程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情感;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发学生联想,补充文章背景知识、增加情感体验。要准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离不开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与文章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原本抽象、单调的文字描述有了一个直观、立体、形象的多维展示,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收集作者当时身处日本侵略华北的历史资料,了解社会环境,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留学日本的异国生活,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内心的忧虑和苦闷。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音乐背景的渲染,创设一种饱含秋味、秋色、秋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故都的秋”的“清”、“静”、“凉”的环境中,细致阅读,深入理解,充分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情感互动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师生互动的、内容充实的、学生受益的,这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情感性的要求。多媒体的引入和使用,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泼、互动成为了可能。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原本静态的文字变得立体,使原本“清一色”的课堂教学变得“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容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安排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有声朗读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整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情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配乐朗诵这篇文章。学生一方面聆听着抒情音乐,一方面在音乐的渲染中诵读这篇优美散文,在悠扬的旋律中感悟静静荷塘、迷蒙月色,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悟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性格塑造、价值观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深挖课程资源,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教育。
作者:陆燕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八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学科特色教育教学分析
一、物理特色课堂的构建首先应该重视兴趣的培养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在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专业契机,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例如,在学习物理“汽化和液化”一节时,对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有的教师就只是总结一下结论,要求学生记住就结束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不高,记忆也不会太牢。而我在此却增加了三个演示实验:把两滴相同的酒精分别滴在学生的手和玻璃上,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把两滴相同的酒精分别滴在温度相同的两块玻璃上,并将其中的一滴均匀涂开,增加其表面积,让学生观察酒精蒸发的快慢;将两滴相同的酒精滴在温度相同的两玻璃上,然后用书本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方快速扇动,加快其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让学生观察它们蒸发的快慢。通过以上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自己便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像这样的演示实验,从实验关键过程到结论都是由学生共同参与下完成和得出。不仅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和说理能力,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获得了新知。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的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了本节难点,使学生很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好物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首位,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重视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开展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体会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所以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预习开始,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前,一般都花些时问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前,我都给学生通过学案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就充满好奇,通过听老师的讲解,让他们了然于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注重合作学习。不容否认,物理学科学生最讨厌枯燥无味的课。一堂物理课,如果老师不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不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干巴巴的为所给的结论而探究,学生会厌倦课堂,学习兴趣也会冷淡,为了使探究活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就要求教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小组合作,不仅使得学生都能够锻炼自己,还是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优化课堂结构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物理是一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学科,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物理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而物理学科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可以说科学家在物理领域每天都有新的突破。而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应该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所掌握,并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来向学生进行介绍。比如关于从粒子到宇宙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在粒子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讲解粒子的发现过程、种类和组成,进而可以引申到各类航天器对宇宙的探索和对各种未知粒子的寻找、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同时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同学发言,告诫学生不要害怕犯错,老师的鼓励,对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无限活跃和扩展,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从而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优质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物理教学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真正的提高初中阶段物理学科优质教育教学。
作者:潘进 单位:江苏省泗洪第四中学
第六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方面教育教学浅析
一、正确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不容否认,课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完整的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是从教学准备开始的。为使教学准备有效,教师备课时得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还得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首先,我们应该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因此语文学习目标的确定既要依据三维目标的设计理念来把握其核心语文价值,又不宜过分拔高。教学前,得充分对话课标、文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编者的编写意图。在进行目标的明确中,我们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体验中把握文章的语言美。要依据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美读能力。要依据读写结合原则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些都是教学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预习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与文本主体进行自主对话行为,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自读习惯,向“自能读书”迈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翻阅资料,和本节课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动机,并弄清文章体裁;翻查字典词典,解决疑难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在阅读课文过后,先由段至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如标出自然段,划分逻辑段,归纳段落大意等等。再理理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大致了解课文的写作思路。然后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最后标出个人难以理解的句子,有待于上课时听讲解决或与同学、老师对话解决。读完课文后,回顾全文,尝试透过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它所写到的生命之美,借以领会文章的体裁特点和作者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课前准备,使得老师乃至学生都非常自信的进行课文阅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明确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教育模式的开展
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在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现在逐渐被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所代替。学生慢慢的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慢慢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了近代,以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为标志的欧洲文艺复兴,把人对神的崇尚,转向对人自身的崇尚。时至今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事业。教育以人为本,教育要以教育对象的需要为首要考量。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新课程计划,还是课程标准,都充分的体现出了这一精神。从过去的死记硬背到现在的探究和讨论;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从过去教师是课堂主角到现在学生为主题。这些我们以前在书本中提出的理论,现在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的课堂当中了。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结构,都实现了新的突破。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贯彻,是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的关键。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更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得到自己的阅读感受,领略的阅读的魅力,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而我们的教学,就是务必帮助学生掌握好这把人生幸福的钥匙。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语文、定位语文,促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可课程,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部因素,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三、重视心理素质的发展,提高阅读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最好措施之一。初中学生由于初步掌握了系统的科学知识,人生经验也不断丰富,其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品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具体的阅读计划,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作为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阅读内容可根据需要选择,但在质量上,要尽量选择那些经典的书籍、文章,或级别层次较高、独具特色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的优秀文章。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具体的阅读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阅渎方法就是博览与精读。博览,读之宜速,略知大意即可;精读,渎之宜慢宜精,要力求烂熟于心。博览与精读相辅相成,它们携手共建知识和学问的大厦,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才能使他们的阅读由自发到自觉,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四、总结
教育教育教学论文 篇四
各个高等学校的每个专业当中都设立了中文专业,目的是传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局面,大学中文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将中文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优势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错误的思想观念。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思想中,“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严重,这是受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这种思想观念导致我国大学中文教育得不到重视,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出来,创新思维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不全面的培养目标。如今的大学中文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教学,目标在于知识的传授,然而这违背了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那就是通过传授知识,达到人文教育和传承中华精神的目的,然而传统的大学中文教学目标不够全面,导致学生课堂活动中循规蹈矩,创新思维无法得到培养。
(三)不合理的课程设计。在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课程没有专门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特殊安排,课堂设计中完全是中文的学习内容,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维创新;同时,课堂设计的不合理还体现在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思维现状,不能够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挖掘。
二、大学中文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中文教育能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在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与此同时,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中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思想观念。要想加强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将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大学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思想,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经过精心的课堂设计,与学生的不断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鲜事物。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的思想观念,能够对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是对学生创新思维最好的鼓舞和激励。
(二)鼓励学生展现自我个性。中文的教学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因此中文的教学,最关键的不是对学生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知识,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不同的特点对事物进行独特的判断。中文的这种性质,导致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自身天然的优势。因此在大学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我个性的展现,在为学生不断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野和角度对事物进行不同方面的解读,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为学生适时引进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要能够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高度,符合大学生大众的审美观,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场景和画面进行勾勒,将传统的思维定势进行转变,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结论
教育教学论文 篇五
①碎片化教学。
与过去的远程教育和公开课只是简单的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去不一样,慕课是将一门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节课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
②个性化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难易程度。慕课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会有相应的测试题出现,像游戏过关一样,学生必须答对才能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③多元化评价。
与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不同,慕课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课堂测验的评分,学生之间讨论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
2慕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形成区域化高职慕课联盟
慕课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技术、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等技术和人才的支持,而高职院校很难单独具备这些条件,这就需要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整合资源,形成联盟组织,共同进行慕课的开发与运行。同一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选择本院校最擅长的课程进行慕课制作;也可以由多名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共同制作某一门课程的慕课,共享到区域化慕课平台,联盟内各高职院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学习,完成学分,即可获得本门课慕课学习的认证。
2.2“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应用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的技能训练。而慕课完成的只是“线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演示,高职学生更需要在“线下”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训练,和老师的现场教学。高职教育应该将慕课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相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录制慕课,学生通过课下“线上”慕课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老师在“线上”进行探讨答疑,课上“线下”由老师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实操的训练,此时的课上不再局限于教室,实验室、操作间、生产现场都是“线下”进行实训操作的选择,学生在“线上”的疑问,在“线下”就会得到更好的解答,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翻转”,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2.3多层次考核评价
慕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给高职教育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学校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线上”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完成测验,得到相应分数,论坛中讨论进行同学互评,老师还可依据讨论结果进行打分,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弥补了传统课堂上讨论受限的弊端。“线上”的成绩不全面,还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弊端“,线下”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考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
3高职教育教学中慕课平台的搭建
3.1高职院校统一搭建慕课平台
我国现在已有了一些初具规模的慕课平台,比如由教育部开发的“爱课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果壳网的“MOOC学院”,但针对高职教育的寥寥无几。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应联合开发慕课平台,针对高职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开发高职慕课课程,同时有利于实现各高职院校的资源共享,加深“校校”合作。
3.2校企合作搭建慕课平台
企业可以提出他们对员工技能的需求,高职院校根据这些要求开发慕课,还可以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师傅”加入到慕课的开发中。企业可以从完成这些慕课的学生中择优入取,这些学生为企业“量身定做”既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过关,同时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免去了企业的很多招聘和培训的成本,真正达到了校企合作“共赢”的目的。
4结语
教育论文 篇六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二、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了多少篇。
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三、教育论文的结构和要求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
(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题目,就立即知道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
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
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
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转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四、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
(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写教育论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七
一、淮安市教育装备现状
1.建设和配备
中小学各学段的生均图书和初中电子阅览室座位/学生数均在省装备一类和二类标准之间;小学、高中的电子阅览室座位/学生数分别低于、等于省二类标准(详见表4、表5)。小学、初中、高中校均馆舍面积分别为350,390,1000平方米,小学均值与省一类标准相当,初中略低于二类,高中介于一、二类之间。(4)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数量基本达省二类标准。在职人员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的占91%。专职实验员队伍增加较快,兼职有所减少;小学和初中专职图书管理人员有所增加,兼职减少;高中的专、兼职情况相反(详见表6)。
2.管理和应用
(1)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各中小学都明确由1名校级领导分管教育装备工作,约30%的学校设立了教育装备处,其他学校由教务处、总务处代管,各功能室都配备了专职或者兼职管理人员,基本实现了“层层有人抓,室室有人管”。在中小学中,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得到确立。(2)教育装备培训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中,全员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实施,基本建立了长效培训机制。每三年左右,实验教师、实验员、图书管理人员就能接受至少1次市级培训。部分人员还参加了全国、全省相关培训。(3)规章制度较完备。各中小学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功能室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且做到制度“上墙”。学校每年都有教育装备工作计划和总结,各功能室档案分类装订成册,仪器设备账册齐全,账目规范;能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留有检查和维修记录。(4)教育装备采购逐步规范。各县(区)每年都有数量不等的财政经费用于添置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尤其是对省市创建项目,经费基本能保证建设需要。各学校在争取经费上“各显神通”,效果初现。七成教育装备由政府集中采购,三成由学校自主购置。在抓教育装备达标创建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办学方向和特色,进行个性化地装备。目前,个性化教育装备在淮安市已经形成了特色。(5)教育装备竞赛活动成效明显。每年至少组织1次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师生自制玩教具评选和中小学图书馆实务操作竞赛,每项竞赛前各县(区)都组织预选赛,以提高参加竞赛的效果。近三年,淮安市获部级、省级各类装备比赛一等奖共计七十多人次,二等奖一百多人次。(6)实验教学研究走上正轨。在首期省级课题实施过程中,全市20个立项课题和1个重点课题全部结题,获得成果近百项,第二期省级课题和首期市级课题正按计划进行。每年组织1次教育装备与实验教学论文评选,总结升华工作经验,探索工作新路。近三年,在全国教育装备类杂志上发表或获部级一等奖论文共计39篇,获得省二等奖以上的论文和教学设计120多篇。(7)教育装备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学校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装备开好理科、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特别是对艺体类、多媒体类教育装备利用率非常高。图书借阅率达省二类标准,小学、初中、高中年生均借书分别为13,18,22册(次)。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教育装备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各级财政近几年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与教育现代化标准相比,差距仍旧明显。教育装备投入基本来自各类创建项目,正常、持久的教育装备投入机制还没有建成,各县(区)投入也不均衡,个别学校不能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设备、药品和图书。个别县教育局发文规定学校每年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装备维护和易耗品、药品的添置,但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教育装备用房、运动场馆不足
约1/3的中小学缺少功能室用房,部分学校功能室用房破旧且面积较小。对照江苏省装备一类标准,全市中小学功能室缺少近1000间,图书室面积差约10万平方米。约70%的中小学图书室面积未达二类标准,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学生阅览室。农村学校运动场馆普遍不足,多数只有室外篮球场。
3.仪器设备配置不够科学
部分中小学的仪器设备配置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学科之间不平衡。例如,信息技术的投入远大于理科仪器设备的投入,体育设施的投入远多于艺术器材的投入。有的仪器设备采购事前缺少必要的论证,购置后才发现不实用、用不着或质量不过关。
4.教育装备管理水平还有欠缺
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在体艺器材、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以及优化配置等方面。行政管理、经验管理依然较为严重,影响了教育装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个别学校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仪器设备没能及时维护,完好率下降,影响使用。
5.教育装备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实验室、图书室专职管理人员数量与江苏省教育装备一类标准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兼职人员占比仍然较大,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流动性强、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较为严重。虽然市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建立教育装备管理机构,但由于缺少人事部门的支持而没有执行到位。
6.教育装备使用效益有待提高
“重配轻用”的现象在部分中小学仍然存在,在个别学校比较突出。理科实验的开出率、图书借阅率仍未达标。黑板实验、多媒体实验的占比在个别学校还比较高,甚至代替了在实验室的动手实验,致使部分仪器设备变成了学校应付检查的道具,变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县(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个别学校对教育装备工作重视不够,淡化机构建设,不愿意增加经费投入;二是许多学校因编制紧张,教育装备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三是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没有得到承认,待遇没得到落实,例如市、县(区)教育局教育装备管理部门人员至今不能评职称;四是目前的考试模式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要求太少;五是政府采购中心不了解教育装备,十年前建立的评委专家库至今没有更新,采购后续监管也未能跟上。
三、建议和对策
1.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对教育装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装备是教育教学的三大基石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保障,也是衡量学校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通过当面汇报、会议要求、媒体宣传、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方式,争取各级政府领导关心和支持教育装备工作,让教育主管部门把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实现科学规划,按需投入,强化管理,高效应用。
2.科学规划建立教育装备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连续持久的投入机制是做好教育装备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保障。市、县(区)两级政府应将中小学功能室用房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套纳入各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学校教育装备投入,并重点支持经费缺口大、财力相对薄弱的县(区)和学校。既要保证阶段性的教育装备项目投入,为各类创建活动提供经费支撑,又要保证仪器设备日常维护、易耗品添置等经费,为开齐、开足、开好各类实验课提供物质支持。
3.规范采购确保进入校园产品的质量
教育装备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质量和安全永远是采购工作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同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联合设立符合教育特点的教育装备采购专家库,并不断更新,充实力量。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教育装备采购的监管和论证,优化配置结构,指导学校把好验收关,确保学校采购的产品质量可靠、无安全隐患;加强招标采购的后续管理,及时了解采购方和供货方的履约情况,建立健全教学仪器设备供应商信息库,记录企业诚信度,为以后的采购提供资料。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装备管理水平
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主动与教育局人事管理部门协商,根据《淮安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装备管理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出台教育装备机构的设立细则,争取所有中小学均能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立教育装备管理机构(装备处),或与教务处合署办公,配备必要人员。各中小学要按照省级标准,配齐配足实验室、图书室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好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等待遇;强化岗位职责,加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提升管理水平。
5.扎实抓好实验教学促进教育装备的高效使用
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加大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力度,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优秀实验课评选、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以及师生自制教学具评比等活动,组织实验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借此提升实验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实验课开齐、开足、开好,促进教育装备高效使用。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现存问题分析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