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4-02-11 15:35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娱乐、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新媒体的普及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我国国情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00后”群体也开始登上大学舞台,新媒体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的态势还在不断扩大,网络和社会因素对“00后”大学生的情绪、个体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弱,出现了较多标新立异与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把握好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发展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路径,成为提高高校教育服务工作科学性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 过度依赖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平台。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往往选择逃避或者求助于虚拟世界,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 心理压力增大

由于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爆炸使得他们需要不断接收和处理各种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 网络成瘾问题突出

网络成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沉迷于短视频、游戏、社交软件等新媒体内容时,容易导致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由辅导员兼任,然而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高校也没有开展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提升的相关培训。与此同时,辅导员自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够,教学也大多以理论灌输为主,不能将学生的心理状态、时代发展、个人发展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如此,高校辅导员大多专注于学生的组织建设工作,难以持续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变化,不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不理想。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高校不仅没有重视不同年级、不同心理发展条件下学生的需求变化,还忽略了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性,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通俗易懂,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此外,部分高校心理团体活动课设计与理论知识不匹配,活动单调乏味,过于形式主义,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不仅如此,部分高校没有积极支持与联络校外心理教育实践基地,导致教学环境单一,没有充分展现社会实践的作用。

3.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不尽完善

目前,高校主要利用EPQ、SCL-90、投射测验等测量工具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及早期心理危机预防,而心理咨询表被试数据与常模未能随时代变化而改进。当前中国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心理发展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往的心理测量不能准确检测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出现了评价偏差,这也是目前心理危机预防的一大障碍。此外,部分高校与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及其他社会公益服务组织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干预和转介时效性较差。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展线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制作心理健康微课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

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4.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针对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的现象,高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5.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包容、关爱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实践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