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教学理念
1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1.1 没有观察的习惯,作文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能接触到自然界中的万物,接触更多的是质朴勤劳的父老乡亲,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情感应该是朴实细腻真切的,写出的作文应该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际上学生因为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感受事物的习惯,即使是有意义的事件在他们的索然无味,自己还说这是多有意义啊;写自己的双亲也是淡淡的众生相,缺乏真情实感。批阅这类作文时我常想这是写父母吗?久而久之,学生就怕作文了,甚至希望考试时没有作文题。
1.2 阅读量有限,知识积累少。阅读是作文的源头。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的父母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学生在家的时间大多消耗在网络里了,即使想看也没有书来看,根本谈不上名著了。我曾经在班上做过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一级比不上一级。学生中没有读过“一本”名著的不在少数。这样的话学生的作文只能应付拼凑了。
1.3 陈旧的批改模式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教学都是老一套。即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教师关在校园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加之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紧张,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这又怎么能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
1.4 作文得不到认可,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话,哪篇文章都通用。很多学生拿到作文看一下分数便放置一旁。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永远高于成功的人数,有些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于是就产生惧怕,厌烦心理。这样的写作心态自然不会喜欢写作,就很难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了。我自己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平时批阅作文要求太严,受表扬的是多数,当做范文读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失落的是绝大部分,这种作文教学真的很失败!
2 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中现状的办法
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作文教学体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2.1 恢复自信,激发兴趣。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思索未来,真实完善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
我们对学生应该具有一双慧眼,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何不将分数变为褒奖学生点滴进步的有利武器呢?相信在老师大力的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定会驾起“自信”的风帆,划起“创造”的双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兴趣,只要悉心加以引导,让其明白哪怕是阅读题中的文章,也是很不错的范文,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勤写作的好习惯也不是太难。
2.2 在生活中学习、积累。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就是要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写作素材。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每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巨变和各行各业的人的特点,思考发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多读多背一些名言、名句、古诗,经典优美段落、篇章;多读一些名著,存储大量的写作材料,为写好作文打好基础。老师还应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将自己读到的经典句段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激情和兴趣。对那些“懒学生”老师还应该督促检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在阅读方法上做指导。如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浏览等方法怎样用,哪中方法最佳等,都要让学生掌握,有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的关系。
2.3 利用好语文课前的几分钟, 其实利用好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对作文是很有帮助的。 坚持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让学生喜欢上了小作文。我曾经在语文课前尝试过课前一分钟演讲,内容尽可能自己写,篇幅可长可短,题材不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很重视自己的演讲效果。每逢演讲事先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偶尔没给他们时间演讲,他们会很不高兴的。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喜欢上了些小作文,有了小作文大作文就不难了。同样坚持每天一篇流动日记,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我也曾经在初三尝试过让学生写流动日记,即准备一个本学生轮流写,每天一篇,大家点评。结果
可想而知,学生积极参与,尽力展示自己的文采。这些做法貌似耽误了上课,其实不仅有助于作文,学文更喜欢语文课了。
2.4 培养农村学生的写作技巧。 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图,欣赏好的影视作品,交好的朋友。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文若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通过作文教学能够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文贵有“情”,作文就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心底的切身感受。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写自己经历过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只要用心,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学生写出的习作也是相当不错的。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深秋的一天早上,走出屋外,我顿感冷风阵阵。磨蹭了一会儿,这可怎么去学校呀!妈妈看到我,明白了几分,立即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爸爸,爸爸二话没说发动了摩托车。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我冷得缩成了一团,爸爸赶紧叫我将手放进他的衣兜里,抱紧他,这下我感觉暖和多了。无意中我看见了爸爸的头发中出现了些许的白发,衣领已经磨烂了,不由得鼻子酸酸的,我总以为他不关心我,他可是昨晚上的夜班啊……真情实话才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尤其对农村学生,引导他们了解民俗民情,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的特点,作文有自己的风采。
2.5 采用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批改中,老师不仅要能做快速批阅,及时反馈,还要注意:
2.5.1 批改要具体,切勿面面俱到。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不少教师写评语侧重理性说教,只说不导,草草了事,什么“语句流利,结构合理,中心明确,材料典型”。 “语句生硬,不生动”等等,学生是很不愿意看的,一定要紧扣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和要求,重点突出,学生才能重视。
2.5.2 批语中多鼓励,少给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教师写评语对学生要充满尊重、爱护之情,切不可以对差作文一味指责,甚至是挖苦、嘲笑,不能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衡量、要求学生。哪怕是某个词语用得精当,某个句子优美流畅都可提出来表扬。“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是小学教师给后来成为文学大家的茅盾的作文评语。当时茅盾才十二、三岁,无论他如何天资聪颖,教师的评语还是有点言过其实的,但是谁又敢否认正是那激奋人心的评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少年茅盾成为后来一代文豪呢?含情的评语成为学生愉悦情感的振动器,从而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写好了评语,未来的某个文学大师有可能萌芽于我们每位教师的笔下。我现在在批改作文时也以赏识为主,哪怕是一个好标题、一个好词、好句在旁批里都及时予以肯定,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写作。
总之,具体怎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全靠教师的实际操作,就像花儿需要浇灌一样,我想只要肯思考钻研,农村作文教学这块百花园里定会风光无限。
上一篇:突破学习瓶颈 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构建高效思品课堂的几点路径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