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中提高课堂吸引力

发布时间:2015-11-06 09:13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有较强实践性的工具性学科。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周课时每班不过两节,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设备配置相对落后。在短短的一个课时里,如何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课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农村初中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学校学习的压力以及网络与游戏的诱惑,信息课上往往会出现有些混乱的局面。那如何才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呢?
  一、课堂导入有效尝试的思考
  “导”无定法,分析和探讨的导入法只是提高教学导入有效性的具体实践总结。在每个教师充满个性的教学导入中,笔者以为,以下三点是否应该成为实施教学导入中的一种共识,值得思考和探讨:
  其一,教学导入要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教学导入本身就与课堂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在教学开始之际,学生自身是无法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要学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或矛盾,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导入,使潜在的联系或矛盾显性化,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这也决定了教学导入必须要服务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其二,教学导入要加强对学习对象的分析。学习对象的分析应成为教师进行教学导入设计的必修内容。美国教育技术界著名学者海涅克(H)指出:“对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唯有对学习对象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在教学导入这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创设情景,最终推动学生进行适合其知识结构的意义建构。
  其三,教学导入要去除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情景导入。单纯为了感官刺激的情景体验或“作秀”化的情景展示最终会退出教学导入的舞台,而那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能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与教学主题高度关联的情景,才能以其蕴含的“教学价值”焕发持续的生命力。
  二、创设任务驱动情境,启迪思维情境
  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多种方式教学,让教学不再单一
  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师通过演示、实践、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
  四、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
  五、让学生示范,体验成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通过课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得完成的作品在学生间进行展示,找到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通过示范使得学生的水平能进一步提高。
  六、设置问题,分组讨论
  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同时,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并且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加强师德教育的路径

下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和解决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