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前景分

发布时间:2015-11-06 09:13

【摘 要】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在工作中对于自身从事职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工作的导向,投射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目前,部分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出现了较严重的职业价值观危机,本文针对职业价值观危机现状,就如何使农村中老年教师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危机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82-03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教师对该职业的评价,意即该职业对教师需求的满足程度,包括对教师职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等。国内外很多实证研究已经表明:教师职业价值观对个体态度和行为具有导向性。中老年教师在农村担任教学工作时间较长,熟悉教育环境,适应当地文化,教学技能较为熟练,是农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但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出现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也对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当代农村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危机现状
  根据教师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主客体关系,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本文将以上五个方面中出现不同程度相反表现的教师定义为价值观危机教师,并将以上五个方面具体化为五个方便于研究者观察的教师行动特征,即教学特征、科研特征、学生管理特征、个人生活特征、人际关系特征。
  本人对云南省某市1区、1县共6所农村中小学的40岁以上教师进行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在参与调查102名中老年教师中,有35名教师出现不同程度职业价值观危机,占被试总体的34.3%,超过中老年教师群体的一半。这些教师的行为特征可概括为教学方面:缺乏活力,得过且过;科研方面,惰性严重,反感抵触;学生管理方面,推卸责任;个人生活方面:贪图物质享受;人际关系方面:缺乏与学生和家长的合理沟通。调查结果证明,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的价值观危机已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倘若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老年教师的价值观危机,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将不断扩大,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此外,结果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中老年男性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危机比女性教师程度严重,究其原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对于女性而言,教师是较好的职业,而男性则不然;乡镇中小学中老年教师的价值观危机与村小中老年价值观危机程度无明显差异;在教师行为特征方面,科研、学生管理、个人生活方面价值观危机较为严重,价值观危机在中度和严重度的教师人数分别为28、26、31,可能教学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教师较为认可。
  二、农村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危机出现原因探究
  (一)职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存在职业价值观危机的中老年教师普遍缺乏成就感,认为在教育界奋斗多年,一直默默无闻,所教学生之中少有成就突出者,而自己一生也未获得任何值得自豪的荣誉。
  其次,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的发展已经定型,目前工作生活不能提供发展的机会,这就造成农村中老年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已无职业上的发展空间。比如,学校的很多发展机会已经倾向于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去县城参加的培训次数都少的可怜,更不用提出国这些奢侈的机会了,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该职业阻碍了自己以前可能在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三,中老年教师认为该职业竞争机制不公平。一是新课改以来,各项改革措施更倾向于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教育理论相对青年教师陈旧,而且在性格上较传统保守,习惯于墨守成规,因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二是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小学的地域环境、硬件设备都与之相差甚远,所培养学生学业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遥不可及,缺乏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职业对于个人生活意义的态度
  从调查中得知,很多中老年教师对职业持负面评价。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业压力较大。第一,体现在工作任务繁重上,在被调查教师中有80%的教师每周承担课程20节以上,此外还要批改作业,应付各级各类检查,而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精力已大不如前,身心疲惫。第二,体现在完成工作任务难度上,中老年教师从事教学时间较长,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这些模式化了的教学被中老年教师视为经验,而频繁的课改与教改却与自己的经验相冲突,适应新课改较为困难。第三,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加重使得教师心灵疲惫。社会的不良风气、留守儿童数量增多而家庭教育缺失都使得中老年教师倍感学生难教,教化难行。
  其次,工作与生活难以和谐。第一,农村中小学教材与城市保持一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相脱节,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教学,生活是生活,教学工作机械单调,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联系,无法从教学中找到乐趣。第二,人到中老年家庭事务繁杂,教师下班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家访,占用了太多业余时间,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较难处理。
  第三,教师职业物质报酬低下。我国学者袁立新的研究发现:教师职业价值观存在年龄差异,青年教师更强调心理与精神因素的需要而相对地淡薄物质因素,中老年教师则较重视物质因素而较淡薄精神因素。农村中老年教师最不满意的就是现在的经济收入与物质条件,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甚至不如农民工打工的收入;福利与一些企业也无法相比,唯独可以认可的是工作相对比较稳定。在此次调查中,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很多教师追求物质享受。35名价值观危机教师中有31名在个人生活方面追求物质享受的程度为中度到严重。
  (三)职业的社会地位
  中老年教师对于自身的社会地位自我评价较低。
  首先,在农村,由于生存条件较差,很多年青教师来了不久就又离开,流动性大;另外一些善于钻营的老师想法设法跳出学校,从事其他部门工作,比如借调到乡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崇尚权力、崇拜金钱的现状下,中老年教师自认为是没有本事,没有能力,安于现状的庸人。
 其次,目前我国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学校中的暴力事件、教师的不良行径成为媒体的关注 焦点,而农村中小学,教师辛苦工作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造成的负面效应是大众误解了一大批辛勤耕耘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农村中老年教师比较注重教师的声望,这些以偏概全的不公正的评价严重伤害了中老年教师的感情。
  第三,新课改使得学生地位上升,教师权威地位下降,一些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不尊重现象严重,对教师职业苛求,造成教师自信心跌落,对教师职业评价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
  第四,当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拜金主义流行,经济地位成为评判社会地位的标准,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使得教师地位处于难堪境地。
  三、提升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建议
  加强对中老年教师的关爱,改变中老年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已成为农村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层面
  1. 提高中老年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增加工龄工资,对于坚持在教育战线上10年以上的教师应设立特别津贴,使中老年教师认识到自身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与价值,更加坚定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信心。
  2. 改革农村教育内容。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应建构适应本地学生发展的本土课程,从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出发,充分挖掘本土社会中的课程资源,消除学生与课程、教育与生活、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对立,使学生学有所用,对知识产生敬畏感。
  3. 加强教育立法和舆论宣传。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教师、学生、家长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同时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定教师在社会中的高尚地位。
  4.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加大力度致力于教师成长的科学研究,既要注重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加强对教师情感、意志的培养,使教师有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对自己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二)学校层面
  1. 区别对待。学校制度可根据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两个层面区别对待。比如,在工作量的界定上,对于体弱多病的中老年教师或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照顾;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有关听课、写教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也不宜都搞一刀切,可以根据老、中、青的不同对象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这样既切合实际,又体现对中老年教师的关怀。
  2. 搭建发展平台。学校尝试为中老年教师搭建新的进步平台,加以正确引导。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转变中老年教师“人老不中用”的思想,使他们积极学习,与时俱进。中老年教师经过多年教育教学的积累,一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学校可以让他们做某一方面的模范。比如,有的在做班主任方面是很成功的,可让他们传授班级管理经验,指导年轻教师开展工作;有的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应有意识地多让他们带教些年轻教师。
  3. 做好思想管理。学校要按排一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通过学校、支部、科室、教研组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业务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肩上重任,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4. 建立合理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做到奖勤罚懒,实施目标管理,为教师创建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平台。
  5. 给与家庭关怀。中老年教师的家庭事务繁多,学校可给与其人文关怀,婚丧嫁娶学校都应关心、过问,并给与一定的帮助。适当时候可调动青年教师积极帮助中老年教师。
  (三)教师个人层面
  1. 要完善职业价值观。教师要将个人的心理需要导向学校和社会需要的轨道上来,自觉调整心态,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完善自我,改进教学,才能在其职业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从教师职业活动中体验到生命的内在欢乐,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念。
  2. 重新树立教师权威。新一轮课改走向深入的今天,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冲击在所难免,教师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重塑崭新的教师权威。任何时候,即使是人到中老年,也不应该放弃努力与梦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老年教师应利用自己经验、阅历丰富的优势继续努力,扎实的专业功底、精湛的授课艺术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必将重新树立教师权威。
  综上所述,中老年教师职业价值观的转变至关重要且势必可行,职业价值观的转变将直接作用于教育价值观,使得农村教育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正平.凝练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人民教育,2012,7.
  [2]张传学,李皓瑜.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6.
  [3]张佩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略论[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8.
  [4]丘碧群.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个体差异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0,02.
  [5]高记.教师职业价值观——学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突破口[J].社会心理科学,2007,Z1.

上一篇:比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下一篇:教学设计研究的学术文化取向的综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