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的路径
在新课程实施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去解读、去诠释、去设计,反馈出来的效果是千差万别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之间的敬业精神、教学经验、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以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通过吸收一些先进学校的经验,以创设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
一、创设富有特色校本教研的原因分析
校本教研是为了推动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障碍,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与兄弟学校一样,近几年来也正在用校本教研来引领教师的发展,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由于都是以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做法,并没有把别人的经验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故而未能完全体现出校本教研的效果与优势,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校本教研未起到规范教师专业化发展行为的作用。近几年来,尽管学校重视校本教研,但实际上并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只是利用学期初的计划、学期末的总结来体现。由于缺少规章制度,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必然会缺乏延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规化,许多教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同时,学校对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考评缺乏科学机制,于是,每逢教研活动时,虽有专题,但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的指导,甚至出现个别老师随意请假或无故缺席。因此,缺乏规章制度的校本教研根本不能规范教师专业化发展。
2.校本教研未起到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观念的作用。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校本教研的质量。但通过分析发现,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学,估计别人也“不过如此”,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另一部分教师也认为,做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就行了,其他的工作都是份外之事,况且教学工作已经负担很重了,还有什么精力、时间去研究;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评价机制不变、考试形式不变,怎么敢去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正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而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阻碍着课改的深入,因此,校本教研必须要更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观念,这样才能体现出校本教研的实际用途和收到预期效果。
3.校本教研未起到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氛围的作用。学校是一个群体,正因如此,许多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随波逐流的心态。如一部分教师确实承认自己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教育理念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但由于缺乏学习的氛围,于是也就不得已而放弃;也有一部分教师的确想真正去学一些东西、研究一些理论、参与一项课题,但却由于周围的人群嘲讽冷笑,在舆论的压力下而不得不放弃。因此,校本教研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得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的各项活动中来,由被动地去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变成主动去参加,由受规范、约束的行为变为自我发展的自觉行为。
4.校本教研未起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的作用。一线教师整天忙于教学工作,从事的是具体的实践活动,长期的工作环境致使他们理论知识相对滞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清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未能熟练掌握等问题。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的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我们发现在原有的校本教研中,学校仅仅为教师提供一些专业性报告、组织学习一些文章或专著,这样根本不能起到实际性的引领作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以新课改为契机,在内容上要丰富,在形式上要多样,在观念上要更新,在力度上要加大,在操作上要可行,以切实指导教师去学习、去提高、去发展,这样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真正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综上所述,学校必须把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即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建立起教学教研和校本教研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稳定、科学、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才能真正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创设特色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
既然原有的教学教研机制已严重滞后,吸引不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于是我们便积极另辟思路,以新课改为契机,全力创设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营造富有制度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制度是保障。校本教研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很容易流于形式,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只能是费力、费神、费财而无收获。我校由此营造出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以此来保障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⑴明确自我发展主题,强化教师理念。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取决于我们制定了多少条条文,更不取决于我们向教师灌输了多少新鲜的理念,而在于教师在思想上是否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工作中能否真正落实。对此学校必须让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主题,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意识,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与实效性,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发的、有目的自觉行为。
⑵建立特色教研机制,规范教师行为。任何一项制度,没有评价机制,没有进行考核,即便失去了制度的有效性。我校便建立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一是实行校本教研的“四挂钩”机制——即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职称晋升挂钩,与教师聘任挂钩、与评优、评先和绩效奖励挂钩。二是为全校教师设置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承担公开课、教案设计及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存档。三是在考核评估中,一方面让教师自我评估,即每学期结束,让教师翻阅自己的个人档案,让其看到参加校本教研前后的不同,进而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是学校规范参与校本教研学时、学分的考核登记和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的建设,强化动态管理。
⑶加大校本教研投入,确保活动开展。没有好的投入,
便没有好的产出。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大了校本教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如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奖励机制,对在校本教研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预算,对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经费上的扶持;加大了科研课题立项的研究经费;提高外出教研活动的旅差费等,从而确保了校本教研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搭建富有科研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科研的方式和科学态度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旨。以课题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师,以教师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是校本教研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必须以科研为载体,以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⑴以常规为主线,落实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要求。以常规为主线,落实校本教研要求。如明确以每学期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检查;每一个学年要求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每一个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学校还制定了“五认真”制度,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做好学生辅导,认真进行考核、分析。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完善调研、检查、教研制度。落实论文撰写、学习、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等常规工作。
⑵以活动为主干,贯彻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行为。校本教研不是关起门来搞闭门造车,而是要辅以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规范教师们对校本教研的行为。我校明确了以活动为主干,来贯彻校本教研行为。如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开展年级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实行抓住教师在听课制度和反思性教学制度中的关注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三是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课的实效;四是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如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展示课、学科组和年级组的教研课、学校对外观摩课、校际交流课等。
⑶以教师为主体,构建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评价。对参与校本教研情况,一定要辅以科学的评价,否则便不能持久和有效。因此,我校建立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如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成立了以校内骨干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级备课组长、各年级组长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对教师的校本教研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对评价结果优秀等次的教师按相关奖励方案进行奖励,学校评优、评先名额率先在评价考核优秀等次的教师中进行择优挑选等。
⑷以网络为载体,创设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园地。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校园网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园地,并由专人负责资料管理、更新等。每一个教师都有了自己的专用网络平台,既方便教师查找教育教学资料,又方便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心得交流活动等。同时,教师的一些教案、习题也都可以放在网上供各位教师共同选用,真正做到了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校园网络中的内容不断更新、丰富,正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崭新园地。
3.建立富有案例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案例研究是真实生活情境的现象进行证实与整理,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是教育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案例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因此,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结合教师在教改实践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引领教师达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⑴注重案例的收集、整理,养成教师观察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观察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积极收集和整理案例,以发现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养成积极主动去观察问题的能力。
⑵加强案例分析、解读,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力度,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困惑,因此,要校本教研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积极搜集反思素材,记录真实故事,撰写有研究价值的个性特色案例,借助案例的分析与解读,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自主发展。
⑶设定案例讨论、研究,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独木不成舟。一个学校要全面发展,必须要求教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有好的发展和前景。因此,我们设定一些个案,组织各学科教研活动,让全员参与、共同探讨和研究,利用集体智慧的力量去发现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设想,以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创设富有特色校本教研的体会和感受
在通过创设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实践中,我们对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总结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感受:
1.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只有建立起从教师中来、深入教师内心的管理制度,并让制度说话,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热情,才能真正把一个个教师个体,组织凝聚成一个超过个体相加能量的教研实体、学习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校本教研在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
2.任何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领导者强加于被领导者的过程,制度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对组织实体及其合理运行机制深刻共认的结果。只有把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广大教师,从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从教师中来,再回到教师中去,制度才有生命力,才有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制度的作用。
3.校本教研的过程是一个资源共享、互助析疑、共同进步和提高的过程。其核心环节是问题的提出,关键是问题从实践中来,本质是思维成果的分享,形式是共同思考,保障是制度的创设,成败在于是否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是否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一种乐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习惯交流问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良好的人文环境。教研制度的建立,不仅仅在于校本教研制度的特色,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研行为经常化、习惯化。
4.校本教研必须注重资料收集整理和更新。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一方面把以校为本的教研成果、以校为本的教师交流的各类经
验及以校为本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教法、新学法等进行收集、整理,编辑成册,以转化为校本培训的新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引进有关教学教改中的新信息、新动向、新观念,以选定为校本教研的新内容,以此开展进一步的校本教研活动,才会形成新的校本教研特色,以达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只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些机会、一种氛围、一种情景,教师专业化发展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校本教研才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特色,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向东.校本培训的策略论.广东新雅图书出版社,2005
[2] 崔相录主编.特色学校100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何贤周.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有效培训.中国教育网
上一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