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式分析
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年龄小,认知不到位,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怎样的思想品德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将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每一个老师都有责任,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结合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根据学科特点,在传授知识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要善于帮助学生把学到知识的体验转化为审美态度,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一旦具备了这种审美能力,他们的情操和思想就会得到陶冶和升华,每门课的本身都能挖掘出折射人类品德的光辉。
二是根据学生表现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同桌之间或前后位之间发生矛盾的现象,有的是因为没有经过对方同意拿了同桌的东西,有的是因为后面同学的桌子太上前挤着前面的同学,还有的因为争执而吵了起来等,这是需要教师冷静对待,不能因为他们破坏了课堂纪律而大发雷霆或是简单训斥,应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互相团结,友爱相处等。以前我们往往会认为把学生上课之间出现的矛盾,简单视为违反纪律,并教育其遵守好纪律,没有注重从学生的品德这方面进行教育,所以导致学生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类似的矛盾却不断出现。因而,慎重对待学生上课时的矛盾,及时进行品德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是很强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利用知识分组竞赛,有为小组获得成功而感到高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纪律比赛等,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学生控制不住自己,依然不顾小组而自由说话,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单独教育,培养其意志力和定力,而不能简单给他下一个定义:他没有集体主义感,不利于培养他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说谎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出现“说谎”现象,如:老师,刚才我背过来了,你提问我又忘记了;明明是他说的话,却说:老师是我同桌叫我,所以我才大声说了等等。要对学生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说谎本质不是就是愿意欺骗老师,而是为了免受批评,或想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有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找个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时需要教师冷静对待,不能直接给学生盖上一个说谎的帽子,而是分析原因,了解他这样说的目的,正确的给予引导,让他明白要想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有个好印象,必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以编造理由开脱,那样反而会形成不良的习惯,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也不会有个好的印象。
五是对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教育。
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同学不会的问题再问别的同学时,别的同学往往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说:我的都没有做完,等我做完了再说,或有的同学书掉在了地上请另外同学帮忙而不帮的现象等,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教育,利用讲故事、讲道理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虽是一些小事,但是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二)解读.[M].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鞠振荣.新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3赵秀菊,张昌运. 学校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0,488.
4孟建芳.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尝试 [J].作文教学研究. 2006,01, 121-123.
5徐仁忠;.科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网络科技时代. 2007,1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