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方式
音乐是一项古老而文明的艺术,它对人的思想、道德、情操、智力和身心具有特殊的提高、陶冶作用,它是最能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艺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艺术教育理念,近几年我国的音乐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中学音乐教育,尤其是民族音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一些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大多只限于流行音乐、迪斯科和摇滚乐,受这些音乐的影响,很多学生从穿着发式到饮食生活,都在极力模仿某一明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另类,然而对中国的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其实,这是一种缺乏主见,否定自我的表现,如此发展下去,他们的人生观、审美观、世界观将会扭曲,发生病变,他们的民族意识也将淡化,甚至会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优美高雅的民族音乐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加强民族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五千年的文明为文化底蕴,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要继承并发扬这一文化传统,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民族传统继承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继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必须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学生要对所学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1.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是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前提。教师必须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把他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发学生自身的动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进入角色。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激励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尊重学生情感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挚赤诚的爱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1.2 语言要清新、流畅、艺术化。
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高层次的要求。从教育的高要求来看,尤其是音乐课堂语言,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表演艺术。它包括教师要讲究说话时的表情、语言、语调及伴随的姿态手势等。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激情和极大的魅力,要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句句动听。朗诵歌词时,在语调、速度、力度上都要恰到好处,力求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和律动感,为更好地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课堂充满趣味的催化剂。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吸引力的一大手段。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2.通过对民歌、戏曲、民族乐器的学习,加大学生民族情感的渗透力度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大纲明确强调:“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近来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可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
2.1 民歌。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它是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它一般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
我国是一民族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差甚远。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各有特点:藏族民歌曲调抒情,节奏明快,开朗热情;内蒙民歌高亢悠扬,宽广奔放;彝族民歌细腻朴实,清新动人;而新疆民歌则活泼欢快,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
一曲《沂蒙山区好风光》唱出了山东沂蒙老区人民在解放后的喜悦心情和山区迷人景色的无限热爱;一曲《我爱我的台湾岛》表达了宝岛台湾想回到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出了陕北人民喜迎中央红军的热烈场面和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些具有鲜明思想内容的民歌,无疑对启蒙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2.2 戏曲。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我国地域辽阔,因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剧种:京剧、沪剧、川剧、豫剧、越剧等。戏曲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大文化食粮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化身,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一曲《老爹爹清晨前去自首》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渔民不堪恶霸压迫而群起反抗的自发斗争;一曲《白毛女》讲述了喜儿受尽恶霸黄世仁欺凌虐待,经过三年深山野林的苦熬,最后得以解放,冲见天日的悲喜故事。
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则;振兴戏曲艺术,音乐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在中学普及戏曲艺术,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需要,也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的一大需要!中学音乐教师应利用好音乐课,给学生讲解一些戏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和教育,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会喜欢上戏曲音乐的。
2.3 民族器乐。我国的民族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初期。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创造出了品种繁多的乐器和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演奏形式以及大量优秀的器乐作品,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笛子曲《喜相逢》展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情景;唢呐曲《百鸟朝凤》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二胡曲《江河水》表现了旧社会遭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悲愤呼唤……
所有这些名曲,都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可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器乐产生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学习民
族器乐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就会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从而达到强化民族意识这一目的。
3.欣赏音乐,体会音乐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正确地引导他们,通过欣赏好的音乐作品,给以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观点。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使学生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美。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在身心愉悦的享受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精神人格得到净化和升华。而体会音乐则是在学生欣赏完音乐后有感而发,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当学生了解了该曲的历史背景和优美的传说,当学生欣赏了这一经典乐曲后,许多同学感慨万千,有的写道,“在那个年代,祝英台为了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真是一大壮举……”还有的写道,“如果历史能把他们带到我们这个时代,我想会是一个很美、很美的结局……”无形之中,他们认识了真善美,懂得了假丑恶,他们从心里面表达了对黑暗旧社会的鞭策和憎恶,对幸福的新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常常呼喊出时代的强音,展示民族大众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描绘出黄河浩浩荡荡的壮观风貌,黄河船夫在惊涛中顽强搏战,黄河儿女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息的景象,同时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抗日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国家而英勇战斗的雄壮画面。通过不断对此类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的内心感情就能够被诱发出来,能使他们认清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4.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民族音乐的兴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情感和意识,而民族意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前途和命运。所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齐抓共管,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优良环境与氛围,最终达到强化学生民族意识,提升学生民族情感、振奋学生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这一目的。
作为学校来讲,应积极推广校园歌曲,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活动:每天上午、下午预备铃响后安排十分钟“唱好歌”的文艺活动,学校根据班级的演唱情况评出等级,纳入考核,使校园歌声不断;多举行一些形式各样的比赛活动:民乐合奏扣人心弦,合唱比赛气势宏大,歌曲接龙妙趣横生,校园歌手大比拼……通过一系列的文艺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素质。
作为家庭来讲,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学唱民歌,学习民族乐器的基础知识及演奏,让他们多听传统民族音乐。然而现在好多家庭很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更有甚者学生参加老师组织的音乐排练活动,遭到家长的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学生的精力和成绩,导致一些学生没有一点爱好与特长,这对学生的成长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悲哀。
作为社会来讲,广播电视、电影和社会媒体应多宣传民族音乐,社会团体、单位组织应多搞一些具有感召性的音乐活动,如民乐演奏会,民族歌手大奖赛等。我相信,只要教育部门重视,领导关心,家长配合,教师带头,上下连动,长此以往,民族音乐文化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民族的即是全世界的”。这一观点已被许多有识之士形成了公识。当你听说法国普通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坐在钢琴前激情四射地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当你听说俄罗斯的农民从草车上拽出大提琴,从腰带里抽出长笛,从背包里拿出手风琴随时可以组成一个乐队载歌载舞时;当你听说日本的工厂主与工人合唱《樱花》,而某总经理可以指挥交响乐团时,你有何感想呢?而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民又有多少人能唱准咱国歌中的三连音呢?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健康高雅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可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可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对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去赞颂英雄人物,去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怀抱中的温馨、幸福。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坚信,长期生活在民族音乐教育氛围中的学生,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审美观、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一定会得到升华,这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这也是我,一名音乐教师的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