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聋生的主体的基础特

发布时间:2015-12-16 15:52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已被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聋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训练的地位,缺乏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借助“教学参考资料”编拟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认真执行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一个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顺着课文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潜能得不到挖掘。为此,在多年的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的有关理念,针对聋生特点,我们在聋高年级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1.确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改革在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也是当务之急,因为大多数聋童的语言文字的阅读、表达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参与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聋童毕业后的就业、社会生存等将是极其分散的个体,使用语言文字与社会群体的沟通成了他们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聋童的切身需要去改革。

  1.1 确定以聋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聋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为更好地促进其持续发展,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程资源,以学生现有知识、能力为基础,强调主体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学中应尊重差异,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聋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1.2 重视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聋高年级开设课程较多,较繁杂,聋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文素养的高低,聋生要顺利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必须重视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而对于聋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对聋生这方面的培养。

  1.3 注重在补偿缺陷、发展个性的过程中挖掘潜能。

  聋生的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很大原因是由听力障碍造成的,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但聋生恰恰在这方面难以如愿,刚入学的聋生的语文水平和同龄健全儿童是无法比较的,但母语教学“不是以学语文知识为主,而是以语文实践为主”,因而我们应注重挖掘聋生潜能,鼓励其多读,多看,多写,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行语文实践,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锻炼自己,把学会做人和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书面语言,以此弥补口语的不足,这对聋高年级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提倡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接受了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聋生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聋高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经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学校集体生活,学生间的互助精神、合作意识很强,这就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这样的学习方式将促进聋生综合性发展,使聋生受用一生。

  2.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演绎全新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聋高年级语文教师,应着眼于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关注每一位聋生的健康发展。

  2.1 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聋生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不能把通过生理视线识别的语言文字等成功地转化为语言文字在头脑中的反映,即内部语言。究其原因,在于课文语言的复杂化,学生依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难以解读所学的语言文字,从而导致阅读障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坚持采用“读文──明线──体情──悟疑”的学习方法,把重点放在“体情”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课文。

  2.2 加强聋生的语文积累。

  聋生与同龄健全儿童相比,其知识量悬殊较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能针对聋生特点,帮助他们取长补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聋生进行语文积累。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们了解了学生在以往学过《南京长江大桥》《家乡的桥》《北京的立交桥》《桥梁远景图》等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的课文,在这么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学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聋生有遗忘快的特点,以前的知识是否都掌握了呢?能否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各样的桥来丰富有关知识呢?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能让学生对知识经过整合积累,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吗?

  2.3 扩大阅读量,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丰富阅读内容。

  聋生仅仅靠掌握语文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聋生认知上的缺陷,他们很难主动去学习课文外的语文知识。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择适合聋生的补充教材,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4 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提高聋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聋生到了高年级,开始上职业课,这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会开始为孩子今后的发展考虑,根据学生特点为其选择适宜的职业学习,为今后就业或考大学及早做好铺垫工作,教学形式常采用“职教分文化合”的形式。这在一方面优化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文化学习方面,由于聋生的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对文化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因人而异。

  3.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例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珍惜生命,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在搜集、阅读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设计展览剪报,参观并展望家乡美好前程,以及走上街头自编自演哑剧小品、舞蹈表演等活动中,充分展示当代聋哑人的风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增强自信。

上一篇:扬“长”补“短”——从专业发展角度关注幼儿

下一篇:规范—德性—德行动态逻辑关系中的“心理体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