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学校诗文诵读
幼儿师范教育学校应高度重视在校幼师生经典诗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经典即经典诗文,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千字文》等贤文。“诵读经典诗文”的“诗文”主要是就中华传统诗文而言,但同时也应遴选国外的精品诗文进行诵读。本文就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和现状、目标、内容和方法措施等方面加以探究。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和现状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意义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幼儿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奠基性、不可逆性。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作为为学前教育输送师资的幼儿师范学校,对在校幼师生经典诗文、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经典”一词,《辞源》对其解释为:“典范的经书。”
《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诠释为:“权威的著作。”经典即经典诗文,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贤文。“经典诗文”富于哲理,发人深省,语言精粹,极富情趣。
(二)经典诗文诵读的现状
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语文教师表现出来的素质令人担忧,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高校年年扩招,普高热的持续冲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师文化课教研关注力度不够,幼师范学校儿固有的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思想仍然存在,文化课教研活动普遍偏少,对广大幼师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相当一部分教师从未见过新课标,何谈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份从网上下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情况做合理调整。这样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幼师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有不少学生甚至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
针对经典诗文诵读现状,笔者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调查。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知识具体了解多少,对诵读经典诗文是否感兴趣等。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进行总结,形成研究的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不够浓厚,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主要靠老师的催促,学生诵读的时间不固定。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范围较窄,以读教科书上的古诗词为主。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学校很少开展古诗词方面的活动,学生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但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是“闲学”,他们认为学好语文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所以要学好语文,诵读经典美文,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87%的学生都希望学校开展经典诗文学习活动,92%的学生都认为中华的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由此可见,学生愿意学习经典文化,愿意诵读经典诗文,愿意接受人文的熏陶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和诵读内容
(一)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的预设目标
1.用经典诵读为幼儿师范的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用洋溢的书香感染熏陶每个人,在校园内兴起读书学习的热潮。以经典诵读为抓手,通过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让师生“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在吟诵的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养,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2.打造具有幼儿师范特色的经典诵读模式。幼儿师范教育有鲜明的特色,幼儿教师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本研究旨在实践中探索适宜的经典诵读内容与开展诵读的方式。
3.在实践中探索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教师口语教学和幼儿文学教学等课程的关联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师范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第四,丰富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幼儿师范学校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发展。
(二)经典诗文诵读阅读素材研究
经典诗文包括中国古典诗文和现代诗文。选取的原则是精选精读,取其精华。我国的经典诗文浩如烟海,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类经典诗文,特别是其中一些典籍多有精华,但也会夹杂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糟粕。所以,一般采用“洁本”的方式选读其精彩华章而非全读,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人文教育。语文教研室专门成立了经典诗文素材搜集组,大家认真筛选、研讨,针对幼师学生特点选取较为适合的篇目,编成了《经典诗文诵读读本》。读本基本按照中国文学史顺序,分为千古风骚、汉乐府诗和南北朝民歌、盛世之音、古代散文、古代神话寓言、现当代散文、现当代诗歌等七个板块。虽然读本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但经试用,很受学生欢迎,填补了学校校本教材的一项空白。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一)学生活动
1.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加诗词积累。为此,我们在班上经常举行诗词诵读、为诗配画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每四人一组每周推荐一首古典诗词,在班里进行讲解鉴赏讨论,并要求全班同学进行比赛背诵默写,以此增加积累量。
2.加强学生课前的预习,多朗读,可配乐,可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建议强化预习和诵读环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这两个环节,但检查和落实还不够,因此,根据调查反馈意见,今后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大检查落实力度。3.化整为零,阶段性地安排鉴赏的目标。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对此我采取化整为零的目标达成方式,先是诵读积累,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注意从题目挖掘隐含的信息,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学生就会发现一系列问题:作者之前住哪儿、为啥要归园田、归园田之后如何等,这时学生势必要探究,就有可能结合注释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紧接着意象的找寻、意境的把握就很轻易了。最后让学生归纳作者的写法和鉴赏诗词的步骤。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诗词的鉴赏步骤及方法。
4.以鉴赏优秀的古体诗、曲词为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体诗中的名篇如《将进酒》,可以播放名家如濮存昕的诵读视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自己体验诵读,以自评互评的方式促进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古体诗的韵味和魅力,使学生的鉴赏范围和兴趣更加广泛。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相通之处。我国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诗情画意,根据这一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为一首诗配一幅画,配一段背景音乐,或谱上曲吟唱,或根据音乐和诗的意境编一段舞蹈,喜欢书法的学生可以把古诗写成书法作品,如果有条件,就可以利用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录制电视短片或制作电脑动画。如可为柳宗元的《江雪》画一幅画,可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并编舞蹈。
5.改变体裁,想象体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对古诗词进行体裁的改变,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诗词中描绘的事物、景象串成一篇散文。通过对散文的体会,并与原诗进行对照品读,讲解诗词语言的特点,学生能突破狭隘的思维空间,得到一番美的熏陶。
6.实战操练,多组织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活动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显著。如我校先后开展了“五月的鲜花”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迎国庆”诗词创作大赛、“畅想生命、展望未来”散文创作大赛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发挥特长的机会。
(二)经典诗文诵读与教学研究
诵读是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汉代杨雄强调:“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朱熹主张:“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清代的唐彪也曾说过:“读书须将本文熟读,字字咀嚼有味。”
熟读成诵,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前提。“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可见诵读之重要。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喜好程度,诵读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教师对诵读的认识、诵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情况都令人担忧。可以说,诵读教学从教师到学生,从观念到认识,从方法到过程,都存在很多问题。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笔者将继续做好经典诗文朗诵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与文化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师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更为祖国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作者:戚明娟 来源:文教资料 2015年33期
上一篇:幼儿师范学生的英语
下一篇:免费师范生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