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办好师范教育坚定不移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
我国的师范教育即将迎来100周年诞辰。
早在1897年,实业家盛宣怀首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内设“师范院”,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端;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萌芽;同年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立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创了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先河。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教育之母”,她历经坎坷,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国的师范教育已从屈指可数的几所学校,发展成一个独立设置、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体系,担负起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任务。在100年的历史长河中,前40多年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师范院校岌岌可危,很难有什么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师范教育才进入真正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文革”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师范教育发展并不充分。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师范教育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是师菢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1995年全国已有高等师范学校236所,全日制在校生约58.3万人;中等师范学校897所,在校生约84.8万人;教育学院242所,在校学员21.4万人;教师进修学校2031所,在校学员51.6万人。初步形成了以独立设的各级各类师范学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培养体系。
师范院校的建设和管理现已纳人规范化轨道。中等师范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当一批师范学校达到净化、绿化和美化的标准。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在教育科研及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在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师范院校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获得丰硕的成果,为国家的教育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师范教育为中小學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1980年到1995年,高等师范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了656万毕业生: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普通高校函授、夜大学培训了510万在职中小学教师;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多种形式的非学历培训。通过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1980年与1995年相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队伍的学历合格率分别由50%提高到89%.13%提高到69%、36%提高到55%。“八五”期间,63万中小学校长接受岗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我国的师范教育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尤其是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立下了丰功伟绩。师范教育的昨天,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
今天,是师范教育即将走完百年历程,叩响新世纪大门之时,赫然出现在“教育之母”面前的是“挑战”两字。师范教育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挑战来自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处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历史给予我们的唯一选择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国”的关键是人才。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有效地开发我国的人才资源。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是教师。教师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和专门家,教师队伍的数士和质量,对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作为“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路中负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挑战来自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保“两基"、促“两全”对师范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普九”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到本世纪末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已进人攻坚战时期,遇到的“瓶颈向题是教师。高中敏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也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从现在,到本世纪末,小学教师要净增33万人,初中教师要净增70万人,高中教师要净增8万人。从全国来看,小学教师供求基本平衡,中学教师不足,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初中教师短缺,经济发达地区高中教师缺口较大;从质量看,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较高,但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合格率较低,教师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敏师,才能完成“两全”任务,才能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师范教育面临着来自基础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压力,后者较前者更为严峻。挑战还来自于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获得竞争优势靠人才,人才的涌现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谁能在本世纪末把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大步,谁就具备了教育发展的实力和后劲,谁就能掌握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动权,谁就能在今后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主动。尽管世界各国培养和培训教师的模式不同,但无不对师范教育高度重视。国内一些学者指出:“80年代以来,面向21世纪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表现出的一个共同特点,以提高师范质量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各呙的决策如此相似,时间如此一致,焦点如此集中,在教育史上实属罕见”。
总而盲之,世纪之交,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办学质上和效益,师范教育必须主动迎接来自各方面的强劲挑战。但是在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总体看,师范教育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投人不足,教育质量及办学效益雪待进一步提高。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先导地位,今天的师范教育质ft就是明天的教育水平,因此,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全面落实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要以改革促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师范教育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做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大力办好今夭的师范教育,必须立足于深化改革。改革才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动力。体制改革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管理体制改革。第一,必须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建立起与基础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以中央宏观管理、宏观调控和省统筹为主,分级管理的师范教育管理体制。第二,各地在师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特别重视调整师范院校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大力提倡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办学或合并,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师范教育的综合效益。第三,扩大学校依法办学的自主权。高等师范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贵制,中等师范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师范院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主旋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只有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才能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首先,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要先行一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必须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要办成素质教育的楷模,师范院校的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要重枧教育科学研究,要面向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师范院校应办成教育科学研究的基地,应该成为教改实验的龙头。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还要将师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渗透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改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启动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工程,建立与完善适应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改革趋势,体现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师范教育特点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注重文理结合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改革要比中小学先一步,从而能推动、促进中小学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通过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现代化,师范教育应先行。当然,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t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学评估。
中小学敏师培训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面对中小学教师百万大军的队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达到合格学历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具有合格學历的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且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因此,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教师不断“充电、加油"。今天的师范教育要一手抓培养,一手抓培训,两手都要硬。我们对继续教育,还缺乏经验,继续教育的内容还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积极探索。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把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推上一个台阶,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师范教育是功在教育,利及社会、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我们将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要将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师范教育带人下一世纪,为中小学教育再立新功!明天的师范教育必定再造辉煌!
下一篇:清末师范教育发端背景及其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