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6 05:01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的文化科学水平与这个国家的教育息息相关,教师教育显得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对陶行知的师范教育理念进行深刻分析,从师范教育的内容和师范教育的价值等几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师范教育;价值;师德


  一、陶行知的师范教育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又名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也就是普及教育的意思。他认为师范教育就是培养具有生活能力的教师,通过有良好生活能力的教师来培养后代,使得世世代代都能良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生活,进而改造当前社会。陶行知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的素材来自于我们生活中,我们的大社会就是现成的学校。他主张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出小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给予更多的选择机会。他认为单纯传授知识(即灌输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群只会“摇头晃脑”的书呆子,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陶行知提倡以“讲书、听书、读书”的教学模式必须摒弃,我们要追求“文字之外仍有教育”,从而培养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师范教育者。


  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理念中,他最为担忧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乡村师范教育。他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学校大多兴办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导致培养出的未来教师对农村儿童的需要和疾苦不了解、不适应。原因之一:城市的生活水平高,生活条件好,乡村生活条件艰苦。城市的师范生在城市里生活习惯了,适应不了乡村生活,也更加不能了解乡村小孩的需要。原因之二:城市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往往都不愿意到鄉村服务。即使从小生活在乡村,但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年后,他们也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工作了。陶行知认为师范教育一定要下乡,要充分体会乡村生活、融入乡村生活,师范教师才能够担负得起“改造乡村之责任”。一个乡村师范学校培训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改造当前乡村生活,这样的学校称不上是真正的、合格的乡村师范学校。国家兴办师范学校绝不是单纯培养传授课本知识的“老夫子”。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跟陶行知所处的时代已发生地覆天翻的变化。但是他所提出的对师范教育的一系列理念、思想以及师范教师必须下乡的诸多实践,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春秋时期,老子主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没有毫不起眼的茁壮小枝干,就没有那屹立天地的参天大树;如果没有坚不可摧的堆积起的土垒,也就没有耸入云霄的九层高塔。同理,如果没有如“毫末”“累土”的师范教育,“四化”大业也会成为无稽之谈。因此,国家要重视和加强师范教育的建设,为实现建设新中国伟大理想打牢地基。


  然而,当今社会仍然存在诸如一类人,其中包括一部分教育领域的领导干部和学校管理层,先进的教育管理水平还有所欠缺。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教育部门的领导,对高等教育了解不深,尤其是师范教育,没有把师范教育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认为师范教育在教育领域中不重要。他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中小学教育上,因为中小学有“立竿见影”的升学率,能很快获得“满意的成绩”。所以,在人员选拔和资金配置上,师范教育显得很吃亏。优秀的教师“随大流”,首当其冲选择中小学;分配的资金也时常短缺、难以及时到位。有时甚至可以看到教师进修学校和师范院校的骨干教师被抽调到重点中学或其他相关部门,还被冠上“保护重点人才”的美名。这些不合理的做法,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用“杀鸡取蛋的愚蠢做法”批评过了。


  二、师范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一)师范教育的价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重视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从而也间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品质恶劣、能力低下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品行不端、一事无成。陶行知曾说,从小的方面讲,乡村教师教育出的学生好坏关系到整个村庄的兴衰荣辱;从大的方面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师范教育对家庭、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要从当前中国实际国情出发,重视师范教育,重视乡村教育,鼓励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贫穷落后的山村、乡村,为祖国输送更多的社会有用之人。


  (二)师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从古至今,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一群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有古代春秋时期受万人敬仰的孔孟荀墨、格物致知的朱熹,有当代曾任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等。他们都秉承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陶行知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时刻想着他人之苦,想着他人之痛,与人民一起同甘共苦,为人民服务,改变劳苦群众的艰难生活。


  虐童、体罚、猥亵儿童等一系列的事件令社会大众对于教师师德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是对学校的信任、对教师的信任,可未想却“羊入虎口”酿成悲剧。另一方面,教师工作事无巨细,不仅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无法量化,社会地位低,也导致很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对待工作不认真,得过且过。以上都是师德丧失的体现。要想国家繁荣强大就要搞好教育;要想搞好教育,就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专业优秀教师队伍。


  笔者目前任职的学校是一所专科师范院校,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办学,效果十分显著。学校近几十年来培养了成千上百位教师,主要从事乡村小学与幼教事业。每位毕业教师都以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教学理念,教育来源于生活,在一线岗位上大放异彩。这些莘莘学子的优秀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呕心沥血的教师,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成为指引学校全体教职工前方道路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 杨兴萍,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与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思考-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李锋、史东芳,陶行知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思想及现实价值[J],教育学术月刊,2020(02) 

  [3] 申国昌、唐子雯,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观及当代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3) 

  作者简介: 邓璠(1992-),女,江西临川人,助教,本科,主要从事教育理论、学前教育研究; 黄梅(1987-),女,江西宜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上一篇:郭秉文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启示

下一篇:公费师范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情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