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7 08:27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改造国民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和重要,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手握金钥匙的人”,教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改造国民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和重要,因此都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教师应该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体现更大的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简略地阐述。
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规定,教师作为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其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思想素养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作为一项严肃的职业,更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深入认识,对现代人才培养规格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现代的教学观,以及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等,并以此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南,避免错误的教育行为,确保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它成为教师的自我要求、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时,将对教育工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热爱教育、无私奉献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它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工作的高涨热情和浓厚兴趣。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大社会作用,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更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要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心全意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可以密切师生关系,造成良好的教育气氛,增强教育的效力;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3、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为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努力,互相配合,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为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努力。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人。他认为,无论从政还是为师,都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匡正别人;又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要为师为长者做出榜样和表率来,学生自然会跟着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陶冶和感化学生。
(三)知识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要想给学生一缸水,自己就要是的泉眼。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激增的时代,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越精深,就越容易准确地把握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教师的知识越广博,越能做到知识讲解的透彻生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只有不断的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还要有先进的各科教材教法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要求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
(四)能力素养
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1、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高超的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能力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
3、传导能力
教师要善于掌握并运用教育影响去作用于学生,要使教师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感情等变为影响学生的教育力量,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传导工具。其中,语言是传导的最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的语言表达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形象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做到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同时,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快慢适中、抑扬顿锉、富含感情,并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语言在传导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五)身心素养
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
每一位已经成为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尊自爱,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专研,精于求精,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得过且过。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使自己永远站在本业务的前沿阵地上。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信息时代,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善教师形象,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整理
关键词: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手握金钥匙的人”,教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改造国民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和重要,因此都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职业。教师应该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体现更大的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简略地阐述。
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规定,教师作为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其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思想素养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教师作为一项严肃的职业,更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深入认识,对现代人才培养规格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现代的教学观,以及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等,并以此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南,避免错误的教育行为,确保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它成为教师的自我要求、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时,将对教育工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热爱教育、无私奉献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它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使教师产生对教育工作的高涨热情和浓厚兴趣。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大社会作用,认识到自身劳动的价值,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更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要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心全意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才。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可以密切师生关系,造成良好的教育气氛,增强教育的效力;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信任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3、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为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教师不仅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努力,互相配合,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为此,每一个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还必须为建设良好的教师集体做出努力。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人。他认为,无论从政还是为师,都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匡正别人;又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要为师为长者做出榜样和表率来,学生自然会跟着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陶冶和感化学生。
(三)知识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1、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为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方向。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要想给学生一缸水,自己就要是的泉眼。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激增的时代,教师的专业知识越丰富,越精深,就越容易准确地把握教材,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教师既应学有专攻,又应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教师的知识越广博,越能做到知识讲解的透彻生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密切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应当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只有不断的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还要有先进的各科教材教法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要求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
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1、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它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高超的组织教学的能力,能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面对班集体进行教育工作,其组织管理能力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教师面对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群体,既要把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使学生有秩序地学习,又要创造出思维活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而言,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培养一个良好班集体的能力。
3、传导能力
教师要善于掌握并运用教育影响去作用于学生,要使教师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感情等变为影响学生的教育力量,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传导工具。其中,语言是传导的最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的语言表达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形象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做到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同时,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要快慢适中、抑扬顿锉、富含感情,并及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语气语调,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充分发挥语言在传导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五)身心素养
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
每一位已经成为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尊自爱,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的业务要刻苦专研,精于求精,不能满足现状,更不能得过且过。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付诸于实践,使自己永远站在本业务的前沿阵地上。在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信息时代,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完善教师形象,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整理
上一篇:申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述职报告
下一篇:浅谈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