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民工道德素养
发布时间:2015-07-07 08:2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了城市,由此,农民工道德建设成为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道德;道德建设
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回溯历史,中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相当于西方约300多年的路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一亿多农民进入城市,两亿多农民进入城镇,总数达三亿多人。这样的社会变化亘古未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四个“化”和四个“深刻”。所谓四个“化”,就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四个“深刻”,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四个化和四个深刻,对社会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比方说西方思想强调个性,自我,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发展个性就应该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强调自我就应当贬低集体,于是道德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个体,相互依存,应当是共同进步,不能只强调一方而贬低另一方。
二是市场机制,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经济,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诱使某些人物欲膨胀,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深刻改变了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这样,原来的血缘,亲缘,地缘的联系都开始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一个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土地的农民会感到很茫然,在城市,甚至路该怎么走,垃圾往哪里扔都不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但在农村高声说话根本不算是问题;低声说话,反倒会引起别人猜疑。从农村到城市,人与人的关系更是明显不同。
在以上的社会背景下,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道德面临三个非常深刻的转变;一是从小生产者的观念向近代大工业观念的转变;二是从“质而少文”向“文质彬彬”的转变;三是从自私利己的思想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转变。
第一,中国过去几千年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如今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也必然或多或少沿袭着农民的道德意识和习惯。正如马克思所说,小农进行生产的地盘是小块土地,每一个农户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所取得的生活资料多半是靠自然交换,而不是跟社会交往。他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小农就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过去中国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形势变了,这种状况已经或正在改变,小农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改变。从道德层面上讲,无论是农民或是农民工,原来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但是,现在需要把这种道德观放到一个更宽广的范围之内,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比如有的人可能对乡亲们很讲诚信,可是跟陌生人打交道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有的人横穿马路,闯红灯,不守交通秩序,无非是想少走几步路。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只是个习惯问题,自以为并没有危害他人。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却违背了社会公德,影响着社会风气。所以今天小农意识要改变,向进步的、工业化的意识方向转变。
第二,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去多数人受教育少,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礼仪,粗率少文,有人甚至以“大老粗”自居。现在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西服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三杯酒下肚就大呼小叫,这些缺乏公德的意识和行为都要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从自私利己的观念中摆脱出来,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转化,这个转变更加深刻。当然集体主义绝对不是说不要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是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完美结合起来的主义,是最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集体主义即使在今天也不是幻想,人民群众喜欢它,拥护它,我们许许多多道德模范也正在这样做,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集体主义道德的光辉。
从以上三个根本转变,可以看到,农民工道德建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论文网在线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道德;道德建设
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回溯历史,中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相当于西方约300多年的路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一亿多农民进入城市,两亿多农民进入城镇,总数达三亿多人。这样的社会变化亘古未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四个“化”和四个“深刻”。所谓四个“化”,就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四个“深刻”,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四个化和四个深刻,对社会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比方说西方思想强调个性,自我,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发展个性就应该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强调自我就应当贬低集体,于是道德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个体,相互依存,应当是共同进步,不能只强调一方而贬低另一方。
二是市场机制,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经济,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诱使某些人物欲膨胀,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深刻改变了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这样,原来的血缘,亲缘,地缘的联系都开始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一个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土地的农民会感到很茫然,在城市,甚至路该怎么走,垃圾往哪里扔都不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但在农村高声说话根本不算是问题;低声说话,反倒会引起别人猜疑。从农村到城市,人与人的关系更是明显不同。
在以上的社会背景下,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道德面临三个非常深刻的转变;一是从小生产者的观念向近代大工业观念的转变;二是从“质而少文”向“文质彬彬”的转变;三是从自私利己的思想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转变。
第一,中国过去几千年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如今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也必然或多或少沿袭着农民的道德意识和习惯。正如马克思所说,小农进行生产的地盘是小块土地,每一个农户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所取得的生活资料多半是靠自然交换,而不是跟社会交往。他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小农就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过去中国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形势变了,这种状况已经或正在改变,小农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改变。从道德层面上讲,无论是农民或是农民工,原来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但是,现在需要把这种道德观放到一个更宽广的范围之内,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比如有的人可能对乡亲们很讲诚信,可是跟陌生人打交道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有的人横穿马路,闯红灯,不守交通秩序,无非是想少走几步路。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只是个习惯问题,自以为并没有危害他人。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却违背了社会公德,影响着社会风气。所以今天小农意识要改变,向进步的、工业化的意识方向转变。
第二,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去多数人受教育少,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礼仪,粗率少文,有人甚至以“大老粗”自居。现在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西服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三杯酒下肚就大呼小叫,这些缺乏公德的意识和行为都要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从自私利己的观念中摆脱出来,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转化,这个转变更加深刻。当然集体主义绝对不是说不要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是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完美结合起来的主义,是最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集体主义即使在今天也不是幻想,人民群众喜欢它,拥护它,我们许许多多道德模范也正在这样做,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集体主义道德的光辉。
从以上三个根本转变,可以看到,农民工道德建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论文网在线
上一篇:浅析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下一篇:探析大学生诚信 内环境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