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训练推进大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
体验式训练推进大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的作用http://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全面发展为宗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1]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在体验式训练中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变化,探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更全面、更均衡的发展,同时为体验式训练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实验组:以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体育综合素质体验式训练”选修课课程中的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对象。
对照组:以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自然班随机抽取的部分学生作为对照组对象,并且人数相同、男女比例相等,以做到同质比较,增加实验的信度。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拓展训练期刊、专著等,并结合本人近10年的体验式训练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1.2.2实验法
实验组依据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体验式训练”课程大纲和课程计划进行体验式课程教学,每周一次课,共16次课,每次课程90分钟。项目内容包括场地项目和室内项目,如:信任背摔、高台演讲、红黑博弈、挑战150、七巧板、领袖风采等。对照组按照正常的计划进行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球类、单杠、短跑和中长跑等;
1.2.3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信度采用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作为考察问卷的信度指标。经检验计算再测相关系数为r=0.906,分半信度r=0.806,表明该问卷信度较高。
本文依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分别随机抽取100人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在2010年9月9日第一次发放问卷,2010年12月23日再次发放问卷,两次问卷全部收回,问卷有效率为95.5%。将实验前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作为前测,将实验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结果作为后侧。
1.2.4数据统计法
对测得的数据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u”值检验,以确定结果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2.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在人文素质实验前测试中,实验组学生100人,其中男同学65人,女同学35人,测评结果全部有效。对照组学生100人,其中男同学65人,女同学35人,测评结果全部有效。比较结果见表2。
见表2,在本实验中实验前对照组有10%的学生认为体验式训练对自己的人文素质提高有帮助,实验组有12.5%的同学认为有帮助。两个总体率p1=0.1,p2=0.125,对其进行假设检验,用双侧u检验。求得结果u=0.35,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可以认为在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人文素质上没有显著差异。
2.2实验后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2.2.1 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由于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没有经历体验式训练,其在前后两次填写问卷p1=0.1,p2=0.15,对其进行假设检验求得u值为0.68,p>0.05,说明对照组在训练前后人文素质上没有显著变化。
2.2.2 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经历了一学期的体验式训练,实验组在实验前后p1=0.125,p2=0.9,对结果进行假设检验,求得u值为6.92,p<0.01,可以认为实验组在训练后人文素质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实验组同学在训
练后明显提高了人文素质。
在调查问卷“你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怎么样”,88.5%的大学生回答“很差”。你认为传统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效果显著吗”结果显示,测试前82.5%的大学生回答“不显著”;“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人文提高素质”结果显示,27.5%的大学生回答上课、看书、自学等,63%的学生回答“不清楚”。说明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2.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训练后的比较
从表4“训练后”可以看出,训练后人文素质指数u值为6.70,p<0.01,说明训练后实验组的同学人文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进行一学期的体验式训练后人文素质得到了极大改观,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能力增强,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周围事物的善恶、美丑进行判断,遇到事情时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
2.2.4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2.2.4.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与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有关。我国的教育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为主,中小学阶段对人文素质教育相对弱化;在升学率的指引下,许多中小学减少甚至放弃人文素质教育,强化数理化和外语;学业重负使学生不可能抽出很多的时间来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课外学习和实践,这样就造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严重不足,使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2]
2.2.4.2 学生本身自控力不足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时常会感到“难以自控”、“身不由己”,看着别人这样、那样,自己如果不跟随就会被认为不合群。造成大学生自控力较差有如下原因:
(1)从小养成被动依赖的思维与行为习惯,潜意识中缺乏独立自主
很多大学生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升学、就业、成家都是完全由父母安排妥当。父母为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剥夺了他们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剥夺了大他们对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快乐感的体验。虽然他们在父母的过多干预下,省去了自己的很多劳累,得到了许多好处,同时也养成了他们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大学生的潜意识中没有养成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模式。[3]
(2)幼时被压抑的需求太多
很多大学生从小受到过于严格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造成长大后内心过多的补偿要求无法被满足和理解,造成了内心需求与现实的冲突,从而产生不能自控的感觉。
(3)潜意识只学会了不可控制的状态。
从小父母一遇到事情就惊慌失措,使其感到凡事不可控制,从而自己一遇到事情也是惊慌失措,感到不可控制。
2.2.4.3学校方面原因
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说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环境
环境育人,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期,他们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因此,学校环境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有着不容忽视的教育作用,如果http://人文素质在学校环境中缺失,那么,人文素质也会在大学生的精神中缺失,这是一种必然的关系。[4]
(2)学校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人文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非常必要。这表明高校学生并非对人文教育不感兴趣,而是有着很高的期待。从而也说明了高等院校开展人文教育不够的现状。
(3)教学方法
传统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还只是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多数现象是:教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乏味,教学内容很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紧密。久而久之,学生专注程度降低,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转贴于 http://
2.2.5体验式训练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训练模式、训练手段
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需求来说都渴望人文素质教育,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上课更有效是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体验式训练的着力点在于教学内容和手段因素。体验式训练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因为体验式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有着显著的不同。
2.2.5.1训练模式不同
传统教学关于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是:讲解——听;或者讲解——听——学生练习。但传统素质教育课程无法满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而体验式的模式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回顾分享——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领悟做人的道理,激发想象的潜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集体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2.5.2训练方法不同
体验式训练项目对人影响的应用模式是:体验(“暴露”自己)——回顾(看自己)——分享(反思自己)——总结(谈自己)——改变,在应用模式中,展示了体验式训练独特的训练方法。
(1)“暴露”自己。在体验式训练中,项目设置一般较为科学、合理,更符合时代特点和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因此,大学生就不会再缩在“壳子里”,而是在“项目”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就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来。
(2)“镜子”原理的应用——看自己。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原理简单的说,就是把别人当做自己面前的一面镜子,通过别人的表现来对照自己、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现代人的一个弱点是,都能口若悬河的指出别人的问题,但往往对着镜子找不到自己。在体验式训练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成为别人的镜子,同时也会在别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5]这样的训练手段更直观、更形象,也为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提升奠定了基础。
(3)原景重现——反思自己。原景重现,指的是象电影回看一样,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把训练中的各个场景通过回http://忆重新展现出来,然后进行反思和对错判断。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大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种种作为,从而达到迁移思想、启发生活的目的。[6]反思是进步的开始,如果做了错事总是采取归罪于外的态度,就很难取得进步、甚至会在类似的事情上重复犯错。
(4)谈自己。在拓展训练课堂的总结阶段,体验和交流的对象都是自己,就使得大学生的兴趣更浓,同时极大的提高了训练效果。谈自己自然会更多的发现自身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有效的增强团队凝聚力。大家会在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增加人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
2.2.6“实验组”学期结束后的反馈
经过一学期的体验式训练,“实验组”的同学在课堂上他们学会了更积极的反思,学会了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全方位的认识自己、理解别人。在学期结束后,与“实验组”的同学交流过程中,他们均谈到自己从前很容易会受到周围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由于鉴别力不强,也犯过许多错误;通过“体验式训练”感觉自己的修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周围同学的认可。
3、主要结论转贴于 http://
3.1 多数大连市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佳、个人修养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社会环境方面、学校课程设置方面和大学生自控力方面等,并且多数大学生渴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3.2 体验式训练与其它学科在http://“训练模式”、“训练方法”上存在许多不同。通过“镜子原理”、“原景重现”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3.3人文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对大学生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有着深远意义,建议高校重视并开展好体验式训练课程。
4、本实验的局限性
4.1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客观限制,本实验取样范围不够全面,只是选取了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以上问题都是本人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4.2 本实验只是高校开展体验式训练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尚未考虑到其它因素在实验期间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这也是本研究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转贴于 http://
上一篇: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