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几个方式
【摘 要】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要将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纳入到专业化建设中,应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着手开展,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给高校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高校 心理健康 队伍专业化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起步较晚。为实现心理健康目标,推动高校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成为完善高校心理健康体制的重要环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
按照国际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来看,一个专业的确立需要达到以下标准:(1)本领域的专门理论知识;(2)长期职业训练形成的专业技能;(3)在本行业要具有专业性的自主权,不受专业外因素的控制;(4)有本行业专门的职业道德规范;(5)持续性发展。五个标准从个人素质构成和组织环境对专业化进行了界定,五个A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高校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是指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一定专业地位的过程,是其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终极目标。高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具备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知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丰富的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在专业自主权方面,具有独立性,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职业道德方面,不仅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具有心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树立全面服务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坚守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发展;通过制度、资金和人才保障其专业的持续性发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化程度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信息社会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资格认定体系。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解决工作场地和经费问题,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指出:“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已成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要求其专业化
一个完善的组织结构和一支配比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必备条件。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以下问题:(1)专职教师数量较少。近几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平均比例约为1∶10000。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推进。(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虽不断提升,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从业资格考试虽涉及实务操作题,但“纸上谈兵”与“实战演练”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3)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机构不独立,专项经费有限,工作量的计算标准、职称评定和晋升不明确,加重教师职业倦怠感,导致人才流失。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情况需要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冲突、就业择业困惑等多重问题日渐凸显。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压力感,随之变得消沉和迷茫,诱发心理问题。北京一项大规模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16.51%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广东省15%~20%的大一新生存在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重点。因此,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心理健康队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影响力,改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的功效。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需要社会、学校到教师个体的共同努力。依据国际上确立专业的五大标准,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情况从发,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政府牵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建立行业督导制度
美威林斯凯指出,一个非成熟的准专业、潜专业向专业转变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形成一个专业协会,其目的是自我界定职业的核心工作,与邻近职业进行竞争以建立起排外性能力领域。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介于政府与学校之间,并为其服务、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政府做好牵头工作,将本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成立行业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代表着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共同利益,充分地保证其专业自主权,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项标准,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从业资格认证进行严格审查,对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实践训练、评估和考核方式、职业伦理规范等进行督导。
督导制是指在政策指导下,政府委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立有经验、有资质的专家督导小组,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的咨询技巧指导,监控心理健康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组织专业研讨的制度。督导制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辨别工作方向,避免延误临床治疗;有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枯竭感,调节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机构,明确机构隶属关系,完善薪酬考评体系
为保证其专业性、独立性、系统性,高校应建立由校领导直接管理的心理健康中心,实现“教学、服务、科研&r
dquo;三位一体的组织机构。中心负责制订全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协调、组织全校各部门开展好心理健康工作。中心专职教师主要承担以下工作:1.高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深入课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调节自己,及时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和治疗,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3.做好高校心理健康科研工作。教师在做好教学、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做好科研工作,将实践经验提炼为科研成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除此之外,学校要在教师薪酬待遇、工作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在薪酬待遇方面,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享受普通教师的待遇,还应根据咨询工作量计算相应的报酬,建立教师定期保健和休假制度。此外,在工作保障方面,要有别于普通教师,中心教师不仅要享有普通高校教师的保险,还应有职业保险作为保障,甚至因工作产生的法律诉讼费用都应有相应的保险支付;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要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定的“专业化”导向,设置与专业技术职务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级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师职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校应提高专业准入标准,清理现有队伍,实行在岗分流、培训管理
俗话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仅得其下。”要提升高校心理健康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应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要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引进,改变我国心理健康队伍以兼职教师为主的局面。专职教师是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因此对专职教师的引进要提高门槛,宁缺毋滥。专职教师的标准要向外国看齐,保证研究生学历教师的较高比例;学科专业应以心理学专业为主,并具备相当的教育学、社会学专业基础;同时,应有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书,同时获得行业协会的相关认可,具备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经验或者具有长期的规范实习经验;通过笔试、面试、综合技能考核后进行聘用。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改变“人皆为师”的局面,应对在岗教师进行调整,搭建分类服务平台。根据教师的教学背景、从业资格、工作经验,筛选出最适合心理健康的教师,归属到心理健康中心,其他教师则分流到学生事务管理的其他岗位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同时,在岗分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把心理健康教师从繁杂的学生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此外,全面地、专业的培训是在岗分流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培训在强化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知名的高校咨询专家和学者请到学校来进行专业指导,介绍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加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将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前沿动态,汲取他人经验,为心理健康队伍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心理健康相关专业,扩充人才储备,实现持续性发展
专业化的学历教育是培养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最主要途径,是推进心理健康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通用方法。我国暂没有高校独立设置心理健康学科,现有的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而造成心理健康工作者实际咨询技巧掌握不够,专业实训不够,临床经验欠缺,虽然取得专业学位,但是离上岗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深入推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应该将心理健康从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中独立出来,特别是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要按照中国心理学会规定的标准开设相关课程,完善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知识,重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反应心理学最新发展的课程,以及有关科学和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社会对岗位要求的变化,为高校心理健康专业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不仅需要社会认可、良好的组织环境,更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提高职业认同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邓如陵.专业化视野中的高校心理健康[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4):35-36.
[2]鲍振兴.高校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0):33-34.
[3]王建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2001:5.
[4]金可镂.粤每年20名学生因心理疾病死于自杀[EB/OL](2013-10-18)[2014-04-15].http://.
[5]PETER JARV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 M] . New Hampshire: Croom H elm, 1983: 25.
[6]俞海侠.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流程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69-72.
上一篇:对农村教师教学效能的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