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2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旨的一脉相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我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开始,教育部就强调在高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强调“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并着重考虑下面几点[1]。
  (1)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
  (2)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在此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各个版本中不断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2009年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版本中更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2]。
  (1)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并在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
  (3)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从上面要求的第(2)条和第(3)条中,可以看出2009年评审指标体系版本中,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2003年到2012年,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持续了十年,这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很多高校在建设精品课程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重申报轻建设、简单地把纸质资源翻版成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互动性差,学生参与困难、课程网站内容简单、网站更新缓慢等等[3]。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教学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已渐渐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强化
  [收稿日期] 2014-06-21;[修回日期] 2014-07-25
  [基金项目]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057);温州大学创业教育教改项目(2013CYJG01),温州大学系列教项目(12jg10A),温州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2013jpkc09)
  [作者简介] 何明昌(1964-),男,广西贺州人,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意识、习惯、方法、技能、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能力,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启动崭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取代原来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了把原来的精品课程建设转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于2012年推出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指标体系(本科),在该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把原来的“学生”称呼改为“学习者”,以适应全民学习的需要,同时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一级指标中的课程定位和教学设计这一项指标中,从这个指标的第2项课程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要求“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使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以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需要,并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4]。
  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指标:我们该做什么
  创新是通过对原有事物的研究中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经过改进、重组、整合和提升,使之成为一种新的事物或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5]。
  创新能力是指对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等现象及人本身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从而激发出新的灵感,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知识和新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能力。知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是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然而创新能力并不等于这三个要素的简单相加,它是以一个要素为核心的、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系统,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进行实施[6]。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部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设置了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教学团队建设要求、教学内容要求、教学资源建设要求、资源技术建设要求,从这几个指标建设中我们逐一分析,看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
 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创新支持行为、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性思维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7],而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必须要组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的老师必须具备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并富有创新能力。按因果关系理论,这个团队必定有教学技术骨干,其中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团队成员至少有教师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或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并且把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应用于相应课程的教学中,课程教学效果显著。
  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知识不是完全靠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成[8],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 进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内容要求方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不但要构建学习者的学习情景,还要构建学者学习的知识,也就是创新能力所具备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使精品资源课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必须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资源建设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主讲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意义构建的方法可以从下面着手: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纠正错误以及自己纠正片面的认识。
  爱德加·戴尔的金字塔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按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听教师讲课,学习效果是最低的,如果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习会学到的更多内容。如果再用声音或图片的方式学习,学习的效果会更佳。进一步来说,如果能够以教授他人学习或马上运用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9]。学习金字塔图如图1所示。
  图1 学习金字塔图
  按照金字塔学习理论,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通过规范的网络教育技术,我们可以把精品资源建设的网络平台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拓展资源则着重训练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具有多样性、交互性,能应用到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应该是较为成熟的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或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等等。
  三、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如何构建
  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们在搭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时要着重考虑精品资源的共享性、精品资源的完备性、精品资源的互动性、精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完全开放,全民共享
  按照教育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在校的大学生外,通过精品资源网络平台学习者,应该还有社会众多的其他学习者,因为当社会的物质及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时,学习不仅是在校学生的事情,更是一个国家全民的事情,现代化的社会必须提倡终生学习。另外,学习某一门课程不仅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问题,也是任课教师取长补短的问题,还应该是在职者通过学习增加知识领域扩充创新能力的问题,所以必须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全开放,去掉原来各自为政且互相保密不开放的行为,才能保证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承上启下,资源完备
  在高校中,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相关课程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有前设课程,即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先应该学习哪些课程的相关知识,还有后继课程,即学习完本门课程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学生进一步还要学习哪些课程。按照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当新的知识必须要用到原来知识时,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必须要给这些学习者指明一条学习的途径,让学习者不用花很多时间就能把以前所缺的知识给补回来。同样,当学习者已经掌握某部分内容想进一步深入研究时,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也能给学习者引入相关的扩展内容,以构建学习者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三)高度互动,沟通及时
  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情感交流,教师和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在教师上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手势、眼神、语调等,使师生间的情感传递迅速而有效[10],这也是传统课堂长盛不衰的原因。
  当前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相当多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学习会产生时空上的远离,从而导致师生情感交流障碍,这样不利于学习者完成学习内容中所希望的情感目标实现,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精品资源共享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该重视情感因素,加强情感互动。学习者是网络课程教育的服务对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所以精品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建设的开发者和组织者要及时研究和主动适应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将课程特性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创造符合“一切为了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的互动学习环境。这可以通过在网络教学中采用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通过积极自由的情境来激发学习者有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有组织的交互活动中营造出一种相互鼓励、相互尊重的情感互动情境。
  (四)充分可用,能够创新
  任何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思维定式的问题,思维定势是由主体头脑当中一些起基础性作用的影响深远的要素如知识、经验、观念、方法而产生,所以它的作用实效比较长、范围广,思维定势虽然会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实践变化而发展,但是却不那么容易摆脱,甚至可以说主体无法摆脱思维定势,因为它与主体的知识、经验、观念、方法同在。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者来说,一定要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提供有知识可用,所提供的项目可用,并且可对照,可检验,并能用于创新。一旦某个学习者发现课程网站上的知识无用、不好用或知识陈旧过时时,他会对该精品课程资源网站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容易改变这种思维惯性和固定化思路,这样我们这个精品资源网络就对这位学习者就完 全失去了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3):37-38.
  [2]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 [EB/OL]. http://zlgc_8024/200 ,2005-05-05.
  [3] 宁国利.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学报,200(6):65-66.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 http://gao_jiao_7 ,2012-06-29.
  [5] 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12.
  [6] 孔祥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76-77.
  [7] 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5):15-16.
  [8] 王彦华.运用构建主义思想提升微积分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3):15-16.
  [9] 张香娟.基于企业培训效果提升的培训方法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8.
  [10] 余元华.网络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1(6):28-29.
  [编辑:汪晓]
  (上接第6页)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2]因此,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而充分发挥各自区域创业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转变教育者、受教育者、家庭父母以及政府的传统思维观念,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的问题,解决人们的思想困惑,达到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普遍认同与接受。
  (二)实践引领提高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对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业精神内涵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创业实践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指引着他们更加科学地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自主创业实践效应圈。区域创业精神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引领作用也正体现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中。区域创业精神内涵属于意识层面,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的实践引领作用,各方多层面的共同协作,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影响力,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果由理论高阁落实到现实应用,对学生的一些自主创业实践活动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注重创业精神激励,努力培育学生敢闯敢拼、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等创业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去,以实践检验理论,达到学以致用。
  总结过往,我们大学生创业教育始终无法抹去“舶来品”痕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元素,对于创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始终还停留在择业教育、创新教育等相对零散、不成体系的教育模式上,无法真正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际价值。充分发挥区域创业精神的作用,无疑是创业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蒋璟萍.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功能[J].沈阳大学学报,2004(6):15.
  [2] 刘敏.法国创业教育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74.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发展趋

下一篇:浅析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策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