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数学论文

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独特功能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5-10-24 10:09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独特功能与作用-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感,中的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换言之就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从而认识世界、学习语言,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就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良好氛围,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语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降低语感训练难度
  低年级儿童年幼少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甚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我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生活在城市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孩子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认识了蒲公英的之后,我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叶、茎、花的颜色、形状、特点,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孩子们鼓起小嘴,瞬间,课堂上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课文中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学生体会到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后,我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从而大大降低了语感训练的难度。
  二、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学生视、听感官的感知能力,把记忆、思维、想象有序地串联起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强化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去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境,去回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在讲《草原》这一课,我首先播放草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雄壮之美,再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草原。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草原的美丽后,这时,我放了一段谱写草原的音乐,让学生在舒适悠扬的音乐伴奏下齐声朗读,同学们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置身于一万无垠的大草原、蓝天、白云、美丽的蒙古包......同学们和作者产生了共同的感受。我静静地站在讲台前,从学生读的语气、节奏、表情中体会到他们对课文内容那真切的感受。
  2.揣摩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词句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这些关键词句上细细咀嚼、比较、分析、体会,学生的语感定会不断增强。如《司马光》一课,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细细地观察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画面。教学时,我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位学生说:“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大缸。”这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中司马光的动作和神态,而后让学生进行上面两句话比较,说说哪句话讲得好?哪些词语运用得准确?经过比较学生悟出用“举起”、“使劲砸”这些词才能把司马光那种遇事不慌的神情体现出来。通过对图象的仔细观察,再进行词句揣摩,不但加深了孩子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概括到具体,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理解感情所包蕴的作者的观念和认识。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同步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动情地想象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如讲《瀑布》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的录象,让学生饱览飞流直泻的瀑布,感受这浩瀚大自然景观的雄伟奇丽。这时,我因势利导,娓娓描述,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跟着诗人已经来到瀑布脚下......还未见到瀑布,就先听到雷霆万钧之声,然后又看到雾气升起,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照射下,像是一匹万丈银练,随风飘荡。进而珠花迸放,有如巨龙吐珠,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这时,我让学生勒住想象的缰绳,辅之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再一次把学生带入诗境。这样有目地的辅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与大自然美丽奇观交融在一起的奇妙感受,这种可视可感的竟境陶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把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如教《雷雨》这课的雷雨中这部分,我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下雨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的感受,课文中描写下雨时的场面就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这样可缩短课文所表达的与学生认识上的距离,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
  5.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是在言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利用多媒体,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领悟,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教《詹天佑》这课时,我先请学生当小小工程师,设计开凿八达岭、居庸关隧道的图纸,然后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教师讲解,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我让学生扮演小导游,运用多媒体,再次以“人字形”线路为背景,学生头戴导游帽,手拿导游旗,站在画面前,很快进入角色,开始了生动的介绍。这一环节,学生兴趣盎然,既巩固反馈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给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运用语言。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的小动物,不信,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提出要求: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总之,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点滴积累,不断在实践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感训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立妙. 合理运用多媒体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网络科技时代 , 2008,(23)
2 仇惠芳. 运用多媒体改造语文课堂. 陕西教育(教学版) , 2008,(05)
3 张眉. 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2009,(09)
4 李剑梅. 在语言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感. 贵州教育 , 2008,(07)[10]
5 王非. 合理运用多媒体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中小学教学研究 , 2008,(07)
6 况清明. 以情感体验训练学生语感. 江西教育 , 2008,(Z1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独特功能与作用-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语感,中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来演示一些图形的拆分和组合以及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可以用动态的几何画板来找出数据和图形的关系,让学生在直观中体验代数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更繁杂的运算和模拟实验来鼓励学生动手,通过反复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其中的数学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下面就数学实验的类型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数学实验的类型
  1.操作性数学实验
  (1)实际测量实验,目前我国的数学教育多数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地点,教师靠粉笔和黑板来演绎数学。学生则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聆教师的讲解记诵笔记,全然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学习支离破碎的与生活毫无干系的数学定理、法则,学生所有的探索都是坐在教室里随着教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完成。造成这种自我孤立、自我封闭的数学教学景观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数学不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性强的学科那样具备相对完善的实验所需的物质设备;另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于直接传递知识,或者说很多教师自身懒于动手,更直接地说很多数学教师本身就缺乏实验的能力而只能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讲授数学。结果造成了学很多年数学的学生对诸如“黑板的面积有多大”、“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一块砖头有多重”等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脱口而出,甚至有的学生会一脸茫然。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概念,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书面的运算,同时也应当重视实际测量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学习有关概念的同时,通过使用三角尺、量角器、绘图仪以及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并可结合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2)几何变换实验。几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进行拼接、拆分几何体以及通过对几何体的旋转、翻拆、平移等变换操作来发现一些几何事实或几何关系。学生经由操作进行研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一方面可获得几何直观,另一方面可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捷径。
  (3)验证规律实验。数学上各种数学规律的获得,通常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对由此而获得的数学规律学生当然不能不信,但由于这种论证过程并非是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这对学生深化对数学规律的认识理解以及记忆、掌握乃至灵活运用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应当说,这种“缺憾”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去弥补的。而让学生动手进行验证性操作实验无疑是弥补这种“缺憾”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学生在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中总会对其证明的理论有疑惑,可让学生先玩“多米诺骨牌”(用砖头代替)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当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一排砖头才可能全部倒下?学生容易想到,首先要“第一块砖头倒下”,然后就要求“相邻两块当前一块倒下时,保证后一块一定倒下”,而这两个条件正是“数学归纳法”的精神实质所在。
  2制作性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现有教学器材的动手操作和验证的层面上,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应当看到,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由于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想方案、查资料、画图纸、找材料,特别是在动手制作和反复试验阶段,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而产生新思维,不断闪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事实上,学生要想制作出一个较为标准、实用、美观的器材,既需要双手的认真细致操作,更离不开大脑在不断思考上的及时指导。因而,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制作尤其重要。
  3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
  计算机模拟数学实验教学指借助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机仿真(即计算机模拟),而这正是计算机的长处。计算机集图、文、声于一体,具有高速的计算功能,对图形可以实施拉、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不但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实验的功效
  数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片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由学生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
  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感知深刻的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平道路。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设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动思结合,培养技能、技巧。借助实践手段,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定律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满足了小学生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钱正艳.让实验迈进数学课堂[J].湖南教育,2003,(12).
2 喻德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因素的分析[J];数学通报;1993年11期
3 陶维林编著.用几何画板教平面解析几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潘懋德主编.计算机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罗新兵.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与对策[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6 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