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数学论文

促进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6-05-07 15:23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HI学生参与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应该明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概念和内涵,深刻认识学生参与对数学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影响学生参与教学的各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促进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概念及内涵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它是学生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三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学生参与的三个方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对教学发生作用。


  1.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具体包括听课的专心程度、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行为参与是学生参与的基本表现形态,学生参与是以行为参与为载体的。行为参与相对于情感、认知参与有较强的外显性,我们往往通过对行为参与的观察来实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初步把握。


  2.情感参与


  情感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Beane认为,情感参与渗透于学校和学生经验的全部,是学生参与行动强有力的先导动九也作为转换的过程和进行过程中的动力,同时,也作为一种学习的产物。在学生的内在历程和外在的表述中,情感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并和其他因素加以整合。


  3.认知参与


  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水平的学习策略,有深浅层次之分。认知参与是学生参与中最重要的方面,它对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是否进行学习,学习的质量如何,取决于学生所具有不同的认知参与的经验。


  二、学生参与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学生参与对于教学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参与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基础和保证,它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离开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将无从谈起。同时,学生的主动和广泛参与也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然而,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参与有着更为具体的意义。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的有效学习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获取,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获得。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增强等等。


  三、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因素


  学生参与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使得我们迫切希望找到促进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但这要求我们首先应该对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因素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事实上,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水平。参与意识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参与意识就不可能有参与行为,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越主动。|3丨然而,学生较强的参与意识并不一定能导致教学中高水平的参与,因为参与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参与意识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才有可能保证数学教学中有高水平的参与。


  教学环境因素


  Guthrie和Wifeld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课堂环境和学生个体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过程。Newmann认为,影响学生的因素来自于“学校人际关系”和“真实工作”两个方面。此外,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教师的教学风格等也对学生参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总之,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参与。


  1.社会文化因素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消极的事物和现象,它们威胁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对处于重要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实在有太多的“诱惑”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步远离正途,那些“诱惑”显然阻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此外,伴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多元文化思潮也对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冲击,一些消极因素使他们产生抵制学习的倾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看到许多教师和家长把学生的学习差、品质差归咎于社会风气不良等,这些都说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等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典型的是,我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深刻影响,有时甚至成为孩子学习的精神枷锁。


  四、促进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策略


  由于影响学生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常复杂,尤其是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很难在短期之内得到解决,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力所难及的,所以下面我们仅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思考和探讨,寻找促进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有效策略。需要强调的是,既然学生参与是学生的行为、认知和情感三方面的共同参与,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促进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决不能顾此失彼,否则,我们的教学质量将难以提高,改革目标将难以实现。毋庸讳言,过去几十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1.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如前所述,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学生参与的前提,所以要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首先必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强化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第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要促进学生参与,光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还不行,还需要参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呢?笔者认为,这就如游泳中学游泳一样,只能在参与过程中实现。


  2.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


  传统的数学课堂气氛紧张而沉闷,教师是教室里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只能被动地紧跟教师的步伐而学习,把教师的话当成圣旨,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用说去质疑学习内容,和教师、同学就某些问题进行交流、协商了,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的精神相对立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以教材为中介实现互动的交往过程。这里的对话,不只是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口头语言交流,也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交流。创造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师生敞开心扉,围绕教学内容畅所欲言,让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这必然能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积极参与。


  3.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


  学习是学生依据自身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活动,而并非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象特点等,创设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架起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进而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参与都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本身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自觉地增加情感投入。


  4.讲宄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创造性


  讲宄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具体说就是:教学目标要尽可能的清晰、全面、合理;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要适度开放;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样干,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最后能评价他们干得怎么样。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过程的适度开放不仅仅是指教学内容要有弹性,也指师生双方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其中要特别注意考虑双方活动的有效性。


  5.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焦虑、甚至恐惧的情感体验,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参与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成功的。新的数学课程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意义的,有用的,学习数学是有意思的事情,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这些都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表现。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呢?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是最好的方法。学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兴趣越来越浓厚,必然会主动增加认知、行为方面的投入,从而形成情感、行为、认知三方面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6.鼓励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认知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元认知。元认知是指主体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鼓励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无疑也是促进学生认知参与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习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的结果等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学生能对自己的认知风格、认知障碍及掌握认知策略的好坏等有比较清楚的意识,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以后数学知识的成功学习和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也就必然引起学生行为和情感参与的增加。


  五、结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高效参与的保证,要促进和保持学生在教学中的高水平参与必须依赖于教师对探索出的策略能很好地理角解并在教学中成功地加以运用。而且,策略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今后,教师和其他教育研宄者将继续探索出更多、更新、更有效的策略以促进和保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高水平参与,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陈倩

                  (西南师范大学数学财经学院重庆北碚401715)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方法初探

下一篇:论数学教学中基础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