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多种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丰富了我们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挖掘了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数学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总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地相结合,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完善人格。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科整合;应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犹如一条联系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取缔的纽带,正积极深刻地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着兴奋、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去学习,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几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多数教师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里程碑式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是借用教学挂图、教具或者投影片来创设情境,这些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不容易变通,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密切,往往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显得过于生硬,不能够较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而此“法”则需是“投其所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得知,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有意注意时间段、持续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凡是富有成效的學习,学生必须要对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求知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够鼓励学生获取知识,扩宽眼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以兴趣为主导来学习和生活。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对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形成直接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数学课变得逐渐有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地挖掘出来。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机会和条件去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健康有益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这也与新课程改革标准不谋而合,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探索。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中,课前导入部分以“大家最喜爱哪种小动物?”“喜欢小鸡的同学你们能说一说小鸡的外形有哪些特征吗?”“喜欢小白兔的同学你能用一句话描述小兔子吗?”教师以谈话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用视觉冲击,在课件中插入以鸡、兔为第一人称的自述漫画,或者播放鸡兔同笼的动画。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达到目不转睛的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课前引入时问问同学们喜欢看哪个动画片?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大头儿子的一天那一集,并将动画片里出现的不同时间的钟表画面进行截图,插入到课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书本的抽象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大头儿子结合起来,大头儿子就像学生们的好朋友一样,这样能够更好地认识钟表,知道早上、中午、晚上都用几点来具体地表示。使学生感受浓厚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动画模拟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得益于它能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形象的动画,并且能加以必要的批注说明。能够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因地制宜”,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原本死板枯燥的书面知识转化为活灵活现、声情并茂的模拟动画,使得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与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地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地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大量的采用动画,运用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未知的图形的面积公式。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节课中,要发散学生的思维,思考如何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传统的教学在这一课会采用自制图形教具或者平面图绘制的方法来演示图形的切割变换。然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融合,只需通过插入形象生动的动画在课件当中,通过多种割补的方法来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既形象生动,又容易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同学们对图形的认识。再如,在方程认识的这一部分,讲相遇问题这一类型题的时候,小林和小云两人分别从各自家出发相向而行,问二人何时相遇?在课件当中插入一个动画,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小林和小云二人的行驶路程即二人家的距离,二人的行驶时间是一样的。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地走去,又生动解释了相向而行、相对而行。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这样的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更加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正确的几何概念以及应用题的解题要点,突破了教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中来,解决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知识面,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的教材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小学数学基础学科知识,丰富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网络,丰富自身的课外知识,开阔眼界。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一项作业:每人通过网络查阅五条有关我们生活的数据,这些数据都要是五位数以上的。学生们非常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搜集了诸如北京故宫的面积、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我国每年的污水排放量、我国的年降水量等。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们通过生动的真实数据,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增强了生活知识,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再如,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之后,学生根据数字的趣味题,上网查阅了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课间同学們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挖掘网络数据资源,扩宽学习领域。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测量了自己家轿车车玻璃的数据,计算出车玻璃的面积,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切切实实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他们立志成才、奋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都会准备教学挂图、口算题卡,以及最常见的小黑板。这些传统教学辅助工具古板、内容形式单一。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可以将多种类型的题放入到课件中,类型广、题目多。减少了现写板书浪费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利用效率。同时学生能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内化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紧凑,形式更加灵活,赋予课堂更多的新意,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教与学的整合。
作者:刘永
[参 考 文 献]
[1]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神话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1(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帮扶策略研究